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钤山青藤记》
第34节

作者: 枕岫凭潇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9-17 12:54:28
  第九章 徐渭贺寿 (5)
  众人散去,严嵩问徐渭:“徐渭,你可知朝野上下如何评论老夫么?”
  严世蕃在一旁仔细盯着徐渭,看他如何作答。
  “晚生有耳闻,说相爷把持朝纲,只手遮天。”徐渭道。
  “既然老夫名声不好,为何还要追随老夫?此次你献策剿灭六横岛有功,想来朱纨与卢镗两位定会齐力举荐,为何不追随朱、卢二人?”严嵩问道。
  “晚生秀才而已,就算朱、卢保举,也最多留在身边做幕僚,无官无职。而相爷若真是只手遮天,那相爷给徐渭一官半职倒是容易。”徐渭答道。

  严嵩笑道:“痛快!找老夫要官买官之人众多,却无人似你这般。徐渭,你一心想那功名利禄,这一点令老夫心生厌恶。但你却是难得一遇之才,看你傲骨铮铮,颇似四十年前之严嵩。老夫对你很是欣赏,若你愿为老夫效力,现在便为老夫献上一策。”
  “相爷请讲。”徐渭道。
  “朱纨与礼部尚书夏言乃是至交,而夏言却处处与老夫为敌。老夫欲打击朱纨,警示夏言,你可有良策?”严嵩说罢,看着徐渭。
  徐渭思忖一下,道:“据晚生所知。六横岛上匪寇常与浙江富商私下交易,荡平六横岛,便断了浙江富商财路,那些富商必然怀恨在心,伺机报复。相爷可使人暗中鼓动那些浙江富商向朝廷上书,就说朱纨失职,疏于防备,才致李光头等匪首被害,朝廷必然怪罪。而此次平倭,朱纨在当地百姓中已竖威望,故朝廷若重罚朱纨,则会激怒百姓。权衡下来,将其降职即可。不知此计如何?”

  严嵩正欲答言,徐渭又道:“朱纨待晚生如上宾,相爷若执意惩办朱纨,请相爷手下留情,莫降重罪。晚生谢过相爷!”
  说罢,徐渭便向严嵩深深一拜。
  旁边慧池和尚听罢,心中暗道:好个徐渭,为讨好严嵩,已不惜出卖朱纨。
  严嵩笑道:“此计甚妙。徐渭,此番卢镗进京,必将你举荐与朝廷,那时,老夫便会设法将你留在老夫身边。时候不早了,你与慧池大师速回住处,免得卢镗见你二人不归,心中生疑。”
  徐渭与慧池和尚便起身告辞,由家丁指引从严府后门离开。
  书房内只剩严世蕃与严嵩。
  严世蕃问道:“虽有慧池和尚引荐,但终究是初识那徐渭,父亲只凭一面之识,便信了他,万一…。”
  严嵩打断严世蕃道:“世蕃,那徐渭确是惊世奇才,老夫爱才,甚是喜欢,想留在身边为我所用。至于你所想之事,老夫看来,大可不必多虑。那徐渭怀才不遇,看到他,老夫便想到四十年前,自己也是同样境遇。看他眼中流露出的野心,便知那徐渭想借老夫成就自己,如此之人便可信赖,如那慧池和尚一般,既有所图,便会全力效命。何况,老夫适才问他朱纨之事,便是试探。徐渭所献之策,你也听到,他确是不择手段之人。当然,那徐渭毕竟念朱纨知遇之恩,倒也重些情义。”

  “若那徐渭不肯献策,而保全朱纨,又当如何?”严世蕃问道。
  “徐渭对老夫便无用处,今夜就不会让他离开严府了!哈哈…。”严嵩冷笑道。
  “那慧池和尚贪功心切,居然说李光头等人是死在他刀下,真将我父子当孩童一般戏耍!”严世蕃怒道。
  严嵩点点头,陷入沉思。
  日期:2017-09-23 10:50:55
  第九回 徐渭贺寿 (6)
  慧池和尚与徐渭离开严府,慧池和尚见严氏父子欲留徐渭效力,便不再忌讳。
  慧池和尚对徐渭道:“徐先生,实不相瞒,大公子严世蕃收到密报,俞大猷要去嵩山少林,便命贫僧加入武僧队伍,随俞大猷平六横岛倭患,意在伺机除掉李光头等人。那夜在浙江巡抚府衙,贫僧确实去过牢房。只是贫僧到时,那李光头等人已气绝身亡,贫僧也疑惑,是谁抢在贫僧之前动手!”

  “适才大师可曾问过严家大公子么?”徐渭问道。
  慧池和尚略显尴尬道:“贫僧并未问过,但那严世蕃似是已知李光头等人已死,且不是贫僧所为。”
  “晚生看来,那严大公子部署严密,除大师外,应是也安插了旁人,伺机灭口,而这人赶在大师之前动了手。”徐渭道。
  “还有旁人?…。会是谁呢?”慧池和尚满面疑惑。
  两人继续向馆驿行走,徐渭忽道:“大师,晚生腹内饥饿,想找家路边食摊随便吃些,大师同去否?”

  慧池和尚看看天色,道:“时候不早了,贫僧想回馆驿休息,先生请便。”
  徐渭也不强留,与慧池和尚道别后,独自一人在街上寻觅食摊。
  行不多远,见道旁有一家食摊,香气扑鼻,走近一看,是在售卖汤面与馄饨。食摊不大,倒也干净。徐渭正欲坐下,忽听背后有人唤他:“徐相公!”
  徐渭回头一看,乃是方才在严嵩府中见到的道人,严氏父子并未将这道人引荐与徐渭,徐渭自然不知眼前这位道人便是青城派的云逸真人。
  云逸真人向徐渭笑道:“贫道乃青城云逸道人。”
  徐渭想起,恩师季本曾提起过云逸真人,但并不知此道人是真是假。
  “道长不在严府陪伴相爷,却在这街上闲逛?”徐渭问道。
  “适才,徐相公在相爷面前高论,贫道甚是佩服,徐相公才华横溢,足智多谋。贫道想请相公为贫道解惑,贫道研习兵书却未得其要领,请徐相公指教。”云逸真人笑道。
  说罢,云逸真人取出一册书,徐渭定睛一看,封面写着四个字“伯安要略”。
  徐渭此时便已明白,与云逸真人对视一笑,也从身上取出一册《伯安要略》,道:“晚生也有此书,可与真人一同探讨,哈哈…。”
  徐渭在食摊上匆匆吃了碗汤面,便与云逸真人找一处僻静地方密谈。

  “徐相公既然也打算留在严嵩身边,那徐相公下一步如何进行?”云逸真人问道。
  “严氏父子勾结异族,意图谋反,但至今都无确凿证据,而六横岛上李光头等贼酋已被灭口,再无对证。晚生欲使严嵩遣我至晋、冀边关,助当地官军抵御鞑靼。一则守我大明国土,二则搜罗严氏父子勾结鞑靼之证据。待有真凭实据之时,告知世人,则天下共愤,那时便可名正言顺捉拿严氏父子。”徐渭道。
  “贫道在那严氏父子身边,发现那父子势力分布各地。比如江南商帮,实则被那父子二人操纵,积累钱财,供它日谋反之需。各地商帮所建万寿堂便是严氏父子爪牙聚集之地,严世蕃曾言有异人训练苍鹰,并以苍鹰传书,为严家父子和商帮在各地间传递消息。而皇宫大内又密布严家父子耳目,当朝皇帝一举一动皆在那父子眼中。严嵩此次离京赴川赈灾,皇帝本欲派人沿途监视严嵩,但消息被严嵩耳目截获,你看那严嵩还不是安然无恙回到京城,大摇大摆去金殿上朝!皇帝知事情败露,更是惧怕再惹怒严嵩父子生出事端。当今皇帝已是傀儡,被严嵩在掌中玩弄。依贫道看来,就算有确凿证据证明那父子勾结异族、蓄意谋反,当今天子也没有胆量降旨治罪!且如今满朝文武不是严嵩门生,便是惧怕严家父子淫威之流,除夏言夏公瑾外,还有谁敢顶撞那父子二人?金殿之上,当今皇帝寻个忠义臣子都难!”

  徐渭听罢,叹息一声,道:“道长现在如何打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