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道德经》
第17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乐与饵,过格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注释:

  象:外在的原生形态。大:同泰,平安。饵;食物。格:法式,标准。既:尽。
  译文:(王)抓住天下万物(的本质),(遵循道),天下人就归心向往(王)。前来朝拜(王)却不会被(王)伤害,(天下人)都平安,安泰。音乐和食物,(颇能吸引人,)享受过度就令人止步,(失去对道的追求)。所以道所说的道理,(不像音乐和食物),称得上是淡而无味啊!看它,不一定能看的见。听它,不一定能听的到。(但是王)运用道的道理(来治理天下),却是没有穷尽的。

  评论:嘿嘿,这篇完全可以说的上是自嘲啊。这个和德篇六十八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以及道篇四十,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结合一起看就很明白了。
  确实啊,不讲利益,光讲克制私欲,奉行大道。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是淡而无味,大笑之。所以三分之一道德经横行,半部论语治天下,盖出于此乎。
  日期:2018-04-21 15:54:23
  道篇三十六
  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与之。将欲夺之,必古予之。是谓微明。友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释:
  拾:收,敛。 古:通故,故意存心。去:除掉。与:结交。友:交好。
  译文:(王)要想减少他的势力,必须(先)故意让他扩张(这样他就狂妄自大,很容易被王打败)。想要削弱他的势力,必须(先)故意增强他。想要除掉他,必须(先)故意亲附他。想要夺取他的势力,必须先给予恩惠(以减少他的警惕心)。这个是深刻的政治智慧。因此,(王)站在弱小的一方,以战胜强大的一方。
  这个道理就像鱼儿离不开大海一样,(因为王就像鱼,弱小的一方人数众多,就像海一样)。对国家而言,(这样的政治智慧)是(王)统治的利器,不可以说给别人知道,(否则就有泄露失败的危险)。
  评论:这个是讲王统治艺术的,可以和道篇二十九,去甚,去大,去奢和德篇四十一,反也者,道之动也来结合看,理解。
  这个无为而为,是道德经中王和圣人最主要的政治斗争手段,堪称是道德经八十一篇中精华之一。
  道篇二十九讲了王的均势策略,但是王怎么去执行呢?怎么能够去甚,去大,去奢呢?道理就是友弱胜强,和群众站在一边。是不是很眼熟?群众路线的内涵,懂了吧。再复习一遍。
  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比较手段呢?理解一下相反面,打是亲,骂是爱。万物有始就有终,不过是加快他的终点到来嘛。正反馈的系统容易崩溃。
  再复习一遍波动性。波峰到了,波谷还会远吗?
  日期:2018-04-21 16:22:47
  道篇三十七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阗之于无名之朴,夫将不辱。不辱以静,天下将自正。
  注释:
  化:化生,变化而产生新的东西。作:兴起。辱:使受到羞耻,使声誉受损。

  译文:道是无形的。君王如果能(在治理天下的时候)守住(道的道理),万物自会潜移默化。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些东西,势力就会兴起,(因为这样就会打破平衡),所以我用无知无欲的朴来安定他们,(并削弱他们)。无知无欲的朴这是天下的大道,他们不会对此感到有什么羞辱的地方,(从而乐意接受,进而达到了削弱他们的目的)。他们不感到羞辱,自然会接受,(君王)辅之以静的手段,天下自然会(恢复平衡)保持端正不偏。

  评论:无名之朴是什么道理呢?什么是静呢?静可以参考道篇十六。朴的道理可以参考道篇二十八。
  运动变化是永恒的,矛盾斗争也是永远的。老子为什么对万物化而作保持警惕呢?那还是因为老子对人性的深深的不自信,人性本私,如果化而作的东西不守大道,那不是要打破平衡了吗?所以老子强调,对这些新兴的势力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学习,加强对朴和静的学习,让他们自己用负反馈,以保持系统的稳定。
  日期:2018-04-21 20:36:56
  讨论4:友弱胜强还是柔弱胜刚强?

  从文字的逻辑性来讲,帛书甲本乙本确实比通行本好很多。就比如这个友弱胜强还是柔弱胜刚强。这个是比较明显被改动的。
  道篇三十六是政治斗争手段,自然要讲到联盟的做法。因此,友弱胜强就是一种根本性的做法。这个和道篇三十七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
  和下文衔接的也很好:鱼不可脱于渊。弱是王统治的基础,而强是王统治的挑战。
  相反,柔弱胜刚强,这个就有点莫名其妙了。当然可以解读为刚强在顶峰,是一定走下坡路的,哲学上讲讲是道理通的,但问题这个和本文的前面叙述没有必然的联系。
  总而言之,楼主以为,在道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西汉早期,这个时候的帛书甲本乙本比较符合道家的思想,后来的通行本被儒家改了不少。因此,读道德经还是以帛书甲本乙本为好,比较成熟。
  郭店本更早,但体系不完整,文字也不完整,还是帛书甲本乙本好。
  日期:2018-04-21 20:54:34
  讨论5:如果说道德经一定要推荐三篇,你会推荐那三篇?
  楼主的推荐是:
  1.道篇三十六 : 无为而为的政治斗争手段。
  2.德篇三十八:德篇开端,社会变迁的历史讲的很明白。
  3.德篇四十三: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降服了人心,人性,天下没有你攻不下了的堡垒。
  日期:2018-04-21 21:30:14
  德篇三十八(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
  注释:
  礼: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攘:撸起,攘臂,撸起袖子,伸出手臂。泊:通薄,淡薄,少。
  译文:高层次的德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因此才是真正的德。
  低层次的德不失去德的表现形式,(但失去高层次德的内涵),因此实际上没有德。

  高层次的德不强加作为(表现自己),因此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表现它的德。高层次的仁有所作为,但其所作所为不足以表现它的仁。
  高层次的义有所作为,其所作所为足以表现它的义。
  高层次的礼有所作为,但没有谁响应他,于是卷起袖子,伸出手臂,强迫人按礼行事。
  所以,失去了道,然后德行,失去了德,然后仁行,失去了仁,然后义行,失去了义,然后礼行。

  礼这个东西,是忠信的淡化,战乱的祸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