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出轨记——以一只不生动的笔把更不生动的现实一股脑倾泻在你脑子里》
第9节

作者: 正牌酆少mr点K
收藏本书TXT下载
  姐姐生气地对于叔于婶说:“平时有点力气活让她儿子干,这可好,没什么都到我这儿取来,拿了也不还。我自己现在能动,怎么着也饿不死,就是看着他们生气。就给我干一点活,顺便去城里买点东西什么的,钱上也占便宜,东西也总来借。说是借,没一次还的。”
  于叔劝姐姐:“一个破碗没几个钱,下次我也你拿一摞来,钱就是用来花的,人家给你买东西,占点便宜就占点便宜,姐您还省力气了,生气不值当的。”
  “我不在乎钱,我堵心。”姐姐嘟囔说。
  “你那是爱堵心,打麻将输五块还叨咕呢,闲着没事堵心玩儿。反正你闲着也是闲着。实在没意思我帮你找个老头”于叔打趣姐姐。

  姐姐和于婶都笑了,于婶说:“有你这样说姐姐的吗?老了老了嘴上没把门的。”
  “他从小就拿我开心,我都七十多了,你姐夫没的时候我才五十我都没找,现在了还找什么老头?净胡说八道。”姐姐笑着说。
  包好饺子,大家一起吃的很开心。姐姐一直再说弟弟从小就爱吃饺子,两个人回忆小时候的趣事,大家说说笑笑的都很高兴。姐姐忽然感慨了一句:“你们说人要是不老多好啊,年轻时我也是要强的,一个人带着孩子,两个孩子都出息了,感觉自己特能干。现在,你说都成人家负担了,到儿子那里去,还让孙子嫌弃还打乱人家的生活节奏了,唉。”说着眼圈就红了。
  “姐姐,挺高兴的吗,说这些干嘛,老是自然规律,高兴一天是一天,嫌弃咱们咱们也不求他们。要不你到城里跟我过吧,我照顾你。”于叔劝姐姐。
  姐姐感激地看着弟弟说:“有你这句话,我也没白疼你。”然后对于婶说:“我这个弟弟从小就懂事,特听话。那时候家里穷,我爸妈偏心,心疼儿子,觉得女儿早晚是人家的,有好吃的都给他,他都偷偷分一半给我。”

  “我姐对我也好,嫁人了还偷偷塞给我钱呢。”于叔说。
  “他工作了,第一个月工资才二十多,来回骑自行车走了八十多公里给我送了一斤肉烧饼,那时候就是好东西了,花了五块多,他自己都没舍得吃。”
  “呦,姐姐,你都说了八百遍我都早会背了。看你们姐俩说的那个亲热,就我是个外人呗,他对我可没那么好。”于婶瞟着于叔说。
  “我把我自己牺牲了,为了你的幸福,你还要怎么样?”于叔说俏皮话。
  “姐你看他说的是人话吗?好像娶我他多委屈一样,我怎么委屈你了?”于婶不高兴了。
  姐姐连忙打圆场说:“不吵不打不是夫妻,倒是有人跟你吵架啊,你就高兴吧。”

  “姐你就偏心眼啊。”于婶撒娇一样。
  姐姐有些伤感:“唉,可能最后,我就剩一个弟弟了。我也照顾不了你。”
  “姐,看你说的,弟媳没有了?”于婶把话题往自己身上引,怕姐姐说伤心事,“咱们是一家人。”
  “对对对,咱们是一家人。”姐姐连忙点头。
  离开姐姐家的时候,姐姐坚持要送,在大门口还不行,还要到路口。于叔于婶上车了劝姐姐回去,姐姐坚决不回去,要目送他们走,姐姐说:“我家好久没人来了,你们这一走,不定啥时间还能够来了。”说着眼泪就下来了,目送着车逐渐远去。

  于叔开车走了有一公里,把头伸出去,看见姐姐还站在那里,就停下车,下车向姐姐挥挥手,又上车了。一边开车一边像自言自语也像对于婶说:“姐姐当年送我上学的时候------”
  于婶接过话来,说:“一直到你进校门,向姐姐挥挥手她才离开。在姐姐眼里,你就是一直是需要那个需要她照顾的小弟弟。”
  于叔白了她一眼,不说话,继续开车。于婶回过头去看着,姐姐逐渐变小的身影,消失在远方。
  回家路上,于婶买了点特产准备带回上海,但是都买的很少,于婶说上海没亲戚,买多了也吃不了。于婶又提出给于叔包点饺子,冷冻上留着慢慢吃,于是买了一些韭菜和肉。回到家里,于叔问于婶要不要收拾东西,毕竟明天就要走了。于婶不情愿地说:“有什么好收拾的,就几件衣服。你是不是巴不得我快点走?”

  于叔不满意地对于婶说:“你都是邪火,就不会好好说个话。回来就是牢骚。”
  于婶看见老伴不满意了,想活跃一下气氛:“人家大梅说了,吵架也是交流的方式。”
  “狡辩,交流方式也要选最好的。”
  于叔这句,把于婶噎着了,想了一下,也没什么好词,忽然很伤感,也开始不讲理了,说:“吵架一年也没几回,你就不能忍着点?”于叔不说话了。
  两个人开始准备包饺子。于婶一会儿看一下手机。于叔问是不是于婶心已经回上海了。于婶说:“你那个儿子这么大也不懂事,孩子让他看着我真是不放心,他就不知道让着孩子,单给孩子弄点饭他也弄不好。要不就不管孩子,让他管也没个好脸。”

  于叔没说话,他理解儿子。有老妈在,孩子就永远当自己是个孩子,自己有孩子的心里上也不可能完全过来。两个人低头包饺子。一会儿于婶不放心地问:“你说他们不来电话不是小海打了贝贝然后不让贝贝告诉我吧?”
  于叔不耐烦了,说:“哎呀没事啊,非要贝贝来电话了哭你就放心了?”
  于婶想想也是,但是还想放心不下,一边包饺子一边说:“你那个儿子心眼也是忒多,我就说了要回来,没说什么时间回去,他就把回去的车票给买了。”
  “你那个心里怎么就这么阴暗啊,儿子是怕你买不到车票回不去。”
  “他就是怕我不回去给他看孩子。”于婶争辩道。
  于叔不以为然地说:“切,人家没奶奶的就不要孩子了?”
  于婶生气了,瞪着眼说:“你是不是想让我死?”

  于叔无可奈何了,说:“哪跟哪啊?临走要吵一架?你就这个方式交流吧,我不说话了。”
  于婶嘟囔着说:“我是不像你,照顾自己就行了,我这两头牵挂着,你知道多难受。”
  “你那是自找的,一天到晚瞎操心,我不用你操心,你把孙女照顾好了就行了,你让儿子再生一个就行了。你别瞎琢磨了,你明天不是就回去了吗?”
  “回去我也要惦记你,我能不惦记吗?”于婶不依不饶。
  “我用你惦记吗?瞎操心”于叔说。
  于婶眼睛又瞪上了,声音也提高了,说:“那你用谁惦记?”
  于叔更加无可奈何,多年的经验让他知道,给老伴讲道理是非常荒谬的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说话了。无论他说什么,于婶总能够往歪了理解。
  这时上海来电话了,是儿媳小兰,于婶一把抓过电话,第一句就是:“贝贝咋样了?没哭吧?”
  “妈,别把挺好了啊,小海晚上有事,我早点回来看着她呢,您放心。明天我接您啊,小海去不了。”小兰柔声细语地告诉婆婆。
  于婶这才放心,跟贝贝说了几句,贝贝汇报妈妈带着她出去吃的,连吃带玩折腾一下午,妈妈比爸爸好。听见孙女吃好了,这下于婶放心了,让贝贝跟爷爷说话,她还想着贝贝昨天让爷爷伤心的事情,可是贝贝一个不到六岁的孩子早忘记昨天发生什么了,电话里“爷爷长爷爷短”的口齿不清地跟爷爷聊天半天,聊的于叔脸上笑得跟花一样,根本合不拢嘴。临放电话,爷孙两个隔着电话还“波波波”地亲了半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