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
第49节

作者: 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鲁善工双手拿起柳叶尊,釉质匀净细腻,细看下红釉散缀有因烧制时氧化还原不同形成的天然绿色苔点。
  这种釉色有下高低之分,乘者,名为大红袍或正红,釉色明快鲜艳,通体一色,洁净无瑕。
  居者,釉如豇豆皮,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甚是柔和悦目。
  色调再浅些被称为娃娃面或桃花片,虽不如深者美艳,但却有幽雅娇嫩之态。
  下品者,或色调更浅,或晦暗浑浊,名为乳鼠皮或榆树皮。豇豆红无大器,常见为房用具,如太白尊、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

  豇豆红的烧成难度大,制作时间短,所以传世数量极少,历来是收藏家搜猎的目标。他曾在故宫见过一件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其釉色红绿相间,呈现出桃花春浓般的趣,令人沉迷。
  “好眼力!”丁雪峰笑道:“豇豆无大器,大件器物绝对不是豇豆红。色彩独到,为其他瓷器所无,令人过目难忘。”
  丁老放下茶杯,接话道:“要辨别豇豆红的年代,究竟是康熙本朝制,还是光绪民国仿,其讲究颇多。按照我的经验来说:一要从底釉的氧化程度等细节判断其年代;二看瓷器胎骨的年代特征;三看落款。”
  “当年我师傅他老人家有个秘诀,看重量。官窑豇豆红,重量对应体积大小很有讲究,手一掂量,心自然有几分底。”
  鲁善工把玩着难得一见的豇豆红,突然看见一处,原本明亮温润釉面居然有些暗淡无光,用手一摸,不由叹息道:“美人有瑕,令人扼腕!”
  “哎,说起来全怪我,一次意外导致柳叶尊釉面受损,难得一件康熙精品,可惜……”

  鲁善工看着丁雪峰充满期待的目光,原来正戏在这里等着自己?用手仔细检查后,肯定道:“可以试试!”
  “哈哈哈,我说你有办法!”
  丁老哈哈大笑,接过柳叶尊,在阳光下倾斜某个角度,展示道:“你们看,胎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是釉面受损。看似问题不大,其实难度更高!”
  鲁善工点点头,豇豆红的美感在于釉面,也是铜在窑变产生的鬼斧神工。现在釉面损伤,好像绝世美人脸被人硬生生砍了一刀!
  “为这件东西我也费了不少心,找过不少名匠,可惜没人有把握。想要做到重新补釉,首先调和豇豆红是一大难题!”
  丁雪峰解释道:“配方失传已久,景德镇也暂时没有人能百分百配制秘方,加釉面似有似无,底色犹在,如何完美搭配,是最大难题!”

  说完看着鲁善工,既然对方已经答应,说明心有所依仗。鲁善工点头道:“配方我可以尝试,应该问题不大。至于釉,只能用吹釉法!”
  “你居然会失传已久的吹釉!”
  丁老和丁雪峰大吃一惊,特别是丁老,追问道:“几成把握?”
  “八成以!”
  鲁善工再次检查釉面,确定道:“正好手里有素胎可以试验,不过时间可能长一些。”
  “没问题,东西放在善工堂,什么时候搞定都行!”
  丁雪峰哈哈大笑,亲手给鲁善工满茶,举杯道:“不急于一时,慢慢来,我们相信你。”
  鲁善工把柳叶尊放进锦盒,三人继续喝茶聊天,其实能感觉到丁雪峰的真实目的是为结交自己,顺便用柳叶尊考验一下手艺到底如何?
  这也很正常,是骡子是马,咱们拉出来溜溜。
  琉璃厂老掌柜没有一个善茬,不过这样也好,对自己也是挑战,如果能通过手艺征服对方,未来合作更加顺畅。
  虽然拍卖很成功,但鲁善工也想走精品路线,一般藏家的东西入不了眼,只有官窑精品才有挑战欲望。
  跟钱没有关系,纯粹是手艺的追求,古代最顶级的艺术品都出自宫廷造办处,为帝王家服务,想要接触更多宝贝,只能跟顶级行家合作。
  “您下星期要去景德镇考察?”
  鲁善工看着丁老,有些兴奋道:“能不能带我,跟着您去见识一下?”
  “没问题,你不说我也想邀请你一起去转转。”丁老笑道:“其实是去看看几个老朋友,当年为研究瓷器,复兴失传手艺他们回到瓷都,一去是几十年。哎,那才是真正的匠人!”
  “你回去等消息,我安排后咱们出发,到时候你们多多交流,相信你一定能让几个老家伙十分惊喜!”
  丁老很是满意,他自然明白丁雪峰的用意,双方合作百利无一害,对善工堂发展更有利。拍卖毕竟是一时,热潮很快过去,只有长期稳定合作伙伴才是鲁善工最需要的对象。
  延清堂乃百年老字号,名声在外,圈里顶级行家都认可的存在。通过这个平台,鲁善工不但能接触更多精品力作,提升修复水平。还能结交顶级藏家,这才是王道。
  今天还有个目的是邀请他去景德镇,这个小子不一般,深藏不露,不知道还有多少失传绝活没有露出来,值得好好研究观察。
  鲁善工回到家,拿出柳叶尊,仔细研究,开始准备工具。首先是调制釉料,如果在强光下仔细观察美人醉,会发现它并不只限于一种颜色,而是在紫色朦胧的浅桃色有深桃色的斑点密集分布。

  第一层无色或稍带一些绿色,下面紧接着的是很狭的黄色层。第三层是较厚的红色层,这是在釉呈现红色主体。第四层是更狭的青色层,最后是无色或稍带灰色的第五层,再下面才是素胎。
  鲁善工用放大镜观察半天,不由感叹康熙烧瓷水平的高超,铜一般在烧到800℃以温度时,有容易挥发的性质,高手非常善于利用这种特征。
  先将性质不同的釉挂两三层,在最底下挂的是专门挑选的较难熔的釉,并且使其含有铜分。表面所挂的是较易熔的釉,在其混入少许像锡或铁一类的帮助铜起还原作用的物质。
  然后加热至1200℃左右,这时下面的铜便行挥发而浸透至层,并且被还原。其次又受到氧化的侵袭,因氧气的强弱、铜的浓淡以及锡、铁的多少而被氧化,或被粉碎成各种不同的大小,分散在釉而现出那样复杂微妙的绿色或桃色。
  跟着放进富于氧气的空气,只放进一点点,而且要巧妙地调节氧气量,才能够使非常容易变化的铜色保持美丽的红色。同时还不能使釉过熔而流下,因此加热的适当也是要控制得十分有把握才行。
  而且美人醉却绝对不能流釉,像这样一层尚且难以完成的工艺,必须重叠至两三层方能成功为豇豆红,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所以历来都将美人醉推崇为铜红釉的第一位,并不是没有道理。如此复杂的工艺,仅凭长期实践的结果而能有如此了不起的成,令人对古代匠人由衷敬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