《终极解密红楼中的人和事,看娘化了的明末隐史》
第43节

作者: 半看春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
  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
  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是最后一首了,那么这个《梅花观怀古》的谜底又是什么呢?这个谜前人也给出了正确解答:团扇
  这首诗的故事来自《牡丹亭》。南宋时,南安太守杜宝有一女儿,名杜丽娘,她春日游园,困倦入睡,梦中和一书生在牡丹亭畔一见钟情。醒后恍惚若失,郁郁成疾。
  她对镜画了一幅自己的小照,并题诗一首;“近睹分明似严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瞻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临终时嘱咐母亲将她葬在后花园的老梅树下,并且委托丫环春香把画像藏在太湖石边。

  死后,她父亲调任,在后花园建了一所梅花观,命一道姑看守。有个穷书生柳梦梅,去临安应试,路过南安,暂住梅花观。他在后花园拾得了那幅画像,对画中人十分倾慕。杜丽娘的鬼魂来与他相会,终因真情所感而复活
  日期:2018-05-27 20:50:19
  不在梅边在柳边:
  这句是牡丹亭里面杜丽娘的原诗,原暗指的是情郎柳梦梅的名字。
  在谜语中是指:冬天观赏梅花的时候用不到它,夏天在柳树下乘凉的时候常会用到。
  个中谁拾画婵娟:
  有的扇子会被一些人用来作为传情的信物,就像杜丽娘给柳梦梅传递自画像一样。
  团圆莫忆春香到:

  炎炎夏日和扇子在一起的时候,扇子送来凉风阵阵,使人不须怀念和盼望春天。
  一别西风又一年:
  西风凉爽的秋天来临,就把扇子收起来,暂时告别,明年再见。
  日期:2018-05-27 20:50:58
  那么这首诗,又在说谁呢?前人都认为这是说黛玉,以至于认为薛小妹的这十首怀古诗,是“录鬼簿”,但是这里的确是搞错了,《梅花观怀古》暗指的决不是黛玉,不是说黛玉最终被宝玉抛弃的事情。那这首诗说的到底是什么呢?指的又是谁呢?
  这怀古诗,是谁做的?宝琴,那么怎么会不说宝琴自己呢?而且前面也分析了,宝琴自己就是画中人,和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一样。那么这首诗又暗指了那些内容呢?
  这个还是要把宝琴的真身,说清楚了,才能明白。前面说了宝琴不是真人,是一个物件,而且是一件来自外国的物件,难道是,外国的扇子?

  宝琴作为薛宝钗和薛蝌的妹妹,可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怎么会是一把扇子呢,再尊贵的扇子,也不可能是宝琴。那这个薛宝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和她有关的谜语的谜底又会是一把团扇呢?
  注意了,我铺垫了这么半天,详细讲了十首怀古诗,就是为了说,把这十首怀古诗合起来,也是一个谜语,而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薛宝琴的真身。
  这个角度,从来也没有人发现过,所以薛宝钗也从没被弄明白过。那么我就要揭开她的盖头了,一起看看她的庐山真面目。
  因为这是一个谜中谜,是一个合十为一的谜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敢说十首怀古诗的那个谜底是标准答案的底气所在了,因为一个错了,整体就对不上了。
  那么“风炉”、“唢呐”、“木偶”、“扑满”、“笤帚”、“墨”、“墨斗”、“脂粉”、“针”、“团扇”

  这十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俗物,合起来会是什么呢?
  日期:2018-05-28 21:04:45
  直接宣布答案:
  薛宝钗的真身就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红衣大炮,也就是红夷火炮。这个炮当时可是进口货,也就是洋货,不过那个时候,民族自信心还很强大,不叫洋货,而叫蛮夷之物,红发蛮夷造的炮,就叫做红夷大炮,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讹为“红衣”,但不论怎么说这个红衣大炮还是当时最厉害的武器。
  日期:2018-05-28 21:05:28
  首先来说这个“唢呐”,看看唢呐想不想是古代火炮的炮身呢?重读一下《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 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是不是感觉到了,这里说的更像是火炮呢?火炮是铜铸的,样子像铁笛子,还是用马拉着走(马援)。
  再看这个“扑满”,是不是很像是古时候的炮弹呢?最早的火炮炮弹是圆形石球,后升级为杀伤更强的实心铁球。不过据说明朝已经有了开花弹,扑满更像是开花弹。
  再注意一下“木偶”,注意是“木偶”不是“傀儡”,这个稍微有点不好理解,木偶在这里代指的是火炮的车架,车架是木头做的,也是被牵引的,就用牵线木偶代替了。
  “脂粉”,从字面上看,就是红色的粉,就是火药。
  那“风炉”、“笤帚”、“墨”、“墨斗”、“针”、“团扇”
  这几个又是怎么回事?火炮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这个就要看看古代的火炮是怎么工作的:
  首先使用炮膛刷清理炮膛,然后将火药倒进炮膛,装填杵压实。然后将木送子(炮弹和火药之间的木质隔片)用装填杵推进炮膛,再装入霰弹或球形弹。然后在大炮火门处倒入引火药或插入信管,大炮的仰角要靠木楔子来调节。方向则要移动炮架来实现调节。如果大炮和炮弹铸造的水平比较高,也可以不用木送子,直接装填球形弹。但霰弹一定要用木质送子垫底,不然射程不远。最后用烧红的铁钎子,插入火门点火。

  看完这些描述,是不是能给上面的物品找到对应,笤帚就是炮膛刷,每次装填前,要先清理炮膛。
  而墨,准确说应该是长条形墨锭,就是火炮用的杵,用来将火药压实,这个压实的动作,有点像研墨,一点一点,用力均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