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踏踏实实的日子》
第22节

作者: 青派06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彪子看了看小伟,说:“新搬来的吧?以前没见过。想要啥样的?进来看吧。”
  小伟走进屋里,跟着彪子进了里面大间,只见里面整整齐齐的摆着十来台自行车,26的28的加重的啥样都有,都擦的干干净净的。
  小伟看了一圈,说:“我要买两台,一台女式的,一台加重的,你看哪个行点?”
  彪子左右看了看,指着一台粉色的小轮说:“女式用这个吧,轻巧,不累人。加重的你自己挑吧,我这都是永久金鹿的,都行,随便推一台就行,胎都是新换的。”
  小伟看了看,说:“行,都是哥们,我信你。多少钱?”
  彪子想了想,在心里算了一下,说:“给四百五吧,那辆昆车差不多八成新呢,德国钻石,光这辆你买新的就得上千。加重你给我个本就行。辉子领来的,我也不挣你的。”
  这个价挺实惠了,90年,一辆新的永久28加重要300多,那辆德国小架昆车更贵,能不能上千小伟不清楚,但800块是少不了的,虽然这里都是二手车,但胎是新换的,这个价估计彪子也真没挣着啥,当然,这个挣不挣是指相对他平时的业务。
  小伟心里有点肉疼,但还是痛快的掏钱付款,眼巴巴的看着彪子把钱接过去揣到兜里。彪子笑着说:“你那啥眼神啊?还想抢回去啊?”

  小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真有点舍不得呢,还头一次一下花这些。”
  彪子也笑了,说:“确实。你这算有钱的,一般买辆成色不咋的的,百十块钱都得和我磨半天呢。谁家都不印钱,几百块可不得心疼。行了,骑走吧,有事就推过来。”
  小伟想了想,说:“我先把昆车弄回去吧,一会儿来骑加重。就放楼下能行不?咱这片安全不?”
  彪子挠了挠脑门说:“没事。锁好就行。我的车都认识,没人弄你的。丢了也不怕,我帮你找。”他指了指车座下面,那里用钢字打了个彪字,不仔细看真还看没到。
  小伟点点头,伸手把粉色的小昆车拿了起来,这德国车是铝架,相当轻便,不像国内这时候一水的铁架,死沉死沉的。
  把昆车骑回楼下锁好,又回彪子店里把加重推了出来,拍了拍车座,上下看了一下,问彪子:“去文化宫咋走?”
  彪子指了指北面说:“出去顺路走到五马路,右拐一直走就行,那边有大牌子,好找。那片有点乱,别瞎转啊,最好别再往北走了,再走就到站前了。”
  小伟点头答应了一声,蹬上车子按彪子说的方向走去,他要到文化宫去报名厨师班。
  头一次骑车走到奉天的马路上,小伟心里非常紧张。
  这里可不像县城,可以绕着花骑,反正也没个啥车,人也少。这边马路上车水马龙,行人更是连绵不断,小伟卡着马路边小心的往前蹬着,没走出去多远就冒汗了。
  十多分种,终于远远的看到一栋像城堡一样的老楼,正在三叉路口,四面临街,在一片高楼中非常明显,楼上面和侧面都有红色的大字:奉天市文化宫。
  前后看了看行人和车,小伟腿上加劲骑了过去,绕了大半圈才找到正门,下来,把车锁好,给看车的老头交了一毛钱。这一片全是自行车,从文化宫这里到前面那条路,三片空坝子里停了不下一千台自行车,密密麻麻的。
  文化宫的大门用一圈木框玻璃门包着,正面锁着,要从侧边进。这也是这个时期国营单位的标配大门样式,走侧边是为了冬天防寒,不过夏天一般也就一直这样锁着了,懒得折腾,天冷了把门帘一挂就完事。
  楼里面乌漆麻黑的,一侧靠墙是楼梯,那三边全是房间,除了大门这里四面不见光,头顶上一盏日光灯,照得楼里青濯濯的,更显得阴暗。
  楼梯下面有一间传达室,小伟走过去,里面坐着一个老头。

  小伟轻轻敲敲窗子问:“大爷,那个厨师班在哪?”
  老头抖了抖手里的报纸,扭头从老花镜上面看了小伟一眼说:“二楼,最大那间。”
  小伟道了声谢,顺着水泥楼梯上了二楼,迎面就是二扇打开的木门,里面倒是亮堂堂的,迈步走了进去。
  屋里布置的像一间大教室,讲台,讲桌,黑板,下面摆着一排一排的课桌。

  四个人坐在第一排桌子后边,桌前这会儿站着五六个人,三个和小伟差不多大,剩下几个全是中年人,正和坐在桌后的几个人说着什么。
  小伟走过去问:“厨师班是在这不?”
  桌后最边上坐着的那个瘦高个女孩抬头看了小伟一眼,说:“对,厨师班,报名啊?”
  小伟走过去说:“来看看,行就报呗。”
  女孩笑了,抬手把头发拢到耳后,说:“啥叫行啊?咱们这是正规班,毕业有劳动局发的证,到哪都好使。一楼就是咱们自己的酒店,边学习边实习,这条件你上哪找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