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神话故事,还原真实历史——先古时期话沧桑》
第13节

作者: 东越陆孟明2017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史记·补三皇本记》记载:“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有人说共工此番叛乱是为了与女娲争夺天下的领导权,但从这段记载中,我们看出,共工氏“不王”,并没有要夺取领导权的意思,或许只在恢复昔日上相的权威。所以在面对伏羲的儿子率领军队前来作战时,非常聪明地选择了稍事后退。“以水乘木”即退到了黄河岸边,用葫芦舟和以木头结成的木筏结成水军准备迎战祝融氏。
  传说中的故事是这样的:水神共工一向与火神祝融不合,他率领虾兵蟹将,向火神发动进攻。担当先锋的大将相柳、浮游,猛扑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宫,把光明宫四周长年不熄的神火弄灭了。大地顿时一片漆黑。
  真实的战争是:共工派遣两员大将相柳与浮游乘夜放过羲叔,率军直扑祝融氏的大帐,并且撅开了黄河岸边,引黄河河水猛灌祝融军账。祝融军帐周围的火把熄灭,就在黑暗中与祝融氏开战。祝融氏一战不敌,但是就在全军将要溃退之时,羲叔领军杀到,并且帮助祝融氏的军队一直支撑到了天亮。天亮后,黄河水退去,祝融氏和羲叔的军队开始在战场上放火。合理推测:原本应是在凌晨时分想重立火把引导光亮,但火把在倾倒之后反而引起整个战场上火势漫延,造成了祝融氏火攻共工氏军队的效果。火焰又长舌般地卷来,共工他们被烧得焦头烂额,东倒西歪。

  《淮南子》的记载:水神共工恼羞成怒!详情如下,他向火神发动进攻,炽炽烈烈地直扑共工。火焰又长舌般地卷来,海水不由滚滚向两旁翻转。共工又羞又愤,东倒西歪,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一战失败,部众逃散,一部应是在战场上与氏族分离,于是向海边逃去,共工则收编剩余兵将和族人,向西败逃而去。
  很重要的是,在这一战,祝融氏和羲叔结成非常牢固的友谊!
  女娲得到了战胜的捷报,非常心慰,闻知共工向西败退,于是又派出了中央氏骊候率军援助,与祝融氏合兵一处,也向西而来。
  日期:2017-11-30 16:10:45
  十五、不周不周

  不周山,作为伏羲所建立的第一个天齐建木所在地,先前已经讲过,是在今天祁连山脉西麓,临近甘肃武威的一座山脉。在伏羲和女娲在今河南地方重建天齐建木之时,原在不周山的祭台和天齐建木是仍然存在的。
  共工在黄河岸边战败,只能暂时向西北退出。原本,共工是想带着剩余的军队和部族回到共城,即共工氏族原先发源的地方,但路走过半,共工率族突然改变了方向,向着不周山而来。在那个人们尚不知战争为何物的年代,不周山的人们自然是不会主动设防的,即便有防卫,也是很孤简的设施。因此,共工的残余人马可以不废吹灰之力便重新占领了祭台。
  共工想着,只要自己在这里重立天齐建木,再次以这个地方为部族的中心,获得至少西部与北部的人们的认可,或许他就可以率人反败为胜。
  女娲闻听共工氏族重新占领了不周山祭台,恐怕在政治上落败,因此急令祝融氏和骊候驱军急进,务必重新夺回不周山祭台。两军赶到不周山和不周台下,抬头仰望,的确山高难攻,而且兵士和族人们对这个神灵之地也有十分的畏难神色。祝融氏和骊候合商,之前在黄河岸边的火攻一事让他们还记忆犹新,于是他们决定不再攻山,就地势在山脚放起火来。火借风势,眼见一场原始时期的山林大火扑面而去。没过多久,不周山就烧得面目全非,干躁异常。

  神话传说是这样记载的:他们打了很久,还是不分胜负,共工气得七窍生烟,纵身一跳,一头朝不周山上撞去。这不周山原来是一座不平凡的山,它撑住了天空,不让天垮下来;它系住了大地,不让大地倾斜。共工一头撞过去,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火星飞溅,照亮了半天,撑天的柱子折断了,系住大地的绳索也绷断了。

  我们注意到,神话**工撞山后“火星四溅”,在原始社会多用石器、木器的情况下,要产生火星四溅,应该是放火烧山后的余火。
  入夜,残余的山火还在山上星星点点地燃烧着。共工知道大势已去,便砍倒了天齐建木,割断了八索准绳,定表向东南倾斜,表绳断绝,八维失准,使象征王权的祭天中心遭到了严重破坏。做完了这一切,共工便率军队和族人趁着火势稍小,不顾一切地下山突围,并在突围之后越过祁连山,向共城方向逃亡而去。祝融氏和骊候就此向女娲报告,准备犁庭扫穴,继续向共城进攻,但女娲一面下令不再追击,对共工氏族网开一面;一面自己亲率卫队来天了不周台。

  女娲来到不周台,看到原来祭神的不周山一片荒芜的景象,不周台上也是战争过后尸体横七竖八的惨景,不尽潸然泪下,于是命令一部族人移居不周山,又将不周山及其周围打扫干净,重新在火烧过的山头栽植上了树木。只是女娲准备彻底地将部落的中心祭台和天齐建木搬到位于自己所居的凤城去了。
  共工在率领族人突围,回到共城不久,又气又急,便终于一命呜呼,在共城的残余共工氏族一起推举康回做为共工氏族的新首领,康回率领族人们在共城一带重新休养生息,准备卷土重来。

  由于天齐表木遭到破坏,天象观察和天气变化的预测在天齐建木再设的一段时间内都不能正常进行。《淮南子 天训》中记载: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天柱就是在不周台的主要的天齐建木;地维,就是就是测量大地的八维准绳。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神话**工撞山产生了“轰隆隆”的巨响,我们以为,当是时,就在祁连山地方,发生了地震,因此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人们看到了一座位于西北方向的山峰轰隆隆蹋陷了下去,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或者是山体位移。严重的地震甚至产生了地震光。地震光升移到空中,人们看到了日月星辰移到了这里。唐朝有个诗人,特意写了这件事:“东南地益卑,维岳资柱石。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

  一场战争,再加上一场地震,使得祁连山一带的人口数量直线下降,于是女娲就将骊候部族的一部份留在了不周山周围,以充实当地人口数量。只是,骊候却也悄悄地将中央氏的主族营地也放在了这里。
  女娲还在考察和指挥不周山战后兼震后重建的事,凤城已经飞马急报:出了大事了!
  日期:2017-12-01 13:42:32
  十六、天石来袭
  我们先看一段精彩的神话传说:

  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