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密码——看崇祯帝与吴梅村的灌溉之情》
第26节

作者: 木易20170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14 17:10:56
  “不得见人”指隐居,不能抛头露面。元春省亲当指崇祯帝秘密探亲。脂批说:“追魂摄魄”也可一证。前面脂批还有一句说“不经历过怎么写得出,”看来是确有其事。不仅如此,脂批还说其他书中是不可能有此见识的。这种种的情形加起来给我们传递出的信息就是:这是作者真实的故事。作者是皇帝,如果不是逃跑、改名换姓,如果不是清廷的追杀,怎么可能去了不得见人的地方?
  贾政一段话的前半部分应该是崇祯帝登基之语,故脂批说:“词语犹在耳”,“岂意征得凤鸾之瑞”除表面意思外,个个字都与崇祯帝意外当上皇帝有关。

  此处还有几个牌匾需要说明。
  “梨花春雨”,暗示梨花是春天的之花,梨香院中之事指代春天之事,即使有清金之事,也是彩明之金。
  “桐剪秋风”,桐指的害死尤二姐的秋桐。尤二姐暗射朱由榔,榔死,满清全面掌控中国,时间进入无尽的秋天。
  “荻芦夜雪”:荻芦指荻花和芦苇。芦苇我们前面讲过,荻花与芦花外形很像。此匾应是指芦雪广一事。荻花指李自成和其他的农民起义军,芦花指南明和朱家人,后来这两部分力量合并。此匾的主要功能是说明雪与李自成农民军的影射关系。
  宝玉之诗句“绿玉春犹卷”被宝钗改成“绿蜡春游卷”,意为引出唐 钱羽《未展芭蕉》: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开。
  宝玉将元春形容为绿玉当然是宝玉的谦虚。此时的元春是崇祯帝,那么宝玉南明王朝,皇权显然不在崇祯帝手上。家人以及旧的臣工依旧将崇祯帝当皇帝看,故有宝玉的“绿玉”词出现,比如前面的“红香绿玉”。作为崇祯帝的元春他当然明白现在不是他的时代,故将红香绿玉改成了“怡红快绿”。宝玉此时还在写绿玉是一种尊重和坚持,而崇祯帝的另一种身份宝钗让其改成绿蜡是他认为此时离春天还非常遥远,自己还只是未展的芭蕉而已。

  此回中的四出戏也是大关键处。
  第一出:《豪宴》,出自《一捧雪》,伏贾家之败。《一捧雪》是明末清初的一出戏。主要讲明朝奸相严嵩看上了莫怀古家的一只玉杯,玉杯名为一捧雪。该杯所用之玉为和氏璧。为了保住家里的宝贝,莫家仆人替主人而死,莫家主人携玉杯逃亡。脂批指明贾家之败与莫家之败相同,暗喻贾家也是因为家传之玉器而败,这个玉器也是来自于和氏璧,就是传国玉玺所代表的大明政权。
  第二出《乞巧》出自《长生殿》,伏元妃之死。乞巧节就是七夕节,暗指“推准七七四十九日……”秦可卿之死中的文字和巧姐的出生。《长生殿》里著名的两句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暗合崇祯帝和天上的天启帝是兄弟,天启帝升天了,崇祯帝也假死做了飞卿;崇祯帝和活着的朱由榔是连理枝,也是兄弟,都是木子辈皇帝。连理枝也扣理国公。
  “乞巧”伏元春之死,那么元春和巧姐是否有关系呢?唐代林杰有首《乞巧》诗: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
  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首诗其实已经完美解释了巧姐的作用就是暗示崇祯帝由大明皇帝变成牛郎(金牛)的过程。牛郎织女之会也就是崇祯帝和朱由榔(织补子补天)相会。影射朱由检的元春的结局和长生殿中杨妃的结局是相同的,上吊而亡。这个情节又将薛宝钗和秦可卿连在了一起,所以,元春、巧姐、宝钗、可卿都是崇祯帝的影射人物。

  050
  日期:2017-08-15 14:44:22
  第三出《仙缘》出自《邯郸梦》讲的是吕洞宾借给卢生一个仙枕,卢生在枕上黄粱一梦。
  梦中卢生的经历主要有:1、娶富家千金,中了状元;2、作官之后,得罪权贵,屡屡被迫害;3、暮年之后备受恩宠,沉溺彩戏宴乐。
  梦醒之后得吕洞宾点化,领悟人生真谛,随仙翁到蓬莱山门顶替何仙姑打扫落花了。
  此戏伏甄宝玉送玉。我们看不到甄宝玉送玉的原文,我们相信其实也根本没有原文。就像我们没有看到元春之死,根据戏剧中杨玉环猜测元春上吊一样,作者在这里点出甄宝玉送玉就是想告诉读者,宝玉之玉就是甄宝玉送的。甄宝玉是谁?甄英莲、甄士隐都是。
  那么卢生是谁?当然也是贾宝玉了。书中宝钗过生日,点了戏,黛玉讽刺宝玉还没到山门倒先醉了。通过黛玉之口说出山门,作者就是希望读者明白卢生和贾宝玉的关系,贾宝玉和卢生一样最后都到山门扫落花了。
  此戏中还有一个关键的道具——枕头。湘云在起诗名的时候,贾母说自己家过去有个阁楼,叫做枕霞阁,于是湘云就叫“枕霞旧友”。
  此戏中的枕头是卢生黄粱一梦的发源地,没有枕头,就没有黄粱一梦。玉玺也是《红楼梦》的发源地,没有甄宝玉送的玉,也就没有《红楼梦》。这就是二者之间的联系。作者为了使读者能够明白《红楼梦》和《邯郸梦》之间的关系,用史湘云的诗名来暗示,用脂批提醒甄宝玉送玉和《邯郸梦》的关系来暗示甄贾宝玉的关系,真是用心良苦。
  《邯郸梦》中的卢生之“卢”之和葫芦庙之“卢”的繁体字的结构只差一个草头。草化的卢生就是《红楼梦》中葫芦庙中人,这就是作者想说的。葫芦庙所隐含的意思在这里也就变得非常明确了。
  崇祯帝失国,南逃后和朱家其他人扛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将大明江山交给台前的五个南明王朝,这焉得不是送玉玺所隐含的意义?然而,反清复明终究是一场黄粱美梦,这也和剧中的卢生结局一模一样。
  有人觉得《红楼梦》书中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甄宝玉送玉的情景,令人非常遗憾。其实这本书中从来都没有那个章节,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读者玉是甄宝玉送的,就够了。惜墨如金的作者是不会浪费笔墨写这种简单的场景的。
  第四出《离魂》出自《牡丹亭》。牡丹花是宝钗,但《牡丹亭》却用在影射黛玉结局,足见二人之间的合一关系。
  我们前面分析过黛玉和宝玉之间灌溉之情,是他们在赤暇宫的惺惺相惜,赤暇宫是大明和南明的合称,他们二人之间的感情是也是崇祯帝包括南明诸皇帝对大明的捍卫之情。宝钗是代表彩明之金,是大明失去的那一色,在补天的过程中,就是要将大明失去之金再夺回来,所以,宝玉、黛玉之前情和宝玉、宝钗之后情是一样的,这就是钗黛合一最根本的意思。
  作者用黛玉、宝钗二人在逻辑关系上做了一个拐弯,让二人貌似对立,却实际又是同一概念,同而不犯,构成了小说中的冲突,表达了自己的主题,构思真的非常独特而巧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