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这样,也是我们馆没经过您的同意,我们也有责任,但木已成舟,我们馆愿意拿出5000块钱赔偿给您,这也是私人捐献给博物馆文物的最大金额了。”
“我不想跟你们无理取闹,但这套工具,本就是我李家祖辈行医时代相传的东西,没了他,我李家中医怎么传承下去,你想让李氏中医,在我们这辈断了吗?”
“这……”
师父一番话说的大家都羞愧难当,师父也不跟他们计较,“办法你们自己想,现在去文献馆。”
馆长一听,吓得满头是汗的说:“老先生,老先生你等等,这个医疗工具我们的确有失误,可文献馆里的真迹你可不能拿走,你也没权拿走。”
师父止步看着他,“我说拿走了吗,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我有权随时查看祖上文献药方的吧?”
“这个……的确可以,只要不拿出文献馆,您怎么看都行。”
师父背着手说:“规矩我懂,但这个箱子我可没答应给你们,要是你们真给我吞了,老祖宗一定会气的从坟头里跳出来的。”
师父留给这帮人一个大难题,没辙,谁让人家有理呢,只好勉为其难的先去文献馆,行医工具箱的问题,先拖着,慢慢商量着来呗。
医史文献馆跟其他展览馆不同,这个馆到处都是玻璃柜,游客是接触不到里面的真迹的,内有日光灯,因为都是手写真迹,每一张纸都极为珍贵,开馆时间不稳定,天热不能看,室内温度必须保持恒温,可以说相当考究。
也是,古代传下来的书画类文物,对保存和展览要求极为苛刻,稍有不慎损失一点,那都是文化传承的损失。
师徒两人来到展馆内,管理员非常紧张,每个人都洗了手带着口罩,就连师徒俩都洗了手带了口罩,就好像呼吸也会把这些真迹影响一般。
师父随手点了一本书,有专业的管理员,小心翼翼的取出来,一帮人小心翼翼的搬运送到桌案前,叶飞刚要动手翻看,就被管理员喝止了。
“你不能动,这是相当珍贵的文史资料,必须由专业人士帮你翻阅。”
叶飞看了看师父,师父点点头,叶飞只好耐着性子,从身上拿出纸笔,在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翻开第一夜后,叶飞开始记录。
看到这里,估计有人就疑惑了,为什么不拍照,这可比手写记录要方便多了。
有所不知,在任何珍贵书画展馆中,对光的要求非常苛刻,有些展馆禁止拍照,就是因为闪光灯的亮度,很有可能对书画上的文字造成损伤,毕竟是经过几百年岁月洗礼的纸张文物,不管是墨迹还是枯黄的宣纸,都脆弱的很,不小心不行啊。
记录是一个漫长的工作,叶飞的心却很激动,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李时珍亲笔手写,这是古中医的亲身体会与心得,写着写着,叶飞就沉寂其中。
李卫国在医史文献馆里逛了一圈,见叶飞兢兢业业的抄录着,他也不打扰,背着手走到展馆门口,馆长留下几个人保护文物,带着管理者出门去找李卫国,谈谈药箱的事。
李卫国不是不通情达理,只不过这药箱的意义不一样,他是行医和传承用的,如果真的被人展出看一辈子,他们李氏中医还怎么传承下去。
园长很懂谈话技巧,由浅入深的问道:“你们这次回来,打算待多久?”
“所有医史文献抄完为止。”师父冷言冷语的说。
“这……”
要知道,这李时珍陵园一天给当地带来多少旅游经济,闭馆一天,这就是不小的经济损失,他们居然要等着抄完为止,这那行。
“李先生,您这也太让我们难做了。”
李卫国背着手说道:“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但我有这个权限不是吗?”
“话是没错,可我们馆工作人员有将近200人,我们也要吃饭的呀?”
“不是有财政开支吗。”
“这……”
“好了。”李卫国冷声说:“我们抄我们的,你们该开馆开馆,除了医史文献馆,其他的随便展览。”
其实这也是一个办法,两不耽误,目前来讲也只能如此,馆里的人也不计较,但馆长又插话说:“李老先生,趁您有空,咱们聊聊您的医疗箱的解决办法吧。”
李卫国看向他,馆长说:“讲真,不管您有何目的,这医疗箱以及里面的所有东西,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按照最新的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法,您都没有拥有权,毕竟这件文物够年限了,它就是中国中医的文化魁宝,您真不能拿走。”
李卫国深吸一口气说:“我李家后人行医多年,一直用着老祖宗的这个医疗箱,你们看见了,上面有我家老祖宗的亲手刻字,时刻告诫我们李氏后人自己的责任,现在你们要据为己有,给人欣赏用,你说怎么办?”
“这……”
这是一个无解难题,馆里没有错,毕竟这是李时珍遗物,李卫国也没有错,拿回李家传承用的医疗箱,继续从事医疗行业,带着叶飞把中医发扬光大。
只不过两者,一个出发点是为了保护文物,一个出发点是拿出来用,怎么都有点冲突,这个无解难题一直持续好几天,之后一个管理员提出了一个意见,这才让双方勉强达成一致。
但话题先说叶飞抄录文献,李时珍是明代医学家,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在世的时候,曾经担任过太医,但不愿与太医们争斗,这才辞去太医职务,打算重编本草。
中国医学界,有两本本草巨著,第一部名为神农本草经,传说是神农尝百草后编写,后被无数医学家修著完善,但对药理药性,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李时珍辞职太医后,下定决心完善本草,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共有五十二卷,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这给中医中药学,方剂学奠定了筑基石,也让后人在中医药剂领域上,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不得不说,叶飞在这里写的,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受用良多,特别是专治各种疑难杂症的验方,这可是不传古方,也就是师父李卫国带他来,听说很多中医重金求方一观,展馆都懒得搭理。
文物保护有文物保护的规矩,展馆出发点就是为了保护文物,在这里能有特殊待遇的,也只有李氏传人了。
叶飞更加郑重这次机会,每天三点一线,吃饭,睡觉,抄书,他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全身心的沉寂其中。
李时珍是明代名医,除了《本草纲目》之外,还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两本医学巨作,当然,叶飞抄录的并不是市面上到处流传的,而是那些真正的不传秘方。
还有手札真迹,能被叶飞抄录的,也都是师父李卫国精心挑选,毕竟是他捐献的东西,他最懂重要性,那些市面上就有,没必要浪费时间精力,那些是没有的他都了如指掌。
不管怎么说,叶飞已经陷入抄书学习的喜悦中,每天如此,给他翻书的管理员换了一批有一批,也就叶飞乐此不疲。
在他们来展馆的第七日,有管理员提出意见,文物他们是拿不走了,但仿制品可以拿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