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
第23节

作者: 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果没看错,您这把铁壶应该是江户时期的金寿堂?”
  鲁善工早看见铁壶,因为爷爷也喜欢喝茶,所以对茶道略知一二,轻声道:“金寿堂是京都铁壶重要堂号之一,与龙堂、龟壶堪称铁壶铭的三大体系,其创办人雨宫宗兵卫更是与龙堂安之介成为那个时代铁壶制作的一时瑜亮,其作品被奉于皇宫内作为贡品。”
  “看您这把铁壶的包浆和宝光,最少是江户年代,好壶才能出好水!”
  赵四海轻轻拍手,高兴道:“小友真是同道人,这把壶跟随我超过三十年,算是小有所成,多少养出些灵性,勉强能登堂入室,款待贵客之用。”
  看着壶口不断冒出的水气,介绍道:“按古人经验,水要清、活、轻、甘、冽。清是无色、透明;活是流动的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活水死水洁净;轻指重,重轻才是宜茶的软水;甘指水味淡甜;冽指水温冷、寒,冰水、雪水最佳。”
  宋学明旁边接话道:“别小看这壶水,来自深山泉水,千里迢迢运来京城,加老赵独门秘方,采集早春露水,调和而成,别的地方可喝不到!”
  赵四海刚要说话,突然铁壶传来阵阵轻鸣,如清风拂过树叶,清脆悦耳。
  “壶底响片初鸣,应该是一沸,不过火候未到,再稍等片刻!”轻轻打开铁壶盖,展示道:“活火茶有九难,火为之四。烹茶要活火,看火焰没有意义,主要依据是看汤,即观察煮水全过程。”
  “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初声、转声、振声、骤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
  “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难绕,皆为萌汤;直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
  说完正好铁壶发出第二遍鸣叫,急促短暂,再看水汤,大小气泡如连珠般涌出,很是漂亮。

  赵四海拿起铁壶,熄灭炭火,等水微微沉淀,拿起桌第一把紫砂壶道:“你们看此壶如何?”
  鲁善工接过紫砂壶,入手温润如玉,包浆厚实,打开壶盖,幽香扑鼻,感叹道:“百闻不如一见,赵老果真是大行家,好一把顾景舟的石瓢壶!”
  “黄龙山绿泥,所制壶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壶品光彩米黄泛青,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故有泥泥之称。”
  “好眼力!”赵四海没想到鲁善工对紫砂也有研究,高兴道:“石瓢壶乃经典的经典,看似简单,可大有学问。造型小下大,重心下垂,四平八稳,壶嘴矮而有力,出水畅顺,端庄大方。”
  然后拿起第二把壶,递给鲁善工道:“此壶如何?”
  “半月壶,海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鲁善工放下西施壶,接过半月壶道:“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正所谓弱水三千,仅饮一瓢。”
  “顾景舟所制半月壶线条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越读越醉,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

  打开壶盖,深吸口气,赞叹道:“优质黄龙山原矿朱泥,泥色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人神醉。”
  “不错,这把壶也算难得之物!”赵四海介绍道:“朱泥泥性重,故不易成砂,需采自嫩泥矿较坚硬的部份。年代较久,且成陶后色调较红艳,古称石骨,再经敝古陶研究所繁复全手工的练制程序后,始能成陶,尤为不易!”
  鲁善工放下壶,暗自感叹:“这才是隐藏土豪,随便两把都是顾景舟精品力作,拍每把最少七八百万!”
  “至于最后一把……难道是掇只壶?”

  鲁善工看着最后一把壶,脑闪过念头,脱口而出问道。还没等赵四海说话,旁边的宋学明羡慕道:“《宜X县志》提到一把壶:一壶千金,几不可得。这把壶乃千金之壶,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壶之王!”
  所谓掇只,是紫砂壶造型特有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
  它是紫砂壶光器的形象代言人,不刻字、不画画,通体光泽,圆润古朴,乍一看,如羞涩孩童的嫩脸蛋。
  邵大亨,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宗匠。制壶以挥扑见长,尤其在制简练形体,如掇球、仿古等壶,朴实庄重,气势不凡。
  连顾景舟也说过:“经我数十年的揣摹,邵大亨的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创作形式的完美,技艺之高超,博得一时传颂,盛誉之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鲁善工试探道:“这难道是外界号称过亿的紫砂壶?”
  赵四海摆摆手,轻描淡写道:“曾经有人出过一亿,我没有理会!邵大亨是四海斋镇馆之宝,不能用钱衡量!”

  鲁善工肃然起敬,散尽家财,只为心头所好。生活简朴,也不愿意出手心挚爱,这才是收藏家的风骨。
  三人开始品茶,石瓢壶泡的是狮峰龙井,汤色嫩绿明亮,清雅之极。甘甜醇和,回味悠长。
  鲁善工端起茶,先是凑到鼻头,深吸口气,清香悠然,仿佛置身于青草之间,丝丝兰香袭来,令人心旷神怡。
  半月壶冲泡极品雨前碧螺春,一芽一叶,形如雀舌,白豪微卷。沸水投入,茶即沉底,白云翻滚,雪花飞舞。

  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
  三人品茶聊天,其乐融融,时间差不多,赵四海站起身,拿出锦盒,放在鲁善工面前道:“今天请鲁师傅来有事相求,先看看这个。”
  盒子里放在破损紫砂碎片,鲁善工拿起一片,猛地眼前一花,脑涌现各种场景。
  紫砂泥从矿区取出,几次陶洗,除去杂质,放在阴凉处沉淀,再制成砖状的泥块。

  用水调和,除渣滓,用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水分均匀。
  “这便是练泥?”
  鲁善工吃惊的看着眼前一幕幕,今天居然能读取紫砂壶记忆?一双手将泥掷放在转盘心,随手曲伸收放成条,捶打成片制成坯体的大致模样。
  然后按照印模的外型,对壶内弧浅旋削,将晾至半干的坯覆放在模种,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粘合成型。
  将坯覆放于辘轳车,转动车盘,用刀旋削,再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
  一位五十多岁女匠人全神贯注将加工成型的壶放在木架晾干,用竹或铁制刀具在已经半干或已干的壶体修饰线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