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贼传奇》
第47节

作者: 荷下清影cgw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9-17 09:05:14
  二十、启承、(10):后来,杨志雄一方和周健一方又打了二次,但始终没有在学校开打。最终是以周健完败而结束。
  后来周健的老爹出面带了重礼找到杨志雄的老爹,在杨前进的干涉下,才勉强罢手。
  很快就到了1984年,道观因为游客的增多,每月也有2000-3000元香火钱收入。师父还收了三个7-8岁的小师弟,并且又增加一个做杂工的道友。道观也开始人丁兴旺起来。
  我也将初三毕业,由师父提议,由道观出资。希望我们一家到南京去租个门面。专做妈妈擅长的绣花纺织的生意。并且兼做跌打损伤膏药,和道观对外的宣传和道观物资的釆办。
  我把师父的意思转告给妈妈,妈妈考虑了几天后,对我说道:
  于牧,现在城里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目前工厂接的单子有一部分是手工勾织,有各种花案的桌布和沙发及床上的装饰品。生意很好。如果我们自己开店,先从这做起,估计能赚上钱。只是我从来也没有做过生意,不知道怎么做?
  我说道:
  妈妈,我们一起去试试,再说还有妹妹做帮手。还有二师兄帮忙。大不了我们再回茅山.。
  日期:2017-09-17 16:50:37
  二十、启承、(11):经多次反复,最后决定,等我初三毕业后。师父叫二师兄帮我找一家合适的中专上学,准备学门技术。而妹妹迁入相应的初中继续完成学业。妈妈则在秦淮区的瑞金路找了一家有沿街门面的平房,花了1100元/月,是按季度先付后住。前期的资金由师父暂借给我们一万元,讲好今后赚钱了再还。
  沿街的门面房约30多平方米,是前店后家的格局。前后有一条小走廊相连。里面是一间小天井。天井里面是一间厨房,面积约12个平方左右,有一只煤球炉子和一张切菜的案桌。案桌对面是一张小的四方小餐桌和四张角牌木凳。再往里是一间有15平方米左右的卧室。
  后来我们把厨房搬到天井。把原来的厨房改成我的卧室。餐桌仍放在我的房间。卧室里放一张大床,由妹妹和妈妈住。
  卧室再往东则是一条和瑞金路相平行的小路,小路约2米多宽,周围也是参次不齐的平房。

  7月5日,我毕业考试没几天后,我们全家就搬到了瑞金路的新家。
  店铺名称就叫玉珠绣品加工场,里面一块2平方米左右的门板当作妈妈的工作台。一台缝纫机,和妈妈预先手工编织的各种花式的桌布和沙发的装发及卧室的装饰针织品,挂在墙上。用于招揽顾客。
  7月8日,在师父定的黄道吉日,上午8点由二师兄带着保卫处的司机来放了十几个冲天炮仗和二串一百响的鞭炮后算是正式开张。
  当时南京的国营大中型企业众多,大部分南京居民都比在茅山公社时的消费水平明显高出很多,妈妈的绣品由于花样新颖,做工精巧。很快赢得了周边家庭妇女的亲睐。当时黑白电视机,录音机也开始普及到每家每户。特别是盖在电视机上或录音机上的白色的花色手工织的装饰品特别受欢迎,一天往往能卖出几块或十几块。
  开张十几天后,特别是下班后和节假日,小门面里都剂满了老老少少的家庭妇女,一时间顾客盈门,好不热闹。
  妹妹也因为是暑假,所以被妈妈迫着在店里帮她打下手接待顾客。到了7月底,妈妈一轧算,刨去店铺租金和生活费用等,居然每天能平�0�0盈利十几到二十元以上。这样下来一个月岂不是能够赚上陆佰元左右。一个月的收入足以抵上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
  全家十分兴奋,都觉得师父的思路是准确的,觉得妈妈的手艺好,将来前途一片光明。
  日期:2017-09-19 15:17:01
  二十一、进城、(1):经二师兄和洪一新的张罗,我经过了几场考试顺利的考进了当时位于浦口当时叫公丨安丨专科学校。妹妹也转入瑞金路中学上初三。

  公丨安丨专科学校,在文丨革丨期间停办,到1982年才恢复招生,学制三年。是为省内公丨安丨系统培养和输送人材的。
  8月30日,二师兄带着我也办理了报到入学手续。路上不断有人叫他林处长(二师兄俗家名字叫林辉)当他带着我来到二楼的宿舍时,学校教务处的负责人殷勤的跟了上来。当他听到我是林处长的师弟时也很关心的说了些客套的话,并且把我带到宿舍,并把学校的情况大致介绍了一下。
  整个学校约占地40亩左右,解放前是民国时期资本家的面粉厂厂房,座北朝南,进入大门左右侧。各是一幢二层建筑的木质办公楼,左侧一幢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办公楼。另一幢改装成8只教室和食堂,而我们的宿舍就在整个学校的最后面,是原来面粉厂的车间改造成的二层楼。分别住着前二届的学长和我们这一届入学的新生。中间是一片操埸,在宿舍和操场之间的二只车间。其中一只是全封闭的射击训练馆。另一只则是室内技能训练场。而女生的宿舍则是在射击训练馆后面的车间改建成的二层楼宿舍。因为女生只占整个学校的五分之一,所以女生宿舍,只有几只房间住着人。

  82年第一届只招收了106名学生,分成二个班。
  83年第二届时招收了150名学生,分成三个班。
  我们这一届由于师资力量的加强,招收了220名学生,分成四个班,分别学习刑事侦察,公丨安丨管理二门学科。并且同时上相应的政治,语文,数学,音乐,还有体工科。只是文学课的学习时间和要求相对减少和弱化。
  学校是三年制中专,毕业后享受中专毕业的待遇(即干部编制)户口也是从各自的所在地迁入南京市学校所在地。也就是说我们从84年9月份开始,是不折不扣的城里人了。毕业后统一安排到公丨安丨系统工作,目前我们每月有28元的生活伙食补贴。这种待遇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是标准的一入校门就吃上了皇粮。
  这时是下午4点,宿舍里己有二人。听他们介绍,分别是来自苏北淮安的18岁许是达和来自无锡的17岁的曹振宏。
  二师兄把我送到后嘱咐了几句就离开了,而我铺好了床铺后,就和许是达和曹振宏他们聊着天。到了5点,我们三人一起来到食堂,食堂釆用分食制,也许是第一天,伙食比较好。毎人一块梅菜扣肉足有一两多重。另外一份炒长豆和炒茄子,饭里蒸饭。

  许是达和我都来是农村,没几分种,饭和菜连汤带水吃得干干净净。而来自无锡城里的曹振宏,把蒸饭上面的一块硬盖揭掉后,慢条斯理的吃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