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公开新闻采访手记(悬疑+探险+推理,满足你对神秘的渴求)》
第42节

作者: 付夫真的是一记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1-31 18:07:52
  十五分钟后,老胖子就和刑警队以及陈丽清来到了文物仓库。
  看到付夫和康利民,李天明两只虎目立即瞪得大如铜铃,径直奔到两人面前,又看了一眼现场。
  “到底怎么回事?”李天明向两人问道。
  “什么怎么回事?就像付夫跟你说的,就那么回事。”康利民很不满地答道。
  付夫见两人又要开始骂街,于是立即插话道:“李局长,我已经把事情经过跟你汇报过了,详细情况等回到局里我们再做笔录—现在让法医进场勘察要紧。”
  李天明倒也是个明道理的主。听到付夫这么说,他立即点了点头,向身后挥了挥手。
  李天明背后,陈丽清拧着鉴证箱快步凑了上来。

  “哟,老相好,你都快成名侦探柯南了—怎么你跑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会有杀人放火?”陈丽清对康利民笑道。
  “老相好,你莫逗我了—你快快勘察一下现场,这个死者是我的朋友。”康利民很少有的严肃地说。
  陈丽清闻言,立即收住了轻佻的笑容,点了点头。
  拉上了警戒线,法医进场,尸体初堪,地表痕迹勘查,紫外灯血迹勘察,外围痕迹勘察…一系列法医鉴证勘察工作随即展开。
  付夫和康利民站在警戒线外,盯着陈丽清领着一群民警忙着忙那。
  忽然,他们看到,一个身材结实的男民警,一手托着陈丽清臀部,一手扶着她的腰身,把她整个抬了起来。
  而陈丽清,则全神贯注地盯着不远处—一个顶部平整的文物柜。

  “这婆娘,在跳芭蕾舞?”康利民叨叨道。
  “你懂什么,人家这么做自有人家的道理。”付夫讥笑道。
  “哟,小子,莫不是你看上这老娘们了,还帮她说话。”康利民笑道,满脸邪淫。
  “你这老儿,我说正经事。”付夫喝道。

  三个小时后,现场勘察才基本结束。
  陈丽清钻出警戒线。
  “情况怎么样?”康利民急急地迎上前。
  陈丽清撤下口罩,轻声道:“现场有一个很奇特的地方。”
  日期:2018-01-31 20:38:01
  “怎么说?”付夫问道。
  “经过勘查,我们没有发现现场有死者留下的脚印,他留在现场的血液量也很有些蹊跷。”陈丽清回答道。
  “这么说…这里是第二现场?”
  闻言,陈丽清脸上又冒出轻佻之色:“弟弟,你不仅人长得俊,脑子也聪明—你说得对,但是没说完。”
  “莫废话,快说说怎么回事?”康利民怒道。
  “吃醋了?”陈丽清笑笑,娇嗔道。
  一转头,发现李天明正满面怒容,陈丽清也只好继续说道:“血迹和足印,我一个一个给你们讲。”

  一是血迹。
  “这个死者满身是伤,心脏被利器的突刺穿透,他死亡前必定经历了大量出血。可是,现场存留较大的血迹仅有一处直径约二十厘米的蓄积型血迹—这应该是李所长死亡倒地后,身体里的剩余血液从伤口持续涌出蓄积而成。而剩下的仅仅是些分布在死者周围地面上的滴溅血迹。这些血迹全部加到一起,也不过一矿泉水瓶的量。因此从整体上来看,现场血迹量并不足以让死者死亡。因此,我们推测,李所长被袭击的地方应该不是仓库。”

  二是足印。
  “这个仓库地面铺满了灰尘,说明很少有人到这里来。我们对整个仓库进行了地表勘查,发现地表上的新鲜足印一共三种。我们进行了简单比对,发现就是付记者、康利民和和副所长的。也就是说,李所长要么是脚不沾飘到仓库的,要么就是被人很小心仔细地抬到仓库的—说这人很仔细,是因为他能够在背负李学甲尸体的同时,还巧妙地隐蔽了自己的足迹”
  说到这里,陈丽清很妩媚地向付夫笑了笑。
  忽然,陈利清像想起了什么,挥挥手说道:“哦,对了,还有一个足印也很有趣—尽管它可能和案子并没什么关系。”
  “什么足印?”康利民皱眉问道。
  “我刚才勘察地表痕迹的时候,注意到现场有大批存放文物的柜子—你们都看到了,这些高约三米的柜子很结实,每四五米就摆了一个。一开始,我就猜想,会不会有人将柜子当成了踏板,一路踩着柜子跑跑跳跳,从仓库大门来到了这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尸体运到这里而又不在地面上留下足迹。于是,我让人把我举到柜子上,看了看柜子的顶部。你们猜,我看到什么了?”

  “什么?”付夫满面紧张地问道。
  陈丽清抬了抬长长的睫毛,笑道:“弟弟,这东西可能真跟案子无关,但当成一个稀奇来看看热闹倒也挺好。”
  “莫逗我了,快说吧。”康利民涨红了脸,就快给陈丽清跪下了。
  陈丽清一阵嬉笑,这才开口道:“我看到了一个很大的脚印,有大约四五十厘米长—而且,它有六个脚趾头。”
  闻言,付夫和康利民瞬间封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