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踏踏实实的日子》
第17节作者:
青派06 李忠国点了菜,把菜单还给服务员,又要了一壶茶,服务员回身扭着小腰走了,李中国扭头对小伟说:“这里服务员一个月工资都几千上万,不过你是干不上了,可以去厨房做个小工,将来当个大厨也不错,小工一个月也有二三千块钱,厨师五千打底,大厨能上万,主厨就是几万了,相当挣钱,而且有面子,到哪也是个人物。”
小红睁大眼睛问:“真的呀?做个饭这么牛?比上班挣的还多?”
李中国笑了,说:“上班主要是稳当,真要算挣钱,上班是最差劲的。现在出来,干啥其实都比上班挣的多,只不过不稳当,怕干不长远。真要是干厨师干出名了,给个厂长都不换,就这饭店的厨师长,一年十几万到手,还啥活也不干,就管着下面这些人就成了。”
小伟瞪着眼睛说:“一年十几万?一个月一万多?我的天哪,城里人真有钱,做个饭都给这么多。”
李忠国哈哈笑起来,说:“你以为谁都能干哪?做菜得好,得有名,还得手里有人,能把厨房支起来,饭店靠啥挣钱?还不是靠厨师,所以厨师挣的多点正常,小伟你要是真打算在奉天呆着,我劝你找个地方学学厨师,一般的饭店普通厨师一个月也有几大千了,要是万一干出名了,那就没顶,多少都是他。现在咱省出名的厨师,哪个一年不是几十万,上百万的都有。”
小红兴奋的抓着小伟的胳膊说:“学,学,小伟,就学这个,还能挣钱,还能做好吃的,多好啊,又不累,你现在在工地上那么累,一年才挣多少啊。”
小伟说:“也不少了,现在一个月能开三四百呢,活好前五六百,不比厂里全民工少。”
小红说:“厨师一个月好几千呢,没听李叔说啊。反正你也要来这呆着陪我,就学这个,哦鬼子哥,完了我想吃啥你就给我做,行不嘛?”
小伟挠了挠头想了想,犹豫着点了点头说:“行吧,俺去学。俺连苞米茬子饭都没煮过呢,能行啊?”
等几个人吃完饭出来,已经是二个小时以后了。
不是几个人吃的慢,是饭店人多,菜上的有点慢。
这顿饭让小伟和小红大开眼界,接触到了城里人的生活。
一盘鹿肉,薄薄的二十片,三百块,一小碟赤嫩芽,在家里就是家家吃的山野菜,在这里要四十块,炒一盘橛菜八十,这一顿饭花了九百多块,那一壶茶就一百五,让小伟知道以后感觉肉疼。
这是一次深刻的印记,铬印在小伟的脑海里。
他从来没有想过,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着,原来钱还可以这样挣,这是一个与县里完全不同的世界,大城大市,大楼,大饭店,连街上行来过往的人都透着一股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这就是省城啊。
想想在山卡卡里刨泥的父母,想想在县城里搬砖的工友,看着喜笑颜开的小红,小伟忽然觉得,自己真的应该做点什么,即然来了,那就战斗吧,别人能做,我也肯定能行。他暗暗的握了握拳头。
出了饭店坐上警车,李中国对司机说:“去北四马路。”
然后他在副驾上扭着头对小伟说:“怎么样?见识了吧?咱们那一卡卡太小了,还得出来。小红要在这边呆四年,这就是机会。好好干,四年以后可能你就站住了,成省城人了,哈哈,到时候叔来跟你借光。”
小红也瞪着大眼睛,希翼的看着小伟。
小伟一瞬间心跳都加快了,感觉压力有点山大,不过还是重重的点了点头,说:“能行,叔你们看着吧,肯定能行。”
小红满意的笑了,非常开心。李中国默默的摇了摇头,山里人在城里想混出头来,哪有那么容易,不过嘴上还是顺着说:“行,那可得了,叔就等着吃你张大厨的菜了。哈哈。”
其实奉天在90年除了几条主马路以外,路面也并没有后世那么宽,大多数也就是双向二车道,不过这年头车少,就显得宽阔了。
不过奉天这边或者说东北这边最大的特点是路直,横平竖直,东西为街,南北为路,正网格分布,不容易迷路,只要有了门牌号,找哪都能找到。就算开车错过一个两个路口,只要方向不错,想绕回去也很简单。
很快,车就到了北四马路这边。
车就停在路边,李忠国带着小伟和小红下了车,往一个看上去有点破旧的小区里面走。
这一片全是老楼,看上去都有个几十年的样子,也确实都有几十年了,都是五十年代盖的苏式筒子楼。
虽然旧,但仍然比县城里好了太多。小区内外种了许多树木。
90年代,奉天城的树木还非常多,大街小巷厂里厂外小区楼群,马路边上,全是高大的树木,一到盛夏,到处是林荫路。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树就越来越少了。
进了小区,拐个弯,李中国带着小伟和小红直接进了一栋楼的楼门洞,顺着阴暗狭小的楼梯上到三楼,敲响了一扇老旧的木门。
“刘哥,大嫂,在家没?”
敲了几下,等了几分钟,才听到里面有脚步声,一个女人的声音传出来:“谁?”
李中国说:“大嫂,我是李中国,杯溪的小李子啊,刘哥在家没?”
门吱亚一声打开,露出一张略显苍白的女人脸孔来,女人有些瘦小,个子一米五左右,应该是常年不太出门,看上去白的不太正常,不过精神头挺好,头发梳的整整齐齐的。
女人看了看,笑了,拉开门说:“是你啊,你看看这,我一下也没听出来。进屋来,你大哥在呢,进来吧。啥前过来的?这阵子不忙啊?”
李中国领着小伟和小红往里走,说:“我那一个小县城,估计还没有刘大哥事多。这我一个侄女,考上东北工学院了,我送她来报道,顺便过来串过门,以后还得你们照应点,没出过远门呢,她爸也是我们战友,在县里农机局。”
刘大嫂愣了一下,扭头看小红,说:“就这个呀?丫头找的真俊。考上工学院啦?真行,好孩子,将来肯定出息。哎呀,真不错。没事,以后就常来,把这当家也行,都是乡亲,应该的。”
里面屋门一开,阳光顺着房门洞照进走廊,本来昏暗的走廊一下子亮起来。
“小李啊?听着就像你。今儿个咋来了?”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逆着光也看不清长相,就看着个子不算高,有点驼背,肩膀挺宽的。
李中国笑着说:“刘哥,好长时间没来看你了,身体怎么样?”
刘哥笑了笑,说:“就那样了,凑和活呗。进屋来坐,是挺长时间没见了。家里还好啊?”
李中国走过去,说:“好,有啥不好的,咱那小县城你也不是不知道,就那样了。”
几个人进屋坐下,这是一套三室半的房子,中间一间做了客厅,摆着木制靠椅。
进了屋,看清刘大哥的长相,花白的头发,确实有些驼背了,看上去挺苍老的样子,不时的咳一声。
李中国摸了摸兜又把手放下了,说:“我这侄女考上东北工学院啦,我这是送她来报道,顺便来看看你。咱们这些人就你在省城,正好托你给照应一下,从来没出过远门的孩子,家里还是不太放心。她爸也是咱们战友,你没见过,老三团的,去的时候你刚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