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44节

作者: 迟宇宙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惟如此,香港联想最终的年度营业额超过了9亿港币,他们用数字向英特尔示威,亦使香港电脑界与香港政府生产力促进局感到震惊。当日全世界PC机销售量约为1500万台,若以联想每月板卡产销超过10万块计算,则全世界每10台电脑中,便有一台使用了联想的主机板和扩充卡。
  形势似乎不错,但柳传志却要迎接新的痛苦。从1992年圣诞节起,美尼尔综合征开始折磨他,使他终日不得安宁。

风暴(2)

    历史曾经出现切面
  3月3日对于3个人来说是个不错的日子。他们是贾绪福、郭为和王平生。他们在那一天成为联想集团的助理总裁,与柳传志、李勤、刘金铎、毕显林、胡靖宇、蔡树永、倪光南并列为总裁室成员,跻身联想高层之列。后来要扮演“关键先生”的杨元庆尚未出现任何入局的迹象,马雪征也还未听到柳传志对她说要“从扫地做起”,朱立南依旧晃荡在Quantum,但似乎并不受到重用。

  稍早前柳传志有机会在科学院科技开发工作会议上做《既作“船主”,也当“船长”,办好高技术企业集团》的报告。他向周光召承诺用10年左右时间达到台湾宏电脑集团当日的水平,“如果不发生大的意外的话”。宏在台湾电脑公司中排名第二,营业额是亿美元,联想营业额恰为其零头,正好相差9倍。柳传志说:“我们认为10年左右达到亿美元这个目标是实事求是的,是有可能实现的。”他们果然实现了这个目标,只用了不到一半的时间,以至于他们后来不得不加快修改目标的脚步,才能使自己看到更远的远景。

  尽管郭为获得了权力,但李勤显然不认为他带领的业务二部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在4月的一次培训中,他开场便劈头盖脸地训斥他们不是按照联想的模子做,而是按照自己的模子做。他说早上大家一起去吃饭,他坐的那桌零零星星,一会儿来一个,一会儿走一个。那一桌坐的都是业务二部的管理者,李勤形容其吃饭与众不同之处是“饭桌上东一块西一块,这啃半截,那留一半”。

  “我们的这支队伍是不是就这么发展?大家是不是认为这是小事,认为因为前一天晚上谈心谈工作了?但我觉得更多的原因好像不在这,是在我们心中到底是把自己归置成什么样。就说说今天的吃饭和作息时间,再想想前几天的开会,第一天第一次开会,业务一部、二部在一起,当时柳总点的睡觉的人,实际上咱们二部最多;就是前几天开一、二、三部的全体人员大会,二部都有睡觉的,刘副总讲话时下边讲话的也是二部最多,这就是我们的作风。那么什么叫模子呢?我们应不应该按照一个什么模子来做?”[5]

  李勤常务副总裁遵循管理的惯例,希望以严格和步调一致来约束联想,把联想“办成一个半军事化的企业”。事实上,多年来他始终如此。在“孙宏斌事件”发生前,他极其严厉地训斥了孙宏斌和老贾。孙宏斌出事后,他亦毫不犹豫地站在柳传志身边,尽管他欣赏孙的才华并曾适时地表示出他对孙的好感。
  在联想,李勤就像柳传志的影子,有时他们的位置则颠倒过来,柳传志似乎又像李勤的影子。他们是联想的灵魂,尽管多年来他们一个被印刷术、无线电波和数字技术塑造为神,另一个则长隐于幕后扮演着无名英雄的角色。
  与柳传志“仲裁者”的角色不同,李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执行官”和“部队长”,他从不允许他的队伍打仗的时候少,撤退的时候多。他习惯于论功行赏,严苛地解除懒散者的职务。这一点他与柳传志不同,后者喜欢看到一个人能否最终成长为“领军人物”,前者则希望经他手造就的人甫一出场便能立即有意愿改变现状。这两个人性格互补,恰好成为一对传奇的搭档。

  就在他训斥业务二部高级经理们前,郭为已经说过要明确作息制度,“是几点熄灯就几点熄,是几点起床就几点起,到哪吃饭围成一桌就围成一桌,像个吃饭的样子。然后工作时整整齐齐地来工作,这样的工作才有一个精神头。”
  作为一个天生的实践者,李勤相信联想先前的所有策略都是正确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它成功了”。他反感那些谴责其生硬、老土、理论性不够强的家伙,他告诉他们,那些策略为公司发展立过功,他们无论如何都觉得特别亲。
  他要求那些家伙们必须相信他们说的话。“为什么非常关心这个?实际上这就是模子。你们信总裁说的,总裁说了你们就办,这也是做了一个表率,等你对总裁发牢骚,下边就对你发牢骚,这就形成不了一个核心,上行下效嘛!”[6]
  对业务二部和分公司的训斥持续了至少3个月,如果以训斥孙宏斌的1990年3月计,则整整持续了至少15个月。直到1991年7月26日,李勤还指责那些分公司总经理。他说他们不会过日子,“一个家庭过日子,最怕的是不会过日子,糟蹋东西”;说孙宏斌“是组织一批人有目的、有手段地挖公司的肉”,现在则是有些人千方百计从公司挖点东西、占公司的便宜;说分公司费用漏洞很大,已经形成一种不吃白不吃的气候,“原因主要在干部,有积极性,但欠缺经验,一不懂管理,二不知如何创的家业。”

  他的指责有数字为依据,子公司各项招待费在第二季度已占营业额的8%。他感到震惊:“利润又有多少?预算时都争费用,好像不花白不花,没感觉到花多了是危险,是耻辱,会培养一批蛀虫!”
  郭为似乎应该为此负责,他自己承认“签字时看都不看”,因为费用的问题,他此前此后多次遭到柳传志和李勤的严厉斥责,其中有一次李勤暗示他执法者自身出问题是对制度本身最大的讽刺。
  李勤老是觉得分公司实际上是在吃贷款,本没创造出什么利润。究乎个体似乎不怎么对头,整体上看来却又确实如此。他警告那些“吃货”说:“公司没钱,大家也没好处,只能减人、减工资。”他要“吃货”们清查费用,“有问题的自己要主动说,要以教育为主……但对执迷不悟、要挖公司肉的人也不客气。”

风暴(3)

  如果郭为对那一场训斥记忆足够清晰,那么他一定还记得李勤推心置腹地说出了联想面临的严峻形势。“黑色风暴”使他们痛苦不堪,好多公司倒毙、清盘;在中关村,金燕静因为信通走私而锒铛入狱,这是一个对“战略失误”的警告;政策、商业和管理的风险依旧存在,他们就像夜空中的乌鸦,不时地盘旋于联想的头顶;库房开始出现积压,有人推诿说是孙宏斌遗留下来的问题……

  “我和柳总认真研究过,公司如由于积压和管理出现危机,我们决不会冒犯法危险,宁可裁人,”李勤说,“并不是风险已到崩溃地步,但也决不能再发展,要把库存闸口关住,谁把库存推出去,谁就是英雄。”[7]
  郭为有机会成为英雄,事实上他已经多次扮演英雄一角。但分管业务二部的漫长岁月,他虽然获得了权力,却并非生命中愉快的经验。他干得不坏,但最终成为英雄的,是比他晚几个月进入联想的一个同样年轻的家伙。
  后者的登台表演,还要等3年时间。3年后,那个叫杨元庆的家伙剖开了历史的切面,使联想史朝着一条似乎无法更改的线索走去。他同时也成为联想局中的关键人物,人们总是喜欢称呼他为“中国IT业的领袖”。
    该毙人的时候就毙
  柳传志和李勤在7月13日召开过一次联想的全体职工大会,8月31日他们又折腾了一场。空气炽热如火,他们停顿了全部业务。所有人都感觉到一定有大事发生,柳总一定有话要讲。
  柳传志的确有话要讲,他不曾料想“黑色风暴”竟如此可怕。他在4月7日的1990年总结会上说,管理公司就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绳之以法”。他还援引周光召为《联想之路》所写序言中的一段话激励员工:“进军国际市场,绝非易事。但我相信,你们这条用理想和意志铸成的钢铁大船,一定能够越过激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历史将证明:联想之路是成功之路,联想精神是时代的精神。祝联想走向世界,事业兴旺发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