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重生——老兵闯深圳的沉沦与救赎》
第3节

作者: atong243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件入室抢劫杀人案惊动了省厅,省厅震怒,下达的命令是必须在十五天内破案。于是市刑侦组对现场遗留的那个电话本上面的所有电话号码和扣机号码进行了逐一排查。排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上面一个扣机(BP机)号码的主人,居然是案发所在辖区派出所的民警田志强!
  难道这个田志强跟劫匪是同伙?
  为了不打草惊蛇,市刑侦组立刻对田志强展开了秘密调查,调查的结果是这位民警的交往甚广,也有些不法违纪行为,但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跟这宗入室抢劫杀人案有关。

  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正面突击,审讯民警田志强。面对审讯,田志强矢口否认,陷入一时僵局。于是决定先让田志强停职反省。田志强只是个初中毕业生,哪里能写出什么像样的反省书?写了几遍,上面都通不过,时间长了,就挂在那里了,让他继续写他的反省材料。谁也没有料到,他的反省材料一写就写了好几年,然后才得到一个最后的处理结果。
  下面就是田志强写的反省材料。
  (未完待续)
  2018/3/23
  日期:2018-03-26 09:26:16
  第一章,惊天血案查真凶(之四)

  我叫田志强,1963年4月27日,我出生在一个刚刚经历了巨大变故的新农民家庭——四川省邻水县柑子镇四村六组。我是母亲的第二个儿子。
  说起来我应该是城里人,却由于父亲命运不佳,阴差阳错变成了农村人。在城乡差别巨大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变成农村人,几乎等同古时候的被流放充军,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变得低人一等,即便遇到大荒之年,想出来讨饭,都必须由所在生产大队开具证明,才行,否则,随时可能在讨饭的路上被作为盲流抓紧监狱。
  故事的起因还得从我的父亲说起。
  我的父亲原本也是农村人,其实现在的城里人,往上追溯三五代,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农村人。父亲年轻的时候参军,赶上了  ,还在 战场立功受奖,再加上他有些文艺特长和文学修养,有点小聪明,转业后,被分配到我们县的宣传部工作。
  一个种田娃,能进县衙门当差,这对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农民子弟来说,是非常荣耀的,爷爷为此在村里一下子变成了最有面子的人。假如父亲能在城里娶个成立人老婆,我也就能一出生就是个成立人。这种事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那时候,  回来的军人都被夸赞为最可爱的人,是人人敬佩的英雄,姑娘们也以嫁给军人为荣。更何况,父亲还是一个有文化、有一定艺术修养的青年才俊,又在县政府的重要部门当官,追求父亲的漂亮女学生不少。

  说到父亲的艺术修养,我当然是完全外行,不过听说父亲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出色。小提琴这个乐器,在大城市可能不算什么,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们那个小县城里,可是非常稀罕的乐器。据说,父亲是我们县当时小提琴拉得最好的人,有许多年轻漂亮的城里女学生慕名前来跟父亲学习拉小提琴,却都被父亲婉言拒绝了。

  许多年以后,有一次父亲喝多酒,吐露了心声,说当时之所以婉言拒绝了所有城里女孩子学习拉小提琴的请求,是担心自己犯错误,怕自己受不住诱惑。想跟父亲学习小提琴的城里女孩一个比一个漂亮,不要说教女孩拉小提琴了,就是跟那些女孩单独站在一起几分钟不到,都会有那种冲动的感觉,如果再触碰到女孩的肢体,那还了得!肯定会失控呀!
  问题是父亲为什么怕失控呢?原来爷爷早在他参军前,就给他在家乡订下了一门亲事。所以不管城里的女孩怎么诱人,他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只能远远地逃避。好在这种备受折磨的日子并不长,在父亲到县宣传部上班的半年之后,就在爷爷的高压之下,跟那个爷爷选中的农村女孩,也就是我的母亲结了婚。
  父亲本质上是个浪漫的人,可是他无法挣脱那个时代社会和家庭给他的枷锁,即便他在城里当了官,为家族扬了名,远离爷爷的权威,可还是不敢抗拒爷爷给他定的婚。所以对于这份婚姻,他是有些无奈的,因此,结婚之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同事那样,立刻把母亲接到城里定居,而是依然把母亲留在农村,自己一个人住在城里,只有在周末才回去跟母亲团聚。遇到工作忙,甚至一个月才回家一次。

  2018/3/26
  日期:2018-03-27 08:29:44
  第一章,惊天血案查真凶(之五)
  虽然跟母亲结婚了,可是父亲毕竟还年轻,所以对生活依然还有一份幻想,或者说憧憬。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假如说,父亲只是比其他军人多一份浪漫气质,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妨碍,问题是,有浪漫气质的人,往往也会自命清高,性格上更容易比较耿直,或者说处世为人就不太圆滑。如此一来,在官场上注定就很难走远。当然了,假如在正常年代,父亲的这种性格,充其量也就是无法得到升迁,可是遇到了特殊的年代,父亲的这种性格就让他失去了工作。

  由于父亲结婚后长期没有把母亲接到城里团聚,更没有把母亲的户口改为城市户口,我们的家庭就成了一半城市户口、一半农村户口的混合家庭。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大灾荒年代,政府提出了一个号召:减少城市非生产人员的负担,动员农村户籍的人回到农村去自力更生。
  宣传部是负责宣传和推广中央号召的重要机关,只有口头上宣传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所行动,因此政府就动员像我父亲这样的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混合家庭的人,下放回农村。

  当时这样的人不少,政府也完全只是动员号召,假如你不愿意,政府是不会强制性安排你下放回农村的。这一点跟后来的动员城市知识青年下放农村时的做法不一样。可是我父亲当时已经感受到自己在官场不适应,另外一方面,经过几年的城市生活,也已经淡化了对城市生活的幻想和憧憬,便自愿响应了政府的号召,同意下放回农村老家务农。正巧这个时候,我快要出世了,或许父亲也觉得这些年他有点愧对母亲,想要回家照顾母亲吧。

  父亲虽然做好了回乡务农的思想准备,可是现实远比他预期得更加残酷。他回乡后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人情冷暖的巨变。以前因为是在城里做官的,农村人不懂,觉得只要是在县政府工作的,都是当官的。每次回乡,上到村长,下到邻居,个个都争先恐后来问候,寒暄,而且都是一脸的恭维。这次辞职回乡,不但没有一个人来家问候,甚至在路上遇见,都远远躲开。很快,就有一种流言传开了,说父亲是因为在城里犯了错误才被开除回家的。

  父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非常郁闷。郁闷的时候,就会拿出小提琴拉一阵。哪知父亲不拉小提琴还好,一拉小提琴,那些传言更加厉害了,有人十分肯定地说,一听那小提琴的凄惨声,就知道这个人如今混得有多惨!
  父亲的崇高情操遭遇了世俗的偏见,可见父亲当年是多么郁闷,自然而然,回乡务农的父亲就有些怕出门,怕见人。可是在实行了集体化的人民公社之后,所有的田地都归集体所有,生产队长的出工号子一吹响,所有的壮劳力就必须一起出工。父亲如果因为怕见人,不跟大家一起出工,就没有工分,就没有收入,全家人就要一起饿肚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