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动物》
第17节

作者: 江苏于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到了,到了……到黄江镇的下车了……”随着售票员的催促,小玉恍然醒来,喊着小强一人拎着一只提包就下了车。
  “快点,小强!到了……”小玉走在前面,兴高采烈的敦促着拉在后面的弟弟。
  路边有辆的士停了下来,小玉赶忙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写着厂名的纸条迎上去,比划着问路。
  “这上面写的地址是黄江镇,这里是东莞市,黄江镇离这里还有十几里路呢?!要不我送你们?”的士司机很热情。
  “噢!——谢谢,不要了。”身无分文的小玉苦笑着摇了摇头,平静地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回答着,心已经凉了大半截。
  第七章(2)
  黄昏的黄江镇街头,姐弟俩像灵魂出窍的躯壳在漫无目的地游荡着。

  人行道上匆匆忙忙来来往往的到处是人,或徒步行走,或蹬着单车,他们都有各自的目标。也许,等着他们的是一桌并不丰盛的饭菜,但那里有带给他们温暖的家;也许,他们在赶赴一个足以让自己汗流浃背的岗位,可那是带给他们充实生活的资本。
  马路上,不少机动车已经打开了灯光。街道两边到处都参差不齐地挤满了大小不一的商场、店铺。此刻,正陆陆续续的点亮了招牌,有的有人在门口吆喝,还有些门口摆放着大功率的音箱,里面播放着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招揽着顾客。
  看着眼前这车水马龙,热闹繁忙的景象,姐弟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姐弟俩从东莞被过路客车丢下来之后,硬是咬着牙忍着饥渴和一路的劳顿,一路步行到了黄江镇,并找到了那家服装厂。可是,人家告诉他们张小雅已经离开服装厂快两年了……他们已经筋疲力尽。
  天渐渐黑了下来。灯火通明的街头,身无分文的姐弟俩拎着提包,拖着疲惫身躯茫然的挪动着步子,在街头流浪着。小玉看了一眼满头大汗有气无力勉强才跟得上自己的弟弟,看到弟弟那无助的表情,小玉禁不住悄然泪下。

  路边,不少卖熟食、小吃的摊贩不停的“叽里呱啦”的吆喝着,空气里弥漫着各种食品混合着的香味,那么的诱人……
  前面有一个烤红薯的摊子,那略带焦糊味的红薯的甜气竟然是那样的沁人心脾。小玉把双手反复在兜里翻了又翻,她想哪怕给弟弟买一块烤红薯也行,因为他们从上了火车就没有吃过任何东西。可是,小玉掏遍了所有的口袋,竟然连一个硬币也没有找到。
  饥肠辘辘的姐弟俩继续在漫无目标地游荡着。
  街角,一条流浪狗从垃圾堆里叼了块骨头,美美地啃得“咔、咔”有声。小强远远的看着不由自主的竟然咽了口口水。
  饥饿、劳累、无助和失落纷沓而至,小强禁不住蹲下身子“呜、呜”的哭出声来,小玉默默的流着眼泪在一边拉着劝着,想让弟弟站起来……
  国民爱好围观,有故事说有个流鼻血的人仰着头止血,结果身后跟了一群人仰望天空,造成了万人空巷仰望围观的盛况。眼前这活生生的落魄得伤心流泪的姐弟俩自然招来好事者的围观,典型的中国式围观。人们三三两两一伙“叽叽、喳喳”的议论着、研究着这姐弟俩究竟是怎么个情况?
  日期:2017-07-27 16:17:38
  第七章(3)
  “干么子呢?干么子呢?这是么子回事?……”人群中挤进来一位年轻的少丨妇丨,操着一口的江汉方言好奇地问。
  熟悉的乡音,而且倍感熟悉的声音让小玉心头一震,她转身扭头望去,一下子愣住了——
  竟然是玲玲!玲玲是槐树镇人,比小玉大一岁,苹果般的圆脸红扑扑的,永远都是一付风风火火的样子。
  小玉认识玲玲是那一年小强出车祸住院的时候。当时,小强刚从重症病房转到普通病房,小玉守在医院伺候小强。恰巧玲玲的父亲因骨折住院治疗,跟从重症监护室转出来小强住了同一个病房,玲玲也天天来医院护父亲。二人认识后便相互帮忙着照应病人,渐渐的,俩人谈得越发投机,后来就成了知心朋友。

  古人云,人生幸事莫过于: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流落在千里迢迢之外的他乡街头,处于走投无路的境地,意外的与朋友相遇,小玉不由得悲喜交加。小玉满怀欣喜却又禁不住泪流滚滚地诉说着姐弟俩的遭遇,听得在一旁已经热泪盈眶的玲玲,一会儿竟泣不成声起来。玲玲苦笑着抹了抹眼泪帮小强拎起提包,招呼着姐弟俩:“好了,好了!没事了撒!跟我走吧,去我们那儿……”
  跟玲玲一起南下的还有个同乡小兰,她们也是刚来广州不久,都还没有找到工作,临时租住在出租屋里。
  玲玲把姐弟俩领进屋,帮小兰他们相互介绍了一下,小兰高兴的说:“好啊,好啊!就将就一下,在我们这里住吧。大家都是老乡,一起去找工作,也好相互有个照应。”
  于是,姐弟俩便跟玲玲和小兰他们住在一起。由于小强身体虚弱,时不时还会有犯毒瘾的轻微反应。小玉她们就把小强留在家里歇着,她们三人成天在外面东奔西走地找着工作。
  当年的东莞,虽说地处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改革开放前沿,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可受计划经济禁锢已久的外来剩余劳动力,如蓄势已久的水库恰逢开闸放水,南下大军在广州如洪流般几乎泛滥成灾。小玉、玲玲她们早出晚归在黄江镇连续奔波了好些天,也没有找到工作。
  渐渐的,玲玲他们的生活费也捉襟见肘了。

  面对经济日益拮据的窘境,姐妹们压缩开支,每餐的伙食就是煮方便面。说是煮,其实除了原有的调味佐料,她们也没有加任何东西,仅仅因为煮的方便面比开水泡的吃起来感觉份量多了不少。
  后来,又由每顿一人一包方便面,改为煮三包四个人分食。谁知道这样一来,每次吃饭反而都有了剩余,大家都打着饱嗝儿嘻嘻哈哈地你推我让的推让。
  又是一天徒劳无功的奔波。
  傍晚,出租屋里。锅里面煮好了的方便面袅袅的冒着热气,那是最后的两包方便面。
  四个人竟然没有一个肚子饿的,一个个默默的低头坐着。
  看着大家都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小玉禁不住滚下了一行热泪:“都怪我们姐弟俩,增加了大家都负担……
  “瞎说么子呀?大家都是同乡,都是自己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撒……”玲玲正劝着小玉,房东大婶在外面喊:

  “玲玲,该交房租了……”。说着,人已经走了进来……
  “噢!不好意思,帮忙再宽限两天……”玲玲故作轻松,勉强笑着回答着,眼眶里已经渗出了晶莹的泪珠。
  “怎么啦?”慈祥的房东大婶关心的问道:“我看……你们是不是没有找到工作?”
  “是的撒!不过,您放心好了,我们无论如何都绝对不会少了你的房租的撒!”玲玲抽泣着说。

  “哎呀!没关系,没关系的!不着急、不着急……”房东大婶迟疑了一下,接着说:
  “要不,明天我带你们去看看——我认识一家服装厂的老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