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公开新闻采访手记(悬疑+探险+推理,满足你对神秘的渴求)》
第11节

作者: 付夫真的是一记者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很快,他就找到了想找的文字——
  “卷二十七,前汉武帝元狩初年,帝闻宝旺有道飞仙,盖食山中仙灵草修为得道,遂遣羽林列队入山,名曰‘剿匪’。三十日至宝旺,郡守迎之,挑选当地猎户以引。羽林入山。旋一月后,军不出,郡守恐大军出战不利,欲遣府军入山助力。府军出战前日,猎户复归,曰‘军遇妖,尽食之’,且以臂伤引众人信服。郡守大恐,问之何如。猎户泣曰‘军入山,列阵于峰下,天明即巡山,天晚入营。一日登峰,于山刃之巅遇山妖袭之,军士尽没于六趾利刃之下。”

  读罢,李学甲合上二手书,脑子开始飞快地运转起来。
  “这本野史著于明朝——西汉到今天有两千来年了,明朝到现在也有四五百年了,再有历史根据的传说,恐怕也被老百姓传得走形了,可是为何飞仙岭羽林军这段竟和野史如此吻合?”
  “康利民也算是生物学家。他说羽林军遇到的不是土匪而是某种野生动物——如果真是野生动物,倒有可能被老百姓误认为是妖魔。”
  “话说当年我们所进行的那次考察,的确是找到了不少汉朝军人的骨架,以及大量刀剑长矛等武器,说明曾经有部队在这里作战——当时我买《宝旺纪略》时也专门看过这些记载,当时我还以为是作者将‘山匪’误写成了‘山妖’。”
  一连串问号,开始在李学甲脑子里出现。
  想着想着,李学甲眼前忽然闪现过一个画面。

  那是一副保存相对比较完好的汉军皮甲,厚厚的甲片三层相叠,由粗皮绳自甲片上方左右两侧穿孔系成。
  而就在皮甲左下侧,一些细长刀痕赫然醒目。
  如果李学甲没有记错,这些刀痕一共有6道。
  想到这,李学甲立即跑到资料柜前,拉开贴有“1996年”标示的抽屉,从里面找出了一个文件夹。

  文件夹里有一叠照片。
  他开始快速翻找起来。
  “001:飞仙岭主峰,海拔3500米,西汉皮盔。”
  “002:飞仙岭主峰,海拔3500米,西汉环首刀。”
  “003:飞仙岭主峰,海拔3500米,西汉兽首铁矛。”
  “009:飞仙岭主峰,海拔3500米,西汉步兵皮甲。”
  李学甲一把抓起照片,低吼道:“就是这个。”

  日期:2018-01-05 20:10:26
  十二.
  色彩浓郁的胶卷照片上,一副淡黑色的皮甲和李学甲记忆里的完全吻合。
  他的目光来到了皮甲左下侧。
  果然,他没记错——皮甲左下侧的确有细长刀痕。
  李学甲扶了扶高度近视眼镜,眯缝着眼仔细地点起数来:“一、二、三、四、五、六……果然有六道!”

  他大惊,转身抓起《宝旺纪略》,用颤抖的双手翻到记载着羽林军旧事的那页。
  “……一日登峰,于山刃之巅遇山妖袭之,军士尽没于六趾利刃之下。”他又仔细读了一次,“六趾利刃……莫不是说的就是这个?”
  盯着照片,李学甲满脸震惊。
  这些照片就来自20年前,县文管所到飞仙岭进行的那次西汉战场遗址发掘。
  当时,李学甲还是一个才入门的研究员。他跟着同事们来到发掘现场一看,立即眼都直了。
  发掘现场位于飞仙岭主峰脚下一条密布丛林的陡峭山脊两侧。
  山脊两侧地面上灌木丛生,是从高山针叶林向高山草甸的过度层。
  数以百计的汉朝文物,就散布在面积约2700平方米的范围内。
  三天前,飞仙岭上风雨大作,一些泥土被山上汇集下来的雨水冲刷开了一道缝,一些身穿皮甲的骨架、刀剑以及铜钱钻出了地面。
  当时,一个山上采蘑菇的村民看到了这些东西,还以为发生了深山凶案,吓得三魂立即飞了俩,屁滚尿流地跑回村里,找人到镇政府报信。
  后来,公丨安丨机关接警后,又派人到山上进行了勘察,发现骨架和附近的物件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东西,于是转报给了文管所。
  接到消息,李学甲立即跟老同事们一起上了山。
  经过文管所工作人员的初步清理,散落有文物的区域被初步挖出了一个巨大的发掘坑。坑内分布有堆积的骨架、铠甲和刀剑。残缺不全的骨架大部分身穿铠甲,还有些手臂紧握武器。
  在宝旺这么个小县城,李学甲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场面。

  当时,作为初学者的李学甲就站在发掘坑外沿,等着正在坑里进行发掘作业的老同事把刚挖掘出来的东西送出来。
  每接到一件新出土的文物,李学甲就紧紧把东西握在手里,屁颠屁颠地跑到发掘坑外临时搭建起来的一个工作台前,将东西一件一件摆放好,好让清理小组的同事用细小的喷头和同样细小的刷子清掉文物上的泥土。
  就这么忙活了三天,文管所一共发掘清理出108件西汉时期的文物,以及初步推定属于八九十名汉朝军人的骨架。
  照片上的皮甲,就是第三天发掘出来的。
  “出坑了!”当时,发掘坑里的同事一声大呼,李学甲立即脚下生风,跑到坑边等着接活。
  少顷,就见坑底的同事将一大团黑黢黢的泥巴团子抱到坑外。
  李学甲立即伸出双手接过来。
  那东西硬邦邦的,约长一米,还很沉。
  他也弄不明白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也不多想,埋头就向工作台跑去。
  把东西放到工作台上,李学甲就傻兮兮地立在旁边,盯着清理小组作业。

  首先,清理人员用较大的刷子沾水,清洗掉了泥巴团子上厚厚的泥土。
  泥土被洗掉后,李学甲看出了些眉目——那是一副汉军的皮甲。
  随后,清理人员又启动喷头喷出细细的水龙,冲掉了皮甲上的沙砾泥块。
  然后,他们再用小刷子将皮甲缝隙里的泥巴刷出来。
  一副保存相当完好的汉军皮甲就这么展现在李学甲眼前。
  “哟,还是黑色的。”这时,清理小组长冒了一句。
  “黑色皮甲?说不定还是当时皇帝的近卫队——羽林军或虎贲军用的东西呢。”另一个工作人员附和道。
  “快看,皮甲左侧下面部还有些破损。”组长眼尖,低声道。

  李学甲也顺势瞧过去——皮甲左下侧的确有一道道很深的破损。
  “好像是刀痕。这里曾经是战场,可能就是当时战斗时被敌人袭击留下的。”组长推论。
  闻言,李学甲心里大大点了一个“赞”。
  当天夜里,文管所工作人员完成野外发掘作业,把全部文物运回了县城。
  第二天上午,当时的老所长谢猛就领着李学甲和全所研究员进行了文物初步勘察。
  经过深度清理,有一个研究员从一根铁矛上找到了“元狩”字样的造办记录——也就是当时工人给自己生产的产品印上的说明书,记录了生产日期、工人名字等生产信息。同时,根据一些刀剑和铠甲的形制、颜色,谢猛初步推断这些东西属于汉朝皇帝近卫队羽林军。
  初堪继续深入。
  李学甲经手的皮甲很快进入勘察程序。
  他对铠甲左下侧的那些破损很有兴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