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19节

作者: 迟宇宙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时候我们可以将柳传志与吕谭平的故事形容为利益的选择,但他们之间的交往更可描述为两个男人之间的友情。贸易中的赢利为数几何虽然重要,有时却并非关键之选。
  能够证实这种判断确切无讹的,是1986年4月柳传志从吕谭平那里拿到500台IBM电脑的代理权。他将给吕谭平的利润压低到5%,吕谭平认了。联想从吕谭平手中赚到了第一笔“大钱”。后来柳传志又与吕谭平做了一单50台兼容机生意,因为机器质量不好,柳传志找吕谭平换货,吕谭平二话没说就给换了。

  吕谭平是否因他的豪爽和重然诺、讲信用而赢得了柳传志的信任?历史不容我们给出如此简单的结论。即在双方合作进入高丨潮丨之际,柳传志也不曾放弃同时与多家香港公司交易。他知道联想必须在香港拥有窗口,“在香港没有窗口的企业只能在中关村内倒来倒去,处在食物链的底层,永无出头之日。”[6]
  但吕谭平最终赢得了柳传志的信任。柳传志知道“信用”对于相互的合作多么重要,他也知道那一单生意使吕谭平亏了很多钱。吕谭平同意给联想换机器时,他并未想到日后会与柳传志合办香港联想,但命运不经意之间回报了他的信用。
  与香港人合作,柳传志遇到不少骗子,这使他建立的“香港窗口”广泛而脆弱,无从合理维持这庞杂繁芜的局面。通过无数矛盾与暧昧,气魄和胶结,吕谭平从骗子们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柳传志的尊重,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不坏的未来。
  对于柳传志来说,打开香港这扇门,就意味着联想在瞬间又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曾经凝固的历史已开始向各个侧面进出。联想的历史只有到了此处,才开始变得有声有色,联想局只有发展到这里,才算开始了**。
  从此联想在命运的征讨之中,渐渐树立了无上权威和无限骂名。现在,我们得回到从前,看那个叫倪光南的人是如何扮演一个联想历史中最离奇角色的。
  【注释】

  [1]《伊甸园之门》,莫里斯·迪克斯坦,美国,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
  [2]《企业导师》,路晓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3]《柳传志谈联想经验》,任新编著,线装书局,2003年4月第1版。

历史从侧面进出(5)

  [4]、[5]、[6]《知识英雄》,刘韧,重庆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一个离奇角色的到来(1)

  倪光南是联想历史上最离奇的角色,他的出现为联想历史扯出另一条纠缠的线索。他一方面被恭维为理想主义者和技术先驱,甚至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科学领袖,另一方面又被指斥为联想历史的敌人、伪君子和莫名其妙的诬告者。好在我们研究联想历史,并非品评其功罪是非,而是以长时间、远视界的立场,归纳和演绎这个离奇人物为联想历史开启的种种线索。

    一个离奇的角色
  这个离奇人物1939年8月1日生于浙江镇海,1961年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毕业后,就来到了中科院计算所。现存资料显示,他最初囿于家庭出身,生活和工作颇不顺利,但他的才华挽救了他的命运。
  他从1974年开始参与研制的“111”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和手写文字识别机获得成功,赢得了奖赏。一篇报告文学形容他若沿着“课题—论文—成果—鉴定”道路走下去,也能博个成名成家。“而联想式汉字技术却就可能尘封在萌芽状态。”
  倪光南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受聘于加拿大国家研究院。他在那里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最新的微处理器技术和C语言。其后两年里,他还设计出了高性能图形显示系统样机,并开发出三维图形软件包。“他的成果已达到当时最先进的图形工作站水平,”威声在《联想之光》中写道,“加拿大国家研究院也是慧眼识英才,一再挽留他都被倪光南婉拒。他似乎感到实现自己计算机汉化夙愿的机遇就要到来,而且只有在生他养他的神州厚土才能产生这种机遇。”

  柳传志后来曾评判说:“倪光南从加拿大归来,本可在计算所搞世界尖端的模式识别课题,来个‘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以博尊重。可倪光南却选择了最有应用价值和市场最急需的汉字处理技术。”
  1979年,“科学的春天”已经到来,竺乃刚、倪光南和他们的研究组开发出了“汉字信息处理实验系统”。“人看了上文就可以知道下文。既然计算机有智能,为什么不能让它像人一样产生联想,帮助人推断下文呢?”他说。于是,联想输入法就诞生了。
  他们给一台大型机配上汉字显示器、键盘和打印机,让它来处理汉字。据说那时候倪光南经常拿光笔,一个偏旁、一个部首地用拼形方法给人表演汉字是怎样输入的。每当倪光南看到他的光笔输入“中”字后,“国”字就会自动联想出来待选,他就兴奋不已。
  与他一起研究汉字输入的小组负责人竺乃刚不久后出了国,再未回来。共同的努力随即为倪光南一人独有。多年后,当倪光南被柳传志塑造为技术神,竺乃刚曾写回一封长信对联想的“造神运动”表示不满,说倪光南并非联想汉字输入的唯一创始人。他还提供了厚厚一套字库,意在说明汉字输入,至为重要的是字库本身。
  被柳传志称为“假书呆子”的这个离奇人物,在联想成立后不久便开始以总工程师身份辅政。当日联想籍籍无名,如果倪光南能在此时振衰去弊,为联想觅到一个好的前景,他的功业便可被刮目相看。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旧交
  1984年底,就在倪光南努力试图把LX80技术浓缩到一块汉卡上时,王树和、柳传志和张祖祥找到了他。威声在《联想之光》中,不免有些夸大其词地说:
  “时代创造了联想集团,命运之神又安排倪光南加盟联想。

  “……牵头组建公司的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早就看准了这群出类拔萃者中的顶尖人物倪光南。他时年45岁,已是计算所最年轻的‘正研’(注:事实并非如此,倪1986年才被评为正研)。”
  柳传志与倪光南是旧交。倪光南有一次曾说起自己与三位联想创始人之间的关系:“我和张祖祥从1962年在119机一起倒班工作时就是亲密无间的战友了;和柳传志曾是1974至1975年‘五七干校’同学,又同在一个研究室,感情很好;王树和原在所业务处工作,是我的老上级,所以彼此之间都能充分信任。”
  柳传志与倪光南最初并不熟悉。1974年到“五七干校”劳动时他们两个住同一房间。劳动之余一起谈论变幻世界和无常人生,他们的关系竟比在研究室里亲密了许多。那时候倪光南身体不太好,体力也差,但他发烧39度时照样坚持打场;吃东西时,苍蝇在旁边嗡嗡叫,也满不在乎。柳传志觉得倪光南和他一样都是可以吃大苦的人。倪光南也恰如其分地表示出了对柳传志的欣赏。

  柳传志会讲故事,很多年后他依旧凭借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征服了很多人,为联想赢得了无数的机会。他2002年夏天甚至有机会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市的国际管理学会年会上讲联想成长的故事。
  在1974年,他讲故事的能力折服了倪光南。倪光南一直无法忘记,有一天晚上,熄了灯,大家躺在床上,柳传志给他们讲《基度山恩仇记》电影。倪光南读过大仲马的这部名著,对故事情节了然于胸,本不会对电影故事有什么兴趣。但他不曾料想,柳传志竟将整个电影讲得绘声绘色。将近两个钟头里,倪光南听得津津有味,从此对柳传志的文学功底和表达能力佩服不已。

  柳传志则钦佩倪光南的谦逊、聪明和业务能力。“老倪业务能力很不错,人也谦和,我们跟他讨论技术问题,他都站起来跟我们说话。”柳传志说,“有一段时间我学习英语口语,经常练习英语对话,老倪口语不错,也愿意跟我们一起聊聊。”

一个离奇角色的到来(2)

  柳传志曾听人说倪光南记忆力好,能够背得出麦克斯洛方程。那是无线电基础里的一个基本公式,非常长。有一次柳传志他们想考一考倪光南,他假装不会这个方程,向倪光南请教。“我说老倪,你能写出麦克斯洛方程吗?老倪说:干吗呀?我说:你给我们写一下。”倪光南提笔就写起来,除了前面常数项没写,剩下的全部都写了出来,一点差错也没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