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有内容的故事》
第21节作者:
瑞相 “嗯,你有心好,这项工作是今年县委一项工作工作,要结合当前实际,市委也很重视,市委黄书记联系我们县,你有什么想法?”石国锋也知道这家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直接问道。
“要个人。”郭业山在藤椅翘起二郎腿,“县府办沙正阳不是汉川大学系毕业的么?听说笔头子还行,你们今天好像要研究大学生下乡镇的事情吧?把他给我行了。”
“咦?我记得你对这些大学生不太感兴趣啊。”石国锋惊讶的扬起眉毛,“怎么又变了心思?桑前卫刚才还在给我打电话,说想要个大学生,问了沙正阳的情况,看样子也是想要沙正阳呢。”
“哦?桑前卫也想要人?”郭业山更感兴趣了,先前他在厕所里听到了沙正阳和另外一个应该是他的同事的对话,觉得有点儿意思,加乡里党政办缺一个能写东西的笔杆子,所以才动了心思。
之前他对沙正阳的印象很一般,觉得曹清泰选的这个秘书不怎么样,像个混日子的。
但今天在厕所里听到了沙正阳和另外一个人的对话,沙正阳的不卑不亢软带硬让他对沙正阳的观感有了很大改观,所以顺带来石国锋这里要人。
“嗯,桑前卫没明说,说要个能写东西的,最好是学的。”石国锋垂着眼皮子看了看摆在自己办公桌的待分配大学生名单。
“除了沙正阳,今年分配来的基本都是理工类的多一些,嗯,还有一个师范学院学政教的,……”
“那不正好?桑前卫自己不是教政治出身的么?”郭业山笑了起来。
桑前卫也是教师出身,不过桑前卫是东关学出来的。
银台县城两所学这么些年来一直打擂台,银台学自命是县校,而东关学则认为自己历史更悠久,所以相互看不对眼。
银台学和东关学每年都要为升学率以及高考成绩第一名争个不亦乐乎,同样两所学每年的座谈会也要邀请学校里出去的领导名人参加,也算是从另外一个层面的打擂台。
这每年学校的座谈会,贾国英、石国锋、郭业山都要参加银台学的,贾国英是银台学毕业的。
常务副县长赵嵩和宣传部长谭秋华以及桑前卫要参加东关学的,赵嵩是东关学毕业的,而且和贾国英一届,只不过一个是银台学,一个是东关学。
谭秋华原来是东关学校团高官,后来到县里当团高官,一步一步起来的。
“你小子挖桑前卫的墙脚啊,嗯,也行,让这个应届毕业的学政教的去西水,沙正阳到南渡,不过,业山,沙正阳在县府办那边反应好像不太好,朱伟忠对他意见很大,说他极不成熟,曹清泰对他印象也不太好,要不也不会……”
石国锋摇摇头。
本来像这种前县长的秘书怎么也不至于沦落到要下乡镇的,如果不是朱伟忠在贾国英那里去嘀咕,也不会搞成这样。
“嗨,朱伟忠那小鸡肚肠,不说了,年轻人有些毛病,不成熟也很正常,我要的是他能写东西,至于其他,计较那么多干啥?”
郭业山本来有些看不朱伟忠,也摇摇头:“算了,背后说人是非,免不了人家背后也要说我的是非,我不说了,石部长,那说定了,把沙正阳弄到我那里,需不需要我再去找一找贾书记?”
“你要去找一找最好,本来都是他们书记碰头会定了的,不过反正是下乡,去哪里微调一下也没啥。”
石国锋并不在意,贾国英、他以及郭业山都因为银台学这层渊源,关系一直不错。
县委常委会议室位于县委大院东南角。
虽然H县政府同在一个大院内,但是县委各部门并不在县政府大楼里,而是在县政府大楼左左侧的一个院落里,而人大和政协则在县政府旁边的一座三层楼老房子内。
县委大院名义是一个大院,但实际只能算是一个小院,这个小院也应该有些历史了,但前两千经过一番整修,反而还有了些古色古香的气息,贺仲业很喜欢这里的环境。
这是一座接近封闭的小院,县政府大楼左侧不到二十米远,一道门进去,类似于北方四合院,但没有几进,这么四四方方一个院子。
正对大门的是县委会议室,也通常称之为县委常委会议室,而在这间会议室旁还有一个小会议室,通常称之为称为书记会议室。
当然小会议室也不是只有书记能用,副书记们,组织部、纪委、政法委、宣传部、统战部一样都用。
贺仲业的办公室紧邻着书记会议室,他的办公室是一个二进的套间,面积不大,但因为处于东南角,一般说来其他人没事儿也走不到这里来。
院子里一个太湖石假山,水池子很大,养了几尾鱼,还有几株云竹种植在假山石,让炎阳之下也能多了几分幽凉之意。
水池子四周也还种植了一些花草,像美人蕉、棕榈,不过兴许是气候土壤原因,总不那么茂盛,贺仲业也一度有要把这一片绿地好好利用起来的想法,但最终还是作罢。
今天的常委会有好几个议程,最重要的莫过于推进“忆传统,做贡献,做新时期合格党员”活动,市委黄书记选了银台作为联系县,不容贺仲业不重视。
“贺书记。”贾国英的到来把贺仲业从沉思惊醒过来,“国英来了。”
“还有几分钟,先来您这里。”贾国英身材魁伟,一米七八的大个头,很有点儿北方人感觉。
实际他是地地道道的银台人,部队转业后到县里,先担任组织部副部长,后来下乡镇,担任东沱镇一把手,然后晋位县委办主任、常务副县长、副书记,一步一步走来的。
“唔,今天的会你要重点讲一讲,做贡献和做新时期合格党员之间的辩证关系。”贺仲业点点头,“黄书记很重视这项工作,又联系我们县里,你和国锋两人都得盯紧一点。”
他对贾国英的印象不错,起曹清泰来,他觉得贾国英更踏实,或许没有曹清泰那么敏锐的思路和宽阔的眼界,但是一个踏实足以抵得其他优点了。
市委那边还没有确定县长人选,他也打电话问过市委组织部那边,应该还在考虑。
有可能从市里选派,但贺仲业更希望在县里产生,贾国英很合适。
当然,这不是他贺仲业说了算,顶多有一个推荐权。
不过贺仲业也知道贾国英自己肯定也在努力,至于说市里边怎么定,还不得而知。
“贺书记您放心,我和国锋都知道轻重,黄书记要来蹲点,机关单位选的是公丨安丨局,乡镇是西水,桑前卫那边也一直在认真准备,老桑的作风您也信得过。”
贾国英知道贺仲业对桑前卫印象很好。
当然,桑前卫也当得起夸赞,样样工作都拿得起来,从和平乡到西水镇不过两年时间,把昔日七拱八翘的西水镇摆得四平八稳,威信也一下子树立起来了。
“哦,对了,昨晚一点过常淮生给我打了电话,说昨晚县公丨安丨局按照级公丨安丨机关要求设卡拦截一名逃犯,结果逃犯有枪,发生了枪战,逃犯被击毙,我们的公丨安丨民警也有一人负伤,好在伤势不重,待会儿常委会结束,你和我一道去县医院看望一下,老常说市公丨安丨局可能也要来领导看望慰问。”贺仲业突然想起什么。
“刚才吴书记也给我打了电话,他午要到省委政法委开会,来不了,所以委托在家的一位局领导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