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涌动》
第7节

作者: 金泉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13 09:52:38
  刘玉奇肯定从几个检察人员身上知晓了不少有关张时运的事,他再告诉秦柏阳,是完全有可能的。另外,秦在延春汽车经营这些年,身边人脉较深较广,完全具备手段和能力来煽风点火。其实,还有一件事,也使得陈林杰对秦柏阳深有怀疑。
  考虑到即将去延春霍思汽车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陈林杰将这个合资厂当前面临的紧要问题梳理了一遍,要想尽快实现扭亏和改貌,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零件的国产化。他清楚,若不能将国产化率迅速提高,想实现扭亏为盈基本是空谈,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主动出击,跟华东汽车集团的供应商进行合作。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陈林杰在办公室主动约谈了秦柏阳,希望和他一起去趟南方,找供应商洽谈合作事宜。

  “陈总,您看,这个方向我认为是非常不错的,只是……”
  “只是什么?你就直说吧。我这也是不太成熟的意见,需要听听你们的想法。”
  “陈总,您的意见是非常成熟的,也非常有建设性,值得一试。可我觉得有个问题还需要斟酌一下。”秦柏阳一开始有所保留,但想想还是直接一点比较好。他清楚陈的性格,喜欢听直接的意见,心胸比较包容。此外,秦十分明白陈找他来的意图,无非是想让他今后主抓这方面工作。可眼前的事实明摆着,延春霍思汽车有限公司在合资双方看来,中方认为是烫手山芋,谁也不想碰也不敢碰;在外方眼里,更如同鸡肋一般,一批来自欧洲的外方专家甚至专门致函欧洲霍思公司总部,要求从中国撤资。这一年延春霍思公司的负债率为82%,一年光是付给银行的利息就接近5亿元。秦自然清楚即将成为延春霍思公司一把手的陈林杰的压力,可一想到自己的年龄比陈还要大几岁,再干几年就退休了,且不说心中是否还有那份闯劲和激情,就算有的话,也不想为延春霍思这个合资企业贡献什么,因为多数人并不看好这个企业——徒劳无功还得碰一鼻子灰,何苦呢?

  可是话还不能说这么表达,不能说自己不想干,那就得找到十分有说服力的理由:“陈总,今年以来,集团领导对延春霍思公司的国产化工作,有过很多指示,一直都是强调延春汽车各专业厂和零部件厂,利用现有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做好这项工作。”
  秦柏阳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这确实是集团总经理在各种场合的表态,要求大家自力更生,把建设延春霍思公司当成第三次创业。这是不是意味着陈林杰和总经理的意见是不一致的,甚至是有严重分歧的?
  “秦处长,你说得没错,但两条腿走路是不是更稳妥呢?”陈语气坚决地问道。他明白,延春汽车集团看似国企,但内部生态与政府机构并无显著差别。在这种企业工作的方法,与为官之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官场上,在面对跟上面意见不一致的情形时,往往都这样处理——不否定上面的意见,甚至也会做出姿态迎合上面的意见,但实际上都会依据客观条件自搞一套。事实也经常证明,后者往往是对的,也是可取的。到最后,上面对此的态度一般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或者干脆充耳不闻。此外,陈林杰还认为,自力更生与对外合作,并不是完全矛盾的,甚至可以认为是互补的。

  “那是不是先跟集团领导通通气呢,陈总?”
  “我正在做这个工作,秦处长,今天找你来,就想听听协配处这块的想法。毕竟国产化促进工作,也是你们的工作之一啊!”

  “陈总,我还是觉得张时运处长更适合这个工作。”秦柏阳吸了口气,想了个替代方案,“他这些年在外搞物资,为集团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
  “秦处长,这是两回事,国产化工作一直是你们那的一部分,张处长的工作主要是集团物资供应,汽车专业方面的经验,你是专家啊。”陈林杰的话算是比较中肯的评价,尽管秦出身于传统派中“富帮”,但这些年的浸淫沉浮,在那个平台上,好说歹说总得练出来点水平和门道来,再不济也是矬子里拔大个儿,比一般人强不少。
  “陈总,我不是在拒绝您,希望您能理解啊,集团领导将延春霍思的建设比作第三次创业,我觉得担子太重,怕是担当不起。所以觉得张处长更能胜任。您可以考虑向集团总经理提出,我和他换换位置……”
  秦的这个想法在他心里可不止一次有,甚至没少在私底下发牢骚。在不同场合跟下属说过这样的话——“我看啊,干部任期制也就是说说罢,根本没有落到实处。”不光如此,秦还多次利用合理化建议活动月的时机,提出要应积极落实干部任期制,打破部门所有制,使科级以上干部能进能出、合理流动。与之相对应的是,集团某位和秦柏阳关系不错的副总还在内部会议上多次提出将秦和张时运对调位置,最后都是因为反对声音太强,才被搁置下来。

  现在,秦之所以向陈提出这个,也有他自己的算盘。首先,因为国企干部能上难下的制度,决定了他的有恃无恐,加上自认为没有几年将退休,顶多退休前混个正处级待遇,因此说话也硬气很多。最关键的还是延春汽车集团的“分封制”决定了陈不是秦的直接分管领导,不具备根本的威慑力。
  秦柏阳的态度,从侧面佐证了在延春汽车集团流传颇久的一句话,不怕领导的有三种人:一是快退休的,二是最底层的,三是不上进的。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最底层的工人,一是没什么文化,二是多数人属于那种睁开眼睛干活、闭上眼睛睡觉那一伙的,他们的脑子里根本没有多余的空间留给其他的人或者事物。而且,工人里面,还有很多非常不好管理的,动不动在领导面前亮大刀斧头的,那就更不怕领导了。至于第三种不上进的,在延春汽车集团,比例也不小,他们并不是一直不上进,只是慢慢地发现苦干与能干,根本不起作用了,无论多么努力,都看不到前途,于是慢慢变成不上进的,到最后领导看着都烦,可又无可奈何。这一切,自然都源于大锅饭的旧体制,但要改变这些,谈何容易。不过,主要的问题是,根本不知道如何改变,最最核心的一个问题还是改变之后,不知道又会发生什么情况?谁敢保证不是轮流坐桩式的换汤不换药的重新洗牌呢?

  不知道是绝望了,还是内心有股说不出来的怨气,秦柏阳的语气变得不客气起来:“我说,陈总,都说老张和您是世交,但有些事我觉得也得公平点……”

  “老秦,你有什么话就直说。”
  “好的,陈总,我听说有人多次提议过,将我和张时运工作对调,可您是一直反对的。”
  “老秦,你是企业的老同志了,应该清楚你们这个级别的任用和交流,我可没那么大能耐左右啊!”
  这话在秦柏阳听来,完全是敷衍塞,他一下变得激动起来:“陈总,那我觉得,您有必要听听下面员工的声音,张时运这些年钱没少赚,据说在外面还……我……不直说了,您可以去了解一下。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就提醒一下,别到时候,影响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