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
第31节

作者: 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补彩则是对宋金红绿彩瓷、明清五彩瓷、斗彩瓷及粉彩瓷,即一切低温釉彩瓷的彩色纹饰进行修复的方法,算是手艺!”
  看见鲁善工恍然大悟,继续道:“补彩是对已使用过,但出现划伤、冲缝等毛病的白釉或青花瓷进行掩饰性彩绘的修复手段。 !例如用挂彩加绘的方法使彩料将划痕覆盖,又如用彩料绘画过墙龙纹或过枝花卉纹将碗、盘、碟一类圆器的冲缝遮盖等,都能达到掩人耳目的效果。”
  “当年从景德镇来到京城有姓詹的匠人,詹远广,绘画,填彩,釉,焙烧全付手艺都精通,而且绘画技艺又高。”
  “专为内务府做后挂彩工作,而且较秘密,从不对外界说。绘画填彩十分精细,专做后挂珐琅彩手艺,无论调彩,配色都很在行。他焙烧出来的仿官窑后挂彩瓷器与真品一模一样,色调色气完全一致,另外在处理出窑新瓷贼光的问题也很有一套,经他处理的后挂彩瓷与原官窑器很难鉴别。”
  “当时詹远广的手工费很高,做一对珐琅彩小瓷碗要400大洋。他曾给一些有钱收藏家,做过珐琅彩或雍正粉彩瓷器,但件数极少。”
  “而他的一些后挂彩艺术品,工艺精细,惟妙惟肖,不知根底的人很难鉴别出是老胎后挂彩的,特别是珐琅彩瓷器。至于究竟仿制了多少?流传到何处?如今谁也说不清。”
  “琉璃厂东南园有一小瓷窑,那时候有个姓胡的手艺人,专干修补破碎瓷器,经他修补过的瓷器补碴与原件能混成一色,看不出破绽,小有名气。“
  “那位干瘦矮小的老头,和善,勤快,手工费较低,找他的人很多。善于在原青花瓷器加黄彩,称为黄地青花,这路官窑瓷明清两代都有。”
  “青花五爪云龙海水红崖瓷器,如果挂杏黄色彩,则变为黄地青花云龙,是宫廷陈设器,身价倍增,不可同日而语。”
  “后来老头收徒弟,刘永清,天生聪慧,继承发展手艺,成为仿制明清官窑瓷器和旧胎后挂彩的一代名师。”
  “仿《芥子图画谱》,钻研配色,学写年号款,较试验,很快摸索出仿制青花,粉彩,斗彩,五彩和一道釉瓷器的色料例,掌握青花加彩,点彩,填彩,染彩,复彩等技巧。”
  “精通烧造各类瓷器的炉温火候,十年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永清做的瓷器惟妙惟肖,与真品官窑很难区别。”
  “有一件明万历官窑素白大盘添绘五彩鸳鸯莲花,形象逼真,色彩浓艳,这是给某位陶瓷鉴定家定做的,很难看出后挂彩,据说现在作为一级物收藏在某博物馆内。”
  “可惜他脾气倔,保守,绝活从不传人。最后居然孤独终老,死的无声无息,绝技失传,令人叹惋!”
  “死了?”鲁善工灵机一动,试探道:“您老这里有没有作品?让晚辈开开眼?”
  “好,等着!”
  王老邪站起身,从内堂拿出一件仿雍正青花胆瓶,放在桌道:“这是早年父亲收集的一件刘永清的作品,你看看。”
  鲁善工深吸口气,慢慢伸出手,心情无激动,又可以偷师喽!
  眼前再次出现各种场景,最后定格在一位老者身,只见他拿起胆瓶素胎,仔细检查后,固定在慢轮,用脚逐渐使其旋转,毛刷蘸取釉浆在器物表面和内壁进行刷涂。
  “涂釉!”
  鲁善工看着老者娴熟的动作,行云流水,顺着慢轮不断旋转,毛刷把调制好的釉浆均匀的涂抹胆瓶,短短十几分钟,仅仅一遍搞定。
  “好手艺!”
  鲁善工全神贯注看着胆瓶,表面光滑细腻,不由感叹匠人的高超手艺。要知道涂釉器物表面经常会留下明显横向刷痕,而且由于坯体采用素烧工艺,如果手艺不合格,导致釉层较厚,在干燥过程往往产生龟裂,烧成后的釉面会隐约留有裂痕。

  这要求匠人精准的手法,最好一次过,这样不但釉面均匀,而且减少氧化时间,尽快入窑,白釉发色更美观精致。
  老人把胆瓶放进小窑口,加松柴,调整好火力和风口,开始第一次烧窑。时间很快过去,打开窑门,等待冷却后,从里面拿出白釉胆瓶。
  青花原本要求一次性烧窑而成,可为保护素胎,很多时候会一层薄釉,低温烧制,称为保护釉,防止素胎产生裂痕。
  其实古陶瓷的施釉方法有多种,包括涂釉、浇釉、浸釉、漂釉和吹釉等。采用什么方法施釉,需要根据釉浆的性能、坯体的强度、器物的大小以及施釉的部位等因素而定。
  通常情况用浇釉,将釉浆浇到坯体表面,然后除去多余的釉料,工艺要求最低。然后是涂釉,对匠人水平要求高一些,资深窑工才能掌握。
  还有更厉害的浸釉和吹釉,当年景德镇仿元青花和明代精品都是利用这种高超技术,很少有人能掌握。
  “青花!”
  老者再次检查胆瓶,满意点点头,开始调制青花料,鲁善工十分兴奋,死死盯着每个动作。脑不断闪过各种信息,用心记忆,这才是后挂彩的核心机密!
  “景德镇高诸邑!”

  “明珠料!”
  只见老者拿出一大包岩土,将其磨碎倒入水内加以摇动,除去较轻的硅石和岩石碎片,将沉淀的珠明料集一起。!
  然后放在空气不太流通的地方去低温焙烧,除去其所含的水分、硫黄和砷等杂质,再用磁石将混杂在里面的磁铁矿等粉碎,去掉槌的铁粉,并用开水不断反复淘洗。
  过程一丝不苟,全神贯注,连最细小的残渣都清理干净,这样精选出来的珠明料,才能达到最完美的发色。
  把所有料放在瓷制大钵里,用瓷棒经过很长时间把它磨细,足足一天,才达到合格标准。
  天然的辉砷钴矿及砷钴矿,如果长期暴露在空气或水,很容易氧化,而且被水溶解顺着岩石的裂缝流下,当其尚未深达到地下时,变作氧化钴再度凝固。

  这时在其周围浸出的铁、锰、铜等溶液又和它混在一起,凝结而成像煤烟末一样黑的或黑褐色的块状,附着在岩石的空隙里。这便是常说的珠明料,在矿物学叫它作钴土矿。
  青花所用的钴青料,最初是一种自西域输入的称作“Smalte”或“Smalt”的含钴的琉璃色的玻璃,成本极高,只能被皇家使用。后来才改用天然出产的钴土矿,国内叫珠明料,岛国称为吴须。
  把这种精制的珠明料磨得极细,加水使其成为墨汁般乌黑的液体,用来在干燥的陶瓷坯绘画图样,然后再挂白色的长石釉,用1250~1400℃的高火烧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