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8个人,佷明显食物就不够了。正准备分完后再烧一锅。被常少尉拦住,说道:在野外能喝碗热汤已经很好了。说着自己掏出背包里的压缩饼干,递给朱洪程三包,并叫其他队友也分别拿出几包来,分给我们。
这时郁西东等人把5石斑鸠烤熟,十八个人一分,每人也只分到一小块,了胜于无。好在有他们拿出的压缩饼干,虽然很难吃,但总是能填饱肚子。
日期:2017-09-29 12:17:19
二十二、集训、(13):据常少尉介绍,他们也是才调来基地不久。以前是在某野战军机步连当排长。军区组建祥云特种部队,他们是第一批到来的,共来的有三小队,三十多人。基地也属于初创阶段,各岗位的人员和训练规程都还没有系统的完善。
所以他们到来后,除了按照原来部队的训练规程走以外,别无啥子新意。平常也是闲得蛋疼。
估计怕我们闲出病来,所以叫你们这群不相干的菜鸟,前来陪我们热热身,帮基地暖暖场子。也好积聚些人气。
本想今天叫你们尝尝我们正规部队厉害,把你们这一队先一锅端了,然后再协同云雀小组去解决外二队。谁知道反中了于牧老弟的埋伏,如果是正式对抗训练,那我们云鸽小组已经输了,因为我们七人都中了于牧老弟的飞石。想不到我们这几个兵油子,却输在你们这群小娃娃身上。
常少�1�0对我赞誉有加时,朱洪程在一旁阴着脸。而何进杰也在一旁看着我,冷笑着。似乎觉得我这样一个农家小子不应该抢了他们的风头。
晚上常队长他们8人找了个离我们不远的避风处宿营。各自派出二人轮流值班,连续的强行军大家已经十分疲惫,一躺下就呼噜声一片。
日期:2017-09-29 22:21:26
二十二,集训、(14):第二天一早6点刚过,朱洪程把大家叫醒,只见他已摘得一大包磨菇,己经清洗干净,开始放在锅里烧了起来。
我就着溪水擦了把脸,说道,我去找点干货。随即向咋天己看好的,飞鸟较多的树林走去。
清晨的鸟儿唧唧喳喳叫成一片,我顺着鸟叫声,来到林间。手搭树枝向上窜去。栖息在树上的鸟儿篷的一下飞了起来。身下的鸟蛋尽收眼底。我满满的捡了一背包,刚滑到树下,只见二只白色的水鹳,拚命的冲了下来,张开利箭般的尖嘴向我啄来。
我赶忙一闪身躲过,只见那二只水鹳不依不挠,又一个俯冲向我啄来。我随手二块飞石掷出,只听得朴朴两声,水鹳应声而落。
我拎起二只水鹳,觉得送上门来的美味,不吃可惜。但觉得这二只水鹳也太自不量力了,同时也对它们,为了护崽(蛋)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行为而感到敬佩。
正胡思乱想间,一只傻狍子,探头探脑的边啃着青草,边慢悠悠的向我所在方向走来。
我轻轻的打了自己一耳光,发现是真实的存在。顿时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感觉自己一时无法适应。
于是我轻轻的放下背包和二只水鹳,绕到树背后躲了起来,并随手拣了一块棱角尖锐的石头,等着那傻狍子走近几米,再动手。
突然从离我5-6米处的树杈上窜出一只花豹,没等那狍子反应过来,便一口咬住它的脖子,拖起正在挣扎的狍子,连续几个窜跃,很快消失在林间。
这瞬间戏剧性的变化,把我唬得木瞪口呆.
我木然的背起背包,拾起二只水鹳,起身返回营地。脑子里满是刚才对剧性的一幕。
同学们看到我又是满载而归,都纷纷上前,有的帮我拿下背包,倒出鸟蛋,开始煮蛋。有的接过水鹳,开始拔毛去内脏,准备放在火上烤。好是一阵忙碌。
半个多小时后等大家吃完,朱洪程把剩下的蛋给每人各分了十几个,以备饿时充饥。
这时己是7点多,阳光透过树林的缝隙,照在我们身上,斑驳陆离。树林开始为我们输送着清新的氧气。
朱洪程说道:于牧,还是你和郁西东做尖兵,今天我们要抓紧时间,中途的回头岭山势陡峭,很是难行。我们争取晚上到地处保山的、松山古战场附近宿营,顺便凭吊一下当年的抗战英烈。
我们都随口附和着,大家向不远处也准备出发的云鸽小组常少尉他们挥了挥手。便开始起程。
日期:2017-09-30 06:42:12
二十二、集训、(15):昨晚良好的睡眠和饱饱的肚子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体力,我和郁西东替换着用大砍刀在前面开路。一路疾行,到了中午时分己到回头岭下。回头岭海拔2700多米,山势险峻,悬崖峭壁。当地彝族山民都很少有人进入,选择这这段路线的主要原因是,
1:这条路到松山古战场是直线距离,最大优点是近。如果不走这条路,那需要多绕道走20多公里的山路,需要多花半天时间。
2:兵行险招,不走寻常路,怕万一被云雀小组拦截,恐怕就没有咋天那样的好运气了。
3:有我这个攀爬能手作为秘密武器,跨越应无多大问题。
朱洪程叫大家休息一下,安排其他人找些食材和磨菇一起煮了当中饭。
他自己和我,乘着空隙爬上山坡,察看地形。
我俩沿着陡峭的山崖向上爬去,十几分种后来到一座断崖前,只见那断崖,高耸入云,如刀劈斧削一般。断崖呈南北走向绵延数公里长。最高处约100多米高,最矮处也有80米左右的高度。抬头向上观望,崖上重峦叠嶂。估计断崖是通过的难点。我仔细观察了一会。心里己大概有数,便起身和朱洪程回到大家休息的地方。
我找郁西东帮忙,一起寻找藤条。云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山林里的藤条随处可见。我们找到二根手指般粗细的软藤,把二根软藤绞在一起确保能支撑足够的重量。藤条大约20米左右的样子,我又砍了根较细的软藤,一头绑了块狭长的石块。收拾定当,放入背包。
吃罢中饭,大家开始出发。
十几分种后来到刚才的地点,我把背包紧了紧,一个助跑窜上了紧贴着断崖离地2米多高的怪石上。又掏出刚才绑着石块的软藤、对准斜上方,崖缝中长出的一棵小松树,把石块用力一掷,石块带着软藤,正好把软藤卡住。我紧拉几下藤条,确认已经系牢。便手拉住藤条,双脚用力一蹬。整个身体荡向斜上方5米开外的参次的岩石上。
如此反复几次,我爬上了20多米高的地方,找了块有几平米空隙的地方,把刚才己准备好的长藤放了下去,招呼众人一个个的爬上来。
再往上也是如法泡制,一个多小时,终于把全体组员拉上了崖顶。
稍歇了一会,朱洪程催促着继续赶路。
再往山顶的路虽然险峻,但毕竟可以手脚并用的攀爬。到了下午四点左右,大家己来到回头岭的最高峰。
大家找了条小溪喝水洗手,休息了一会。拿过地图,讨论着辨明了方向,向着今晚的宿营目的地,松山奔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