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
第47节

作者: 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鲁善工将早磨细的湿料放在大碗,例约为三分之一,用汤匙将料搅散,然后用开水对料冲泡。同时用汤匙不停的搅动,直至水面泛起泡沫为止。
  待其沉淀后,撇去面的清水,才能分碗调制水色。拿出茶水,这是景德镇代代相传的秘方,分碗时不但要注意根据所需控制料量的多少,如果对入适量的茶水,搅拌均匀,可以有效防止生水。
  由于茶水具悬浮力,调配青花料时,料色不易沉淀,便于绘画。同时表面张力大,可以有效地避免坯胎在绘画时过量渗入水份而出现变型。并且茶水含碳酸纳,对青花的氧化钴在高温的发色能起到稳定的作用。
  所谓生水,是分水出现的一种现象,即在分水时料与水不融合,水料分体,影响青花发色和装饰的表现力。茶水不能太浓,否则茶叶的胶汁会生涎,使料结块,影响分水质量。
  金手指最大威力在于吸收前辈高人毕生经验心得,还有很多小秘方,别小看茶水,成功率能提高三成以。
  传统青花手工绘制有两个过程:勾线和分水。勾线和分水要掌握料性,料性的掌握非一日之功。

  很多画匠穷尽其一生也未必能随其心意,国画有墨分五色之说,在青花也是讲究青分五色,且形成多种独特的表现技巧。在装饰,虽各有不同方式,但基本步骤是一致。
  鲁善工拿起特制的鸡头笔,开始掌握料性,也是研究如何画的问题。青花料是一种矿物质的粉末,用水调和后易沉淀,同时泥胚的吸水性极强,料笔画去,如果动作迟缓,水分被坯体吸干,则无法用笔。
  所以在开始画之前,先用几只小盏碟分别调制浓稀不同的青花料,使其悬浮性更好。另用一只大盏,盛一钵清水,作洗笔之用。
  用笔沾料时,要充分调匀,干湿恰当,特别在提笔时要防止料水下滴,要仰笔回料后再往胚画。绘制时讲究用力均匀,快慢相宜。

  如行笔太快,以致料淡而显纤弱,行笔太慢,以致料色堆积而显呆板。如做到眼明、心细、手准,才能运笔自如,得心应手。
  鲁善工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开始练习,毛笔在素胎移动过程,更加深刻体会到胎质的优劣,不由感叹有钱是好,最少能买来高端货练手,水平提高更快。
  青花水色一般分五色,机头浓,二浓,浓水,淡水和应淡。坯体湿,运笔快,积水时间短水色淡;反之运笔慢,坯体干,积水时间长水色会浓。
  鲁善工闭眼睛,回忆着刘华清和詹广远的记忆,慢慢将鸡头笔进入料蘸料,缓缓提起,待笔料水下流成滴装后将笔舐成肚大头针形状,开始执笔分水。
  落笔时,笔满含料水,因此对弧形坯体尽量将凸面顶端与笔锋相对,落笔后迅速用笔锋带动料水移动,如同清风拂面,不可擦动泥坯,与坯体保持一定空隙,避免笔锋摩擦坯泥掺入料水影响发色。
  动作之间,停顿错落,节奏快慢,轻重缓急,需要匠人存乎一心,凭手感瞬间完成。
  然后飞快将坯体倾斜,鸡头笔的笔锋朝,笔肚向下,料水顺着笔脉渗入笔。鲁善工将棉毡托住坯体置于双腿之,除执笔的手在运笔注意快慢和紧松外,另一只手则信托住坯体用两腿高低起伏来调整坯体的位置,使料水的移动更能随心所欲。
  平,稳求峻之力,力度均衡,如锥画沙。笔力的平,力藏在点划之内,自然而然,不见起止之迹的一种内在力量。
  圆,锋运笔,尤其在线的转折处要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笔圆气乃厚,笔力柔有刚,不松脆。
  留,笔迹运动用力均匀而自然,在凝炼求畅快,如屋漏痕,如虫蚀木。漏屋墙缓慢淌流的水渍,积点成线,用以喻用笔蕴含的力感。要做到留,行笔要慢,力求不急不躁,不飘不滑,自始至终用意志、气劲把力度控制住。
  重,如高山坠石,产生气吞山河的气势。下笔之势要肯定、大胆,切忌犹疑不决,拖泥带水。
  活,灵动不滞,笔的转折、疾徐、轻重、顿挫等动作要运转自如,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意到笔随,意到笔不到,为求笔之活脱。
  所有技巧,全在心腕配合如一,腕能随心所欲,心活腕自活,腕活笔自活。
  分水技法的高低,一是需表现层层分明的色调,二是清晰严格地填染于勾线的范围之内。如康熙时期的青花,色调青翠,层次分明,有青花五彩之谓。
  晚清民国有青花大王之称的王步,将分水技法推向极致,在需分水的区域内,能表现出深浅的自然过度,甚至是水墨交溶,变有法为无法。
  因为清代以来的青花瓷制作,画和分水由是两道工序,由不同匠人完成。民国以来,人介入制瓷,以王步为代表的画师,为表现力的需要,将画与分水变由一人独立完成,才为当代艺术瓷开启先河。
  以至于后来出现的刘华清和詹远广,都是一专多能的高手,才把后挂彩推向巅峰。
  完成分水,鲁善工休息片刻,拿起另一个素胎,开始练习勾线。用毛笔沾着黄篾灰,开始勾勒图案轮廓。
  所谓黄篾灰也是秘方之一,削掉毛竹下端的青皮和内边,砍成片,放在火烘焙。让竹片充分碳化,冷却后研磨成粉,再用开水清洗浸泡,除去其油胶脂,才能使用。
  画在素胎表面,不但能轻易修改擦拭干净,还清晰可见,乃资深窑工首选颜料。
  今天是画叶练习,先双钩叶片的轮廓线,再在叶两侧拓抹浓青料,然后用不含青料的笔略蘸清水洗染,从深到浅逐渐向间过渡,最后用浓青料钩画叶脉的线条,叶片产生受光的立体感。

  鲁善工将画好线条的素胎放在阳光下,略微倾斜,观察线条侧面,是否有隆起感?间有没有一条凹槽影?
  这是老匠人鉴别好坏的标准,如果线条扁平,没有立体感,那被称为禾衣线,不堪大用,算烧出来效果不好。
  其实传统勾线有三步:先由资深师傅先用黄篾灰调水做为颜料画完模本;第二步在模本覆盖毛边纸,将图案印,再将毛边纸的图案印到新的坯。第三步工匠用毛笔蘸颜料,按照素胎线条仔细绘制。
  现在听说景德镇仿古又出现一种新技术,首先由师傅根据仿制对象,直接在纸张画好该器各个位置的图案。

  再将油印蜡纸垫在图纸方,用针依照图案线条在蜡纸戳出小孔,最后将这些留有小孔的油印纸按照不同位置覆盖在新的坯,刷广告彩,彩透过小孔留在坯,再依照留下的图案用毛笔蘸料勾绘填涂即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