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密码——看崇祯帝与吴梅村的灌溉之情》
第38节

作者: 木易20170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既是天人,又在地界的人只有一人,就是秦可卿;宝玉是唯一去过天界的地上之人,宝玉没有大名,可卿也没有;可卿去世、宝玉吐血。如此多的暗示,作者想告诉读者的就是宝玉、可卿二人之间的暗合关系。宝玉、可卿二人所映射的主要人物就是崇祯帝,那么龟大何首乌的意思就出来了,那就是:朱由检、大乌龟、王八羔子,丢了江山苟且于世隐姓埋名的大乌龟。崇祯帝对自己的斥责真是痛心疾首。再回头看看焦大因为让自己去送秦钟而大骂宁国府的情景,就知道焦大是谁了。焦大就是那个逃跑的燕子、现在在火上被烤得快要“焦”了的老大,朱由检。

  千年松根茯苓胆:千年就是千岁,如果说面上的皇帝朱由榔是万岁,那么背后的朱由检就只能是千岁了。松根:松拆为木公(子)
  木公子就是宝玉所影射的人物之一朱由检。“白骨如山忘姓氏,唯有公子与红妆”。朱由检在失国之后变成了李家之人(李纨、李纹、李绮等人)所以说忘了姓氏。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成熟,常生长在马尾松林中。
  朱由检在幕后主政,其他朱家人就如长在松树根下的茯苓一样围绕着他,作者用一个人的名字来说明这个概念,他就是贾菌。朱由检是所有活跃在南明的朱家人的精神领袖,也是“樱桃九(酒)熟”之后的壮胆之酒。
  茯苓是没有胆的,但人是有胆的,这就是作者故意写出茯苓“胆”的用意,在故意的破绽和错误中让读者思考。
  这四味药每一味中都有崇祯帝的影子,但却重点不同。第一味说明朱由校、朱由检之原(元)春,第二味说明木子皇帝三世人,第三味是作者的忏悔,第四味说明崇祯帝在南明特别是永历朝的作用。这个千奇百怪的药方就是为了说明历史人物和书中人物的影射关系。
  这副药中为君的药是珍珠,珍珠切宝字,喻有玉有钱。书中有一个人原名就叫做珍珠—花袭人。花袭人是龙衣人当然是为君的,但此时的君王显然不是指袭人,而是王熙凤。王熙凤头上的珍珠被薛蟠拿去配药,而且配的药就是宝玉说的这个药方。王熙凤说一句,宝玉就念一声佛,说太阳在屋里呢。暗指王熙凤就是此时的珍珠、太阳、君王,亦指袭、凤合一。
  072
  日期:2017-09-23 19:33:26
  作者在这里的构思很有意思。前面用天王、金刚等词将黛玉的帝王身份揭露的清清楚楚,药还是给黛玉的,最后的珍珠和太阳反倒落在了王熙凤的身上。这样的安排就是为了说明黛玉和熙凤的关系:黛玉是皇帝的身子,不管事,王熙凤是管家的身子、干的是皇帝的活。

  宝玉的药方子是开给黛玉的,为什么薛蟠也要配药,给谁吃的?香菱?也是,也不是。香菱和黛玉当然也是暗合的关系,但作者在此想表达的是黛玉和薛蟠的关系。
  其实当我们清楚了薛蟠也是崇祯帝的分身之一,那么薛蟠和黛玉就自然有了关系。薛蟠和黛玉合一在书中有好几个情节的暗示:1、宝钗公开地对薛姨妈说把黛玉嫁给薛蟠,2、薛蟠做生意回来之后,带了很多黛玉家乡的特产,还有一个薛蟠的肖像。虽然作者没有明说,但那个肖像和其他的特产等送给了黛玉是肯定的。天地如此之大,薛蟠去哪里不好,偏要去黛玉的家乡。回来送给了很多人礼物,但只有黛玉对礼物的反映最强烈。这种种的暗示都是为了说明黛玉和薛蟠的暗合关系。

  薛蟠的不堪和黛玉的冰清玉洁反差非常大,大到从龙变成虫的程度,这就是作者为什么要让黛玉和薛蟠合一的原因。读者违和的感觉越强烈,对作者痛苦的感受就越充分。读者的心越痛,就越能理解《红楼梦》的血泪家史。
  宝玉的这副药很贵,360两银子。一年360天,一日一两。日大明皇帝朱由检;两指二十四銖,暗合副钗之数。即检、黛、副钗合体。
  紧接着凤姐就蹬着门槛,登基做永历帝了。小红当然也到了王熙凤的手下,林红玉暗示的权力交接此时就算完成了。
  宝玉、冯紫英、蒋玉菡、云儿四个人在一起喝酒,三个男人的酒令说的都是关于影射自己的女孩的故事,而云儿说的是影射自己男人的故事。
  宝玉: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黛玉、宝钗皆是。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暗指保龄候家人史湘云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麝月:开到荼蘼花事了。大明春天最后的美丽。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荡秋千一方面可“摆疥”(医治疾病),另一方面可以“释闺闷”。《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五回开头写吴月娘、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等在花园里荡秋千的场面,并引用了据说是出自唐伯虎之手的《秋千诗》。诗:

  二女娇娥美少年,绿杨影里戏秋千。
  两双玉腕挽复挽,四只金莲颠倒颠。
  红粉面对红粉面,玉酥肩共玉酥肩。
  游春公子遥鞭指,一对飞下九重天。
  女儿乐的时候,正是“一对飞下九重天”的时候,是永历朝建立的时候。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绛珠泪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旧情黛玉、新愁宝钗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唱完,大家齐声喝彩,独薛蟠说无板。宝玉饮了门杯,便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完了令。
  冯紫英、蒋玉菡、云儿的酒令我们在前面基本都讲过了,此处不再重复。
  薛蟠道:“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
  薛蟠自己说自己是乌龟,和药方中的龟大何首乌何其相似?再和宝玉要做乌龟驮碑对看,其意自明,即蟠、宝、黛合一;
  “女儿愁──”
  “绣房撺出个大马猴。”
  薛蟠影射崇祯帝,马和猴的解释见前面的“八公”解释。

  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与后面薛蟠娶金桂对看。
  女儿乐,一根**往里戳。”
  如果说小红到了王熙凤手下,暗示管理权利的交接,那么琪官和宝玉互换汗巾、玉玦就表示汉人皇权的交接。大红汗巾子影射汉人政权、宝玉将绿色的汗巾子交给蒋玉菡,暗指蒋玉菡回归木子本色,不再代表皇权,指崇祯帝归宿。073
  日期:2017-09-25 14:25:04
  端午节元春赐节礼,宝玉和宝钗的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两端、芙蓉簟一领。脂批在此处说:金姑玉郎是这样的写法。
  读到此处很多人就比较迷惑。影射崇祯帝的元春难道希望将政权交到金人手里?这里写宝玉和宝钗的礼物一样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先看与元春判词:“榴花深处照宫闱”
  相关的一首诗。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处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这首诗的题目就是作者要说明的意思。伺候元春的太监是夏公公,也是夏公公到贾府送的礼物。作者让元春之太监姓夏就是希望读者能够想到《夏意》这首诗,从而明白元春赐给宝玉和宝钗的相同礼物的用意。
  这首诗中夏簟暗合元春礼物中的芙蓉簟,即凉席;日当午的 “午”暗扣端午;流莺的“莺”暗合宝钗的丫鬟莺儿。我们在前面说过,夏天在五行中属火,指南明。
  根据以上的分析,元春赐礼物的用意就是夏意,即南明之意。南明之意是什么意?就是收复清金,让清和南明合并变成曾经的大明。这就是作者之《红楼梦、补天之梦。他的梦就是这样的梦。当然梦只是梦而已,真实的历史是清要吞了南明。
  黛玉常常因为一句话而与宝玉吵得天翻地覆,而面对元春这么明显的暗示,黛玉只有叹息,只说自己是草木之人,却并没有生气,为什么?因为钗黛是合一的。草木之人和金钗之女都是五彩大明的一部分。

  我们再来分析宝钗之金锁。宝钗的金锁是一个和尚给的,此和尚就是幻化石头成为美玉的癞头和尚,也是看见香菱就哭的和尚,还是给3岁的黛玉说不能见外人的和尚。和尚为什么要说宝钗要跟有玉的人才能结婚呢?这个道理其实和前面的一样,清金必须是大明五彩中的一彩,就是这个意思。“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再看元春其他的礼物:扇子两柄:二宝都是朱家离散之人;红香麝珠串:二人都是朱家大明王朝的影射之人;凤尾罗:凤凰图案的锦缎,指二人都是凤凰。件件礼物都在暗示薛宝钗和宝玉是一样的身份。
  因为红麝珠串宝玉忘情于宝钗,亦是南明希望收回清之意。这里还要说明脂批在本回后面的一句话:“倘若三人一体,固是美事,但又非《石头记》之本意”。这句话怎么理解?好像跟我们前面说的有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我们讲二宝之情是收复清金之意,但《红楼梦》并不仅是收复清之梦,而是能够回到失国之前的大明王朝,换句话就是要是没有李自成该多好呀!作者是希望只有木石前盟,不要金玉良缘。实际上也没有什么金玉良缘。历史上的大明永远的随风而逝,所有的一切都是南柯一梦,元春的夏意也只是夏意而已。074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