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卫生所》
第33节

作者: 海蓝
收藏本书TXT下载
  “哈哈,你可别乱说,要是顾局长听见,到时候你可惨了!”
  在村民们笑谈,李长青签署了顾存明的一元特聘合同,正式成为李家坳小学校长。
  “我来给您宣读一下吧!”
  顾存明笑着道,任重要职位为显示庄重一般由相关领导来宣读决定。
  “不用啦,山村小学的校长而已!”,李长青道。
  “您这校长可不一般,所以还是宣读一下好!经过县教育局研究决定,以后李长青同志是李家坳小学校长啦!”
  顾存明知道李长青不喜俗礼,但还是对村民们简单地说道,这是对李长青的一种尊重。
  “青娃,咱李家坳几十年出你这么个人才,你愿意当小学校长是再好不过的!,李建国道。
  “哎呀,青哥,谁说你是榆木脑袋呢?是不是带着某种目的,例如近水楼台先得月?”
  李红豆一直想撮合李长青跟沈若琳,奈何李长青一直呆在钟南山下,两人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呵呵,你想多了!”,李长青道。
  “哈哈,青娃,我去给你介绍下小沈、小孟,你们年轻人多聊聊!”,李建国也笑道。
  “让我来,我去给他们介绍!”,李红豆满肚子劲地道。
  “走走,一起去!”,李建国道。

  “……”,李长青一阵无语,搞得跟相亲大会似的。
  但也只是一瞬而已,随即又恢复风轻云淡的样子。
  “云城欧巴,这是我哥李长青,次你见过的!”,李红豆见到孟云城秒变小迷妹道。
  孟云城见李长青的霎那,如电光火石呆立在当场!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一般用来赞美女性,形容其长相清新自然。
  但孟云城见李长青带着淡雅之气,不禁产生种类似的感觉。
  李长青流露出洗尽铅华呈素姿的韵味,让孟云城欣然神往却又如风云般不可琢磨。

  “小孟这眼神,莫非是跟青娃看对眼了?”,李建国心里咯噔一下不禁想道。
  “没想到你们居然是这样的人……,呜呜,难怪会对两位大美女视而不见!”,李红豆作出潸然泪下悲伤的样子道。
  “不见你个大头鬼!”,李长青在李红豆脑门敲一下道。
  “哎哟喂,好痛的!”,李红豆揉着脑门道。
  “孟云城,字弘毅!”,孟云城回过神对李长青道。
  古代成人男子不便知乎其名,以字表其德,现在已经很少人使用。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好字!”,李长青笑道。
  “呵呵,李兄过奖了!”,孟云城道。
  “以后在一个学校,还请多多指教!”,李长青道。
  “不敢、不敢!”,孟云城摆摆手道。

  “我的天呐,孟云城,你该不会是真喜欢我青哥吧!”,李红豆惊呼道。
  “红豆,你想多了!”,孟云城道。
  “认识你这么久,没见你一次性主动说过这么多话咧!”,李红豆撇着嘴道。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人生苦短,又何必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交谈呢!”
  “你不是跟我青哥第一次接触么……”,李红豆无语地道。
  “哈哈!”,李长青孟云城两人相视而笑。

  “呃,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基情满满啊!”,李红豆抚摸着自己的胳膊装作很冷的样子道。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当书读得多,会在身形成一种气质。
  李长青是闲看庭前花开落,坐观天云卷舒的淡泊宁静以致远。
  而孟云城却是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孤芳自赏。
  但李长青内敛含蓄稳如泰山,孟云城仿佛无根的浮萍。

  “青哥,赶快走,沈姐姐能不能把你给扳直了!”,李红豆见状把李长青强行拉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临走时,李长青对孟云城淡淡地笑道,算是一种提点。
  孟云城家学深厚,单论儒家经典方面的底蕴,远非李长青可。
  但李长青却养出自身浩然正气开辟学海,能将自己的道理通过书声传达出去。

  孟云城在名师指点下刻苦研读诸多儒家经典,却始终只能停留在表象层次,为什么呢?
  “以为者气之所形,然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在《枢密韩太尉书》,认为章是气形成的。
  然而章不可能学习掌握,气则可以通过涵养而得到,简单地说只有养气才可真正得读懂章。
  李长青所读之书都有历代大儒作注解,《论语》很普通的一句话,都有很多古圣贤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其的道理。
  李长青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没有偏见,直接汲取先贤的相符合的理念来养自身之气。
  而孟云城所学虽多却只流于意思层面,能明白其的道理。
  但不能从生活得到印证,形成的气质较浮夸,很容易遇到挫折而改变!
  这是《枢密韩太尉书》阐述的道理,章并不是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的。
  只有从提取养分,来提升自身修养,养吾浩然之气,才能真正地走出自己的道路!
  “谢谢!”,孟云城知道李长青话有所指谢道。
  “沈姐姐,这是我哥李长青,之前跟你说过的,怎么样?”,李红豆抱着沈若琳的手臂笑问道。
  “红豆最喜欢闹着玩了,很高兴认识你!”
  沈若琳身材婀娜穿着淡黄色衬衫,容貌清艳头发随意地披在身莞尔一笑道。

  恍若西湖六月的荷花亭亭玉立,淡妆浓抹总相宜,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
  “幸会,以后由我暂任李家坳小学的校长啦!”,李长青淡淡地道。
  “欢迎欢迎,正好我们人手不够呢!”,沈若琳浅浅地笑道。
  教室里的小孩见突然来冒出个校长,都瞪着大眼睛很陌生地望着李长青。

  李长青常年在外读书,此情此景想起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仿佛幼时的自己跨越时空,见到如今的李长青,一股乡情涌心头。
  在这生养的土地,无论离开多久,根都在这里。
  “青娃,这里交给你了!”,李建国笑着道。
  李家坳总共才八九十个学生,每个年级的都有,经常需要交叉大班课。
  小班课时会出现一批学生在课,另外一批只能等结束后再课的情况。
  “沈老师,学生都在这里么?”,李长青问道。
  “这节课是大班课,全校的学生都在这里了!”
  “嗯,组织学生们到西涧去吧!”
  “好,同学们,这节课到这里,排好队到西涧去!”
  沈若琳对李长青的做法感到疑惑,但也没多问组织学生道。

  日期:2017-12-23 06:22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