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青早有心里准备,放下韭菜回去了!
“青哥,很傲娇啊!韭菜五十块一斤不二价,卖不出去宁可送人,有个性!”
李红豆趁着午休的间隙,特意跑来找李长青聊天道。
“物有所值,五十块钱已经是很低了!”
李长青用灵水浇灌了两个星期,完全对得起五十块一斤的价格。
“一天送出去四五千的土豪,求包养!”,李红豆做作地说道。
“用韭菜结算可以吗?”,李长青笑着说道。
谈笑几句后,李红豆还要赶回卫生所值班,李长青又回到钟南山继续搭建鸡舍。
鸡舍的大致框架已经初具雏形,不老木匠搭建的差。
但是有一些功能,需要用到物理的电学知识,李长青还在进一步研究当。
天有不测风云,突然下起了大雨,李长青只好回到小木屋读书。
木屋后的山坡,用灵水浇灌后的茶树又长出新叶、嫩芽,经过雨水的洗礼显得格外纯净。
李长青用装菜的盆采些新鲜的茶叶,打算自己翻炒。
炒茶也是一门技术,分为生锅、青锅、熟锅三锅相连,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
生锅的主要作用是杀青,用炒茶帚在锅旋转炒拌,使茶叶均匀受热失水。
青锅继续杀青以及初步揉条,温度要生锅略低,加大手的力度使茶叶搓成条。
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二青锅更低,等炒到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莫三四成干的时候可以出锅。
李长青的草棚条件简陋,只有一口铁锅,三道工序需要在同一口锅完成。
而且锅底烧的是柴火,不好控制火温。
李长青每完成一道工序,减少铁锅底下的柴火,极尽可能地发挥出茶叶最大的香味。
整个过程跟正规的程序相,犹如过家家一般,却茶香四溢。
满天繁星之下,深山幽谷之。
李长青拾些干柴点燃,往水壶里倒入灵水架开煮。
等水沸腾后,在杯子里放些自己炒的雨后粗茶,茶叶在热水展开犹如舞动的精灵。
香醇的茶香扑鼻而来,单单是闻着感觉整个人神清目明如沐春风。
李长青端起茶杯浅浅地抿一口,淡淡的茶香萦绕在唇齿之间,回味时有一股甘甜久久不散。
坐在躺椅抿着香茶,李长青闲看着《汤头歌》,效率明显却平时提高很多。
进入竹林,洗砚池旁。
李长青的字已经初具规模,一笔一划之间很有章法。
但虽得其形,却未得其神。
绘画还在练习各种技巧,不过也算是进步显著。
可洗砚池里的水还是清澈见底,梅花依然洁白如雪。
夜晚,春雨纷飞。
不知吹落多少娇美的山花,化作春泥以另一种形式期待来年。
钟南山草棚之下,风声、雨声、读书声谱写成一曲交响乐。
李长青读完书后,风雨丝毫没有有停歇的意思,近处的青山都只能模糊可见。
一阵山风吹来,带着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味道,李长青又拘些雨水洒在脸。
顿感心旷神怡,思绪飘渺,不似在人间。
雨歇天晴,山外挂着一轮彩虹,雨水洗刷过后的天空显得分外的蔚蓝。
李长青挽起裤管打着赤脚,感受泥土的湿滑,走在泥泞的山路去浇灵水、收割韭菜。
韭菜沾着很多雨水,割完两袋之后,李长青衣服都湿透了。
李长青洗完热水澡换套干净的衣服,骑着摩托车带着两袋韭菜来到昨天的角落。
“小兄弟,来啦!”,满脸胡茬的年男子卖菜男子跟李长青打招呼道。
“嗯!”,李长青点点头。
“你这韭菜还真不一般,不仅好吃效果还不错!”,满脸胡茬的年卖菜男子很猥琐地说道。
“哈哈,多吃几天效果更好!”,李长青笑道。
“不怕你笑话,早出门的时候,婆娘还特意叮嘱我记得买些韭菜回去!”
“可以的,要多少?”
“多亏小兄弟昨天的读书声引来很多围观的人,我也跟着多挣了点钱,先来一斤吧!”
李长青称好后,递给满脸胡茬的年卖菜男子。
“小兄弟,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李长青!”
“张大年,弓长张,大年夜里生的!”,满脸胡茬的年卖菜男子道。
“嗯嗯!”,李长青点点头。
“长青兄弟,今天还读书吗?”,张大年问道。
“读!”,李长青道。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可以成为老师了。
虽然《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等,李长青已经烂熟于胸,但还是决定重新再读一遍。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三字经》句子短小朗朗口,传播程度很广,算有些没读过书的人也能来两句。
李长青进入读书状态时,身儒家浩然正气滂湃,声音有种很特殊的魔力。
在嘈杂的菜市场,李长青的读书声犹如醒世梵音,许多人在不知不觉被书声吸引。
渐渐地,李长青周围围了一群人,静静地聆听《三字经》。
李长青读完一遍后并没有停下来,反复读着《三字经》。
书声灌输了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用正确的方法把儿童教育成才。
用古代先贤的例子,来强调要孝敬父母、兄友弟恭,还介绍了四书、六经、五子等先秦典籍。
一本蒙学的《三字经》,一人群时而若有所悟,时而感到羞愧!
是《三字经》的道理很深奥吗?
显然不是!
历经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诸多传统的华夏化遭到摒弃。
又有几十年的应试教育,人们淡忘了植根在每一个华夏人灵魂深处的东西。
蓦然间,听到李长青晨钟暮鼓般的读书声,勾起内心深处对诚、义、仁、孝、敬的认知。
王光站在人群,强忍着泪水。
身为一名出租车司机,平时工作很忙,对儿子的关心不够。
每次儿子考得不好,王光很气愤,总觉得自己辛苦挣钱供儿子读书没得到回报,不分青红皂白是一顿暴揍。
父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次期考试彻底爆发。
儿子从此不再回家,整天跟一群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
王光从来没从自己身找过原因,此时,内心唯一的想法是:儿子,爸爸知道错了,你回家吧!
刘旭想起自己还住在福利院的老母亲,不禁泪如雨下。
他父亲死得早,母亲含辛茹苦地供他大学,毕业后考进县林业局。
结婚后,在县城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
后来小孩读书,媳妇要给小孩准备间书房,要他把母亲送到福利院去。
两人争执过后,刘旭选择了妥协。
听到李长青的读书声后,感觉自己太不是人了!
如果自己都不孝敬父母,将来在怎么指望孩子来孝敬自己呢?
刘旭握紧拳头,心里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母亲从福利院接回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