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
第28节

作者: 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整整三个多小时用来打磨毛边,通过手感体会漆的预留厚度,太厚会失败,太薄不牢固,无数次尝试后,终于找到合适厚度。
  “开始!”
  鲁善工细心调和漆面团,几百次揉压让其没有一丝颗粒,深吸口气,开始挑战极限。
  拿起最大一片,用木刀涂抹均匀,这点很关键,必须达到统一厚度,才能让所有碎片最终全部复原。
  “两片”
  “六片”

  “十二片”
  “十八片”
  “二十二片”
  越往后,越如履薄冰,成败只在毫厘之间。
  鲁善工脑海一片空白,眼全是香炉,精神力高度集,手指仿佛能感觉到漆和瓷的每次接触,滑动之间,犹如神助,仿佛清风拂面,蜻蜓点水,精准之极。
  “顿悟!”
  如果身边有其他手艺人,肯定会羡慕不已,这种状态千载难逢,只有手艺和机缘达到完美融合,才有可能出现。

  匠人如同修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三天不练,一年白费。
  三月不动,终生残废。
  特别是黄金时期,也是童子功,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是不是小时候背的课,印象最深刻?
  严格说起来鲁善工天资平庸,虽然出身世家,可没有用心练习,早错过学习最佳时段,这也是为什么三年苦练进步很慢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是得到金手指,估计这辈子算天天练习,最多也是达到爷爷的八成水平。已经算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偷着乐喽!
  不过好处是让鲁善工时时刻刻有种急迫感,感受过无助和悲痛,才能体会成功的来之不易。
  要抓紧每时每刻,把偶然得到的技能尽快转化成自己的手艺,艺不压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才是最安心的做法。
  没想到这次挑战居然能让自己进入顿悟之境,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双手被隐藏在身体里,尚未消化的记忆控制,逐渐吸收几位前辈遗留下来的最后宝藏,让水平再次提升。
  “最后三片!”
  鲁善工拿起第四十七片,刮刀如羚羊挂角,浑然天成。漆薄如蝉翼,肉眼基本已经无法看见,最后三片准备用挤压力代替粘合力,成败在此一举。

  “四十八!”
  倒数第二片,手指如闪电般一伸,一缩,好像有种引力般,把碎片自行吸入位置,妙不可言。
  “四十九!”
  最后一片!

  青瓷香炉最边缘一片,空间不足半个指尖大,如果不能在方寸之间,起死回生,那……
  鲁善工无喜无悲,用手指托着碎片,慢慢靠近,猛地一压,这听见啪的一声,最后一片应声入嵌,轻松之极!
  丝毫不差!
  “这是……”
  鲁善工摇摇头,如梦方醒,惊喜的看着眼前恢复原状的青瓷香炉,兴奋道:“成了!”
  香炉完好无损,表面无数开片纹,呈深褐色,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武片。!
  “仿哥窑?”

  鲁善工痴迷捧起香炉,看着面浑然天成的纹路,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且形状各异,有的像鱼子,有的像柳叶,有的像蟹爪。
  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细密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
  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哥窑瓷最显著的特征,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间迸裂有大小不一,二者互相交织,因而被名之为金丝铁线。
  尽管以后历代有许多仿宋哥窑,但在烧制皆未能臻此绝艺。1992年佳实德拍卖一件宋哥窑八方贯耳瓶,虽然当时收藏界仍有人持不同看法,但其拍出价仍高达1000万元以。
  鲁善工想起2011年7月4日,故宫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在对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物损坏。事故发生后,故宫博物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彻查事故成因。
  经过反复模拟试验和多次专家论证,得出初步结论,判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验室科研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样品台升距离过大,致使国家一级物青釉葵瓣口盘受到挤压损坏。

  造成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物事故!
  捧起香炉,放进荫房,需要一天阴干,调整好温度和湿度后,鲁善工长出口气,巨大疲惫涌来,眼前一黑,差点跌倒。
  “好累!”
  用力揉揉脸,好一会才缓过劲,感叹道:“哎,以后这种挑战还是尽量少来,太费神。”
  站起身活动半天,吃点东西,洗个热水澡,一头躺在床,马入睡。身体和精神的高度压力,只有深度睡眠才能休息过来。
  第二天醒来,已经十点多,神清气爽,彻底恢复元气。吃完饭,观察一下温度和湿度,继续练习,等待晚的最后成果。
  “哈哈,成了!”
  鲁善工捧着香炉,微微用力,丝毫没有问题,漆面团果然效果神,把四十九片碎瓷全部粘合牢固,挑战极限,成功!
  “继续打磨!”
  鲁善工干劲十足,拿起细砂纸和木炭仔细打磨漆面,现在这可是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巅峰之作,要好好修饰,以后全靠它为善工堂打响名号。
  直到深夜,第二次打磨完成,继续放进荫房,阴干固定。正常来说古代没有高科技设备,漆器工艺最少要等待十天以,有的甚至需要一个月,才能进行下一步。
  一件传世漆器,最少需要一年到三年,这也是为什么岛国把漆艺看成国宝级手艺的原因。
  可惜咱们国人不太重视这门绝技,一说起来是瓷器、字画、青铜、玉器。漆器在拍卖市场没有太大作为,算是宫廷流传的精品,最高也不过几十万,跟动辄几千万亿的瓷器字画不能相。
  鲁善工下午已经打磨好纯金粉,准备明天涂抹,这是最后一步。如果完成那效果绝对酷似哥窑的金丝,天青色瓷器,如同无数开片,金丝点点,美不胜收。
  算不是真正哥窑,但也是难得艺术品,这门手艺值千金!
  鲁善工打算把它暂时作为善工堂镇馆之宝,放在最显眼地方,匠人全靠作品说话,有这件香炉在,能省很多口舌。
  诚和楼有兔毫盏,博古斋有梅子青,纪家有鸳鸯碗,每个地方都有能证明善工堂水平的作品。这让鲁善工有些自豪,能得到客户行家的认可,自己的手艺能被别人津津乐道,这才是匠人的最终价值所在。

  日期:2018-05-05 07:35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