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房价,唉,真是活不起了啊!》
第38节

作者: 千百杨柳
收藏本书TXT下载
  穆进乾赶紧递了句话:“吴所长,您看这里乱糟糟的,还是让穆东到所里接受处罚吧,顺便把工商注册手续补办一下。”
  穆进乾这句话,两层意思。一是拦着吴所长现场下处罚通知书,而是去所里接受处罚,给吴所长主场优势,有些事情可以私下运作。
  吴俊天也听明白了,穆进乾护着这小子。
  得,穆进乾的面子,得给。肥肉咬不到,撕随便撕一口吧。
  想想到:“周一来所里办手续吧。”

  说完,告辞离去。临走,还专门和穆进乾、穆东分别握了手。
  看着工商所的面包车驶离,几个人松了口气。
  穆东对穆进乾说道:“大爷爷,谢谢您了,多亏您解围。”
  穆进乾道:“自家人不说两家话,我可是在你这里投了钱呢。”

  穆东又拍了拍穆大国的肩膀,安慰道:“大国,没事,这事你做得对。他们本来是来找茬的,没这个事,也得找出其他事来。”
  穆进乾悄悄对穆东说:“周一你自己去,先去找吴所长汇报工作,规矩你懂得吧?”
  穆东道:“规矩我懂,只是这个规格……”
  穆进乾伸出两根手指,穆东点了点头。和自己预计的差不多。
  随后,各人告辞离去。
  次日是周日。穆东去了一趟县城,购买了几张购物卡,想想又多买了几张。还是准备几张备用吧,说不定啥时会用,哎。

  一天平静的过去。
  10月6号,阴历九月初八,周一。
  吃过早饭,穆东先给姐姐穆晓霞打了电话,叮嘱今天堆场每周结算的事情。今天是全面实行每周一结的第一个转账日,很多司机都盯着呢。
  打完电话,穆东带着十份礼包出了门,去了工商所。
  礼包是红色的布袋子,印着双喜字,里面有点心、糖果和一盒烟。

  穆东提前问了穆进乾,工商所有大约七八个人,带了十份,只多不少。
  工商所在镇的心街,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吴所长的办公室在最东头的一间屋。
  穆东敲门而入。吴俊天正坐在办公桌后看报纸,看到穆东进来,站起身来,道:“穆老板来啦。”说着作势去泡茶。
  穆东哪能让他泡茶,自己麻利的接过来,给自己泡了茶,又给吴俊天茶杯续了水。
  接着穆东说道:“吴所长,正好今天赶我定亲,带了一些糖果,还得麻烦您给各位领导发一下。”

  说着单独取出一包,放到吴俊天桌子:“这份是单独给您的,您别嫌弃。”
  吴俊天笑道:“怎么会嫌弃,让我们沾点喜气,要谢谢穆老板呢。”
  说着拿起桌的电话,边拨号边到:“我先找人带你去办工商注册,罚款的事一会再说。”
  一会有人过来,带着穆东出去了。

  吴俊天打开桌的礼包,在烟盒里抽出两张购物卡,每张卡的右下角有一个标注,1000元。
  吴俊天心里叹口气,聊胜于无吧。穆老板还算懂事。
  一会的功夫,穆东回来了。手续已经办完,过几天才能来领证。
  几分钟后,穆东拿到了一张处罚通知书:罚款1000元。
  不算多也不算少,穆老板能接受,吴所长面子也过得去。
  穆东交了罚款。然后告辞离开。
  离开前,穆东邀请吴所长带着所里的领导去镇饭店,“喝杯喜酒”。吴所长婉拒了,不合适,太招摇了。

  穆东回了家,等着肖肖家的客人门。
  家里热闹非凡,各路亲朋好友都齐聚在穆家。姑舅姨这些亲戚穆东都很熟悉,其他的姑奶奶、舅老爷、姨奶奶之类,多年不见的亲戚,也都来了。
  红白喜事,不论在哪里,都是重要的社交活动。
  午10点钟,鞭炮声响起,女方的客人到了。
  肖肖家里来的人,以肖肖的母亲领衔,多是女客。也是肖肖家的各路亲戚齐聚,大约四五十个人,租了一辆城乡公交车。
  这样的场合,按照农村规矩,肖肖爸爸是不参加的。

  肖肖家给穆东也准备了一套新衣服,带了过来。
  一行人进入穆家。李妈带着几个重要的长辈,进了堂屋,坐下喝茶说话。穆东家对等的长辈,一起作陪。其他的客人,三三俩俩的在院子里或者大街聊天说话。人太多了,屋里根本坐不下。
  宾主双方,在愉快的气氛,交流了各自子女的情况,说明了各自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双方家庭背景类似,生活水平相当,两家的结亲,顺势而为,门当户对。
  双方表示,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
  扯远了,反正是一些吉利话。
  简单交谈后,大家一起动身,转战第二现场,镇饭店。
  肖肖家来的人做了5桌,穆家的亲友做了7桌,一共12桌。
  大厅里坐了11桌,楼有个单间,是穆进乾等男客,单独一桌。
  须臾,开席。
  每桌大约10个人,一共26道菜。其凉菜6个,点心4个,热菜16个。热菜,整鸡、整鱼和炖肘子是必备的,猪脸是必备的,取笑脸之意。红烧肉是必备的,这里吧红烧肉叫做“方肉”,是方块形状的肉的意思。四喜丸子是必备的,其实是红烧狮子头。
  除了这6道必备的热菜,其他的菜各家自己发挥了。穆家还准备了老鳖汤,羊肉汤,牛肉炖西红柿,油焖大虾,清水丸子,还有几道素菜。
  酒水安排的当地白酒,鲁南春,价格每瓶50元左右,在当地的定亲宴,这个价位的酒还算不错。
  穆家在这之前商量了一下,没启用窖藏的酒。一是因为今天的喜宴,女客居多,男客较少,女客基本都不喝白酒;二是穆家窖藏的数量也不多,好钢用在刀刃,后面还有穆东结婚呢,还有穆东要添孩子呢。
  这让某些憋足了劲,等着喝好酒的人,大失所望。
  没办法,还是鲁南春吧。况且,这酒也不差。
  饭点门口来了一些赶喜的。穆爸忙着去招呼。
  所谓赶喜的,其实是乞丐。早些年的时候,遇谁家有什么喜事,门打个竹板,说些吉利话。一般都是好几个人,一个人打板说话,其他人附声喊一声:好。
  最近几年,这个行当慢慢的有些产业化的样子,以前是乞丐顺便赶喜,现在是专门赶喜,不再做乞丐了。
  穆东听到门口热闹,也出来看,一个五六十岁,半眯着眼的瘸老头,正打着竹板,兴高采烈的说唱,边说还一瘸一拐左右走动着,两个嘴角说的都起来白沫,几个人随着他的声音,附声说着好。

  走大街穿小巷——好
  来到喜主的大门——好
  喜主今天喜洋洋——好
  喜主有个好儿郎——好
  考省城的大学堂——好
  家里栽下梧桐树——好

  梧桐树落凤凰——好
  今天吃了定亲宴——好
  来年结婚吃喜糖——好
  今天喝了定亲酒——好
  来年迎娶俏新娘——好
  穆东听得好笑,这人,可真能扯,还自己编词。
  一帮人一会说唱完了,围着穆爸要钱,一张嘴是每人二十块钱,五个人,一共一百块。
  早年的时候,一般门赶喜的,是要点剩菜,要点馒头。后来慢慢少量的要钱,发展到现在。要的数额也越来越大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