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房东,流水的房客》
第20节

作者: ty_一骑绝尘50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一天,小兰打电话给我,大意是老板准备去上海开家分店,然后现在店里的技师分流一部分去上海,所以要退租。还能说啥,人家要做大做强,人调走还租啥房呢,我说行。小兰说由她带这几位技师还有其他人去上海,只要有事做,有收入,就不愁没有生活。很快,小兰结清费用,找人把上下铺铁木床拉走,我清理好房屋,继续挂牌出租。
  如今身体健全的人都不好找工作,更别说身有残疾的人就更难,希望国家与社会多关注这部分特殊人群,让他们能过上安稳的生活,给予更多的关爱。
  日期:2018-02-04 14:34:26
  楼主的出发点很单纯:写写自己所经历的事,顺带给看我故事的人一些分享。满足自己的兴趣,让别人认识到另一个世界,互赢的结果是最终的期盼。所以说这些是我一直更新下去的最大动力,做好自己,摆正位置,不忘初心才是根本。很感谢天涯及涯友的关注!
  日期:2018-02-05 14:36:44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1>

  租住在二楼朝南一间的是小夫妻俩,租房时正值夏末,看样子女主已有四、五个月身孕。有没有怀孕,看肚子大不大,俗话说藏三不藏四,孕期四个月以上就开始显怀了,这时胎儿发育很快。两人之前都是外地人,到城里来打土谋生活,怀孕了,女主也没舍得停工养胎。说多跑跑,还有利于腹中的胎儿成长,另外孕期反应不大,闲下来还着急。
  小两口挺恩爱,男主一回来就忙东忙西,抢着做家务,女主也尽力做一些,不争不吵,和和美美过着小日子,静静等待迎接一个家庭新成员的到来。翻过年,十月怀胎,瓜熟蒂落,生产也没回老家,就在城里找个医院住下,一切顺利,喜得贵子。没回家生产,估计是乡下条件比不上城里的医疗水平和环境,加上男主还再打工上班,生活还要继续,不想辞工,更何况如今的工作也不好找,各种考虑之后,还是决定留下来。

  对于小家伙的到来,两口子可开心啦!有事,先发出来
  日期:2018-02-05 16:30:06
  没写帖不知道跟帖回复的涯友是慷慨的人,不管褒贬,观点是否一致,有互动,有交流,有分享难能可贵,更新就更有动力,谢谢各位。
  日期:2018-02-05 21:19:51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2>
  小两口喜得贵子,一个新生命的誕生带来难以言表的快乐和激动,这是生命在蔚蓝色星球上生存繁衍的延续。出生是平等的,无论他〈她〉是王子、公主,还是贫民百姓家的婴儿无一不是赤条条地来,没有邪恶,没有贪婪,如一汪清澈的泉,纯洁透彻。只是那些政客与权贵把人类的世界画成一个大大的金字塔,塔尖上的同类施以各种暴力牢牢地踩踏着塔基下劳苦大众,满嘴仁义道德布政,实则巧取豪巧压榨百姓,做着江山万代长的美梦。可历史告诉我们,不为民谋福祉,钻空心思玩权术伎俩,总有一天城头变换大王旗。生下来平等,活着有尊严,享有自由与民主的社会制度才是好的社会,才是百姓拥护的政府,才是江山巩固的基石。坚决反对哪种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人设阶层社会;谁说法官的儿子就一定是法官,小偷的儿子就一定是小偷,这是污辱。社会进步,这一切全是盅惑,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人设完全扯淡!

  一个平凡的家庭对于新生命的降生,喜悦之余,还有更多地忧心,未来成长的路有太多的艰辛和挫折。这一刻,小两口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努力打拼,努力争取更好的物质条件,用更好的资源去养育他。说得有点远,见谅,先发出来
  日期:2018-02-06 04:25:34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3>
  出生的平等,从第一口母乳开始就消失了,不置疑上一辈的努力给孩子带来的优越条件,若是一个好的制度,国家也应有国家的担当。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靠的是人,是生生不息的人类创造了一个文明社会,鼓励生育,需要有完善的保育体系做支撑,不能全靠单个的家庭承受所有的负担,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更多地是国家担当,少年强,则中国强!别的不说,孩子在接受教育的问题上,国家如此富裕,完全有财力实现从保育到十二年义务教育,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不要因为家庭贪富差距造成教育上割裂,有钱读书,没钱放牛,这一点做不到,公正的社会那就太遥远了,何谈全民素质提高。老百姓不需要现在挂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大旗,化着上贵族学校一样的费用,不需要一刀切花费大量精力学到的无以致用的知识,让孩子失去快乐童年,在应试教音环境下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老师累,家长累,学生累,管教育的官僚最轻松,这是一个笑话。应该是倒过来的,管教育的辛苦些,设计好教育方针,让老师轻松教学,学生快乐学习,家长适当监督。停住,不说了,啥时能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三大民生问题,那就是功德无量!

  孩子出生让小两口既高兴又有忧愁,添丁进口谁不高兴,忧愁的要努力挣钱,只有夫妻俩都去工作才能有较为体面的生活,靠一个人显然力不从心。女主带孩子还没过完哺乳期就在考虑打工挣钱的事了,跟男主商量能否让在老家种地的婆婆进城带小孩,反正种地不缺她一个人,更何况从地里也刨不出啥名堂,还是带带自家孙子增进感情,分担夫妻俩的生活压力。男主也知道,生孩子不难,难的是如何提供一个差不离的物质条件,不挣钱是不行的,想想还是把老人家请进城吧。《发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