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水浒』,送你一个不一样的水泊梁山》
第1节

作者: 龙驹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2-05 10:36:05
  1.驳李希凡论《水浒全传》
  李希凡老先生为岳麓书社出版的《水浒全传》作了一篇前言,分四个小章节,对《水浒全传》作了简明扼要的点评。从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的思想价值、历史意义都作了解读。很全面,站位也很高。但是,其中有部分观点,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一、李先生认为《水浒全传》一开头,把高俅发迹一段小故事作为全书的引子,“概括地表现出水浒起义的政治背景”。并且引证了金圣叹那句著名的话:“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作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笔者认为,施耐庵描写高俅发迹一节,并非是要概括水浒起义的政治背景,而是小说情节开展的客观需要。而概括水浒起义的政治背景,应该在全书最前面的一节“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一回里,作者就已经交代了起义的政治背景:四帝仁宗时,京师瘟疫盛行,统治者不务实考虑怎么救治灾民,只顾务虚请什么会变戏法的张天师来做什么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这看似搞得很隆重,其实于瘟疫于灾民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并且,正是因为派洪信去请张天师,才放出了一百零八个魔王。

  史料记载,宋仁宗统治时期是北宋最辉煌的时候。但是,历史发展就是有这样的规律,跟价格规律差不多,到了鼎盛时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很典型的,清王朝到了乾隆后期就日渐衰败了。北宋政府到了四帝仁宗后期也开始走向衰败,虽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社会矛盾,但是各种问题已经开始露出苗头。到了八帝徽宗,所有的社会矛盾一下子爆发,各地起义军、占山为王的蜂拥四起。

  二、李先生在论述梁山好汉出身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有封建政权机构中的小官吏、小军官,甚至有不少中小地主,也在不堪官府压迫下参加了义军的行列……”这话不完全对。梁山一百单八条好汉里面的确有很多小官吏、小军官、中小地主。但是,这些人并不是因为不堪官府的压迫主动参加义军行列。恰恰相反,很多是被梁山上的领导用了很多阴损的招数给赚上山的,是被迫的。很典型的,小官吏有美髯公朱仝,李逵惨无人道斧劈小衙内,绝了朱仝的后路,没办法,朱仝才上的梁山。小军官有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等,他们是被梁山用计活捉了,没办法,为了活命投降的。中小地主有扑天雕李应、玉麒麟卢俊义等,这二位就更是被那个号称智多星吴用的出的损主意给赚上山的。

  三、李先生认为《水浒》是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极少有的歌颂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文学杰作。对这个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纵观全书,看不出作者哪里表现出了对农民起义的歌颂。恰恰相反,倒是有两处能看出施耐庵对农民起义是持否定态度的,至少是不抱信心和希望的。
  “原来泊子里好汉,但闲便下山,或带人马,或只是数个头领各自取路去。途次中若是客商车辆人马,任从经过;若是上任官员,箱里搜出金银来时,全家不留,所得之物,解送山寨,纳库公用,其余些小,就便分了。折莫便是百十里,三二百里,若有钱粮广积害民的大户,便引人去公然搬取上山,谁敢阻当。但打听得有那欺压良善暴富小人,积攒得些家私,不论远近,令人便去尽数收拾上山。”

  杀富济贫是值得歌颂的,但是,我们看一下梁山好汉的勾当:若是上任官员,箱子搜出金银,全家不留。这就是只求金银,不问青红皂白。“若有钱粮广积害民的大户,便引人去公然搬取上山”,广积钱粮害民的大户固然可恨,可是梁山抢了害民大户的钱粮,并没有分发给被害的民,而是“公然搬取上山”,实际上,这与那些害民的大户一样可恶!不仅如此,他们把这些粮食抢了来,害民的大户们还会再去抢百姓的粮食。这与他们抢了百姓的粮食并没有分别,最终受害的还是百姓!

  再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李逵寿张县乔坐衙。
  施耐庵刻意描写这一段,正是要表明自己对农民起义的态度是否定的。李逵坐衙,是他对农民起义成功当政之后局势的一种预判,并不会比眼下的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时代好到哪里去;相反,可能会闹出很多闹剧来。李逵坐衙时有这样一个场景:他要审案子,可是没人敢告状,他就让公吏们找两个人来假装告状,说道:“我又不伤他,只是取一回笑耍”他坐衙的目的不是为了百姓伸冤,而是取乐子,“只是取一回笑耍”。像这样的人当了官,情况会有多糟?很难想象!即便是封建地主阶级里的官老爷们,即便是一些贪官污吏们,也不会拿坐衙当做是“取一回笑耍”。古今中外,有多少农民起义搞起来之后,人民群众的生活反不如前,比如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可见,施耐庵对农民起义并不抱希望,所以,他才最终让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受了朝廷的招安,归顺了朝廷,为国家出力。

  日期:2018-02-06 08:56:36
  2.再驳李希凡论《水浒全传》
  昨天,作了一篇《驳李希凡论〈水浒全传〉》。写完之后,又看了一遍老先生的这篇文章,感觉仍有很多地方值得质疑,再提笔,作了此篇,与读者诸君分享!
  一、李希凡说施耐庵通过描写鲁智深、林冲、杨志三位好汉上梁山,“反映了徽宗王朝统治的危机”。
  笔者认为,此三位好汉上梁山,并不足以反映赵佶政府统治的危机。先说鲁智深,他是要英雄救美,替美女金翠莲出头,才打死了镇关西郑屠,摊了人命官司,所以才流落江湖,最后上了梁山。并非是宋徽宗政府怎样欺压他,他忍无可忍才选择了造反的路。
  再说林冲,相比于其他上山的好汉来说,他算是一个被官府逼上山的比较典型的一个。不过这么说也不确切,准确来说,他是被高俅逼上梁山的。因为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娘子,高俅就设计陷害林冲,林冲一忍再忍,最后忍无可忍,雪夜上梁山。这是他和高俅父子的个人恩怨,高俅并不能代表宋徽宗政府。所以,也不能说林冲是被徽宗政府逼上梁山的。
  至于杨志,就更谈不上是为徽宗政府所逼迫了。他先丢失了花石纲,犯下了大罪。不知悔改,反而还要花钱买官,被高俅赶出了殿帅府。平心而论,高俅这件事情做得很公正,你犯了错误,不马上来自首,现在又花钱打点,这样的人,怎么能重用!用高俅的原话讲就是:“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为用。”很明了,高俅是秉公执法,是杨志这个人人品有问题。徽宗政府已经很大度,赦宥了他的罪名。他后来上梁山,更不是徽宗政府逼迫的,而是被晁盖、吴用害的,跟赵佶半点关系都没有!

  综上,李先生认为作者描写三人上梁山,反映了徽宗政府统治出现危机,是站不住脚的。当然,赵佶政府腐败无能,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说这三个人上山就能反映出来,是小题大做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