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密码——看崇祯帝与吴梅村的灌溉之情》
第16节

作者: 木易201702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40回中,探春房间: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锤子要击,丫鬟们忙拦住他。他又要佛手吃,探春拣了一个与他说:“顽罢,吃不得的。”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板儿又跑过来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打的板儿哭起来,众人忙劝解方罢。贾母因隔着纱窗往后院内看了一回,说道:“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细些。”

  这一段写得非常有意思,板儿要去敲白玉比目磬,我们看百度词典对比目的解释:1.即比目鱼。 2.常以喻情爱深挚的夫妻、情人。 3.谓相比并而行。喻形影不离。 4.龙眼的别名。在这里,无论是何种解释,都暗示了探春和板儿的紧密关系。刘姥姥叫板儿是“下作黄子”。如果把黄改成皇,板儿是谁就非常清楚了。如果说刘姥姥骂板儿是合乎情理的,那么贾母突然说的这一句没头没脑的关于梧桐的话就非常耐人寻味。这些信息放在一起我们非常有理由相信,板儿和探春一样都是影射逃跑的崇祯帝。

  再看巧姐和板儿之间的关系描写。板儿的佛手是探春给的,最后却到了巧姐手里,巧姐又给了板儿一个柚子,再次说明板儿是由字辈之木人,即崇祯帝。贾母说后廊下的梧桐长好了,就还细点。梧桐的暗含“同我木”的意思,即与作者朱由检辈分相同的木子皇帝朱由榔。贾母的话说明在巧姐、探春、板儿相会的时候,朱由榔已经开始进入了朱由检复国的安排之中。
  那么巧姐的“巧”字来自哪里?就来自秦可卿”推准七七四十九日“之七七,即七夕节。巧姐就是在失国之时侥幸逃出的崇祯帝。巧姐是连接朱由榔和朱由检之间重要的环节,虽然在书中没有很多的故事,但依然排在正十二钗之列,作者是希望读者不要忽视巧姐的中介作用。
  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我们就是要论证巧姐和二丫头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巧姐的影射人物,我们就能够明白作者为什么会写二丫头抱着她的兄弟走了,宝玉也想跟去暗含的意思。

  巧姐在书中还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大姐儿、巧姐到底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书中的情况是这样的:
  在二十七回前,只有大姐儿。
  第六回: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第七回:摆手儿叫他往东屋里去。周瑞家的会意,忙蹑手蹑足往东边房里来,只见**正拍着大姐儿睡觉呢。第二十一回:谁知凤姐之女大姐病了,正乱着请大夫来诊脉。
  二十七回和二十九回巧姐、大姐共同出现了。
  二十七回: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 独不见林黛玉。”二十九回:**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
  第四十二回中,大姐和巧姐合二为一,大姐生病了,刘姥姥帮他改名为“巧哥儿”。此后再没出现过“大姐儿”。
  明白了《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是作者根据时间、事件以及不同的身份设置而成,就不大需要纠结大姐和巧姐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我们前面也多次提到,书到最后,所有的人物都要合一,包括钗黛脂批都明确的说明实为一人。

  从**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我们可以确定作者设计人物时,大姐儿的年纪是比巧姐儿要小一些的。大姐儿出生于七夕,最后被刘姥姥起名叫做“巧哥儿”。我们查遍所有手头能够查到的资料,哥儿从来都是称呼男孩子的,只有《红楼梦》中被作为女人的称呼使用。其实我们也多次指出,《红楼梦》中女孩子是以林黛玉为首的子鼠变成的,她们其实都是男人,他们是“好”人,一半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男人,一半是《红楼梦》书中描写的女孩子。029

  日期:2017-07-12 17:00:48
  作者给大姐儿起名叫做哥儿,同样也是为了说明大姐儿其实是男人,和书中芳官、湘云一样,作者让她们穿男装暗示其男人身份是一样的手法。大姐儿和巧姐的合并是作者在说明书中人物的合体的特征。如果说黛玉、宝钗、薛蟠等人的合体是暗写,那么大姐、巧姐就是明目张胆地明写了。只有这样的矛盾描写,才能使读者思考,从而能够想明白作者的用意。
  巧姐和板儿也是一样的道理。脂批暗示两个人最后的结合,以及刘姥姥施救巧姐都是作者对自己真实生活遭遇的暗示而已。
  根据巧姐的判词以及我们的推断,我们相信,巧姐是崇祯帝在失国时逃跑到与朱由榔联手建立永历朝两三年时间里的影射人物之一,她被作者塑造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自己在逃亡过程中遇到了底层人物的帮助,才得以劫后余生。
  李纨:在前面我们提到贾雨村当官之后娶了一个甄家的丫鬟娇杏姑娘。文中说,雨村认为娇杏是个巨眼英雄。书中还有一位巨眼英雄,她就是黛玉《五美吟》中的红拂。红拂原来姓张,在隋炀帝叔叔杨素家当侍女。后见到李靖,爱慕人才,与靖离开杨素投奔李世民,后李靖成为一代名将。
  这首诗是《五美吟》的最后一首。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宝玉看了,赞不绝口,又说道:“妹妹这诗恰好只做了五首,何不就命曰《五美吟》。”于是不容分说,便提笔写在后面。宝钗亦说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看《红楼梦》的方式就是要仔细推测。宝钗的这番话的意思其实是告诉读者,这五首诗的第二意就是随人脚踪走的,他反映了作者崇祯帝的行踪。具体到红拂这首诗,是指崇祯帝从皇帝(木字辈改了名字,从木易为李)改姓换名成了李家之人。
  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

  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桃(逃之夭夭)和李在春风中结成了李(纨),暗指李纨的形象也是崇祯帝失国之后的影射。图中的一盆兰花指李纨的儿子贾兰,他又影射谁呢?第62回中,作者通过香菱之口,说出了兰的解释:“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我们知道《红楼梦》大多数的人物都是混人,也就是一箭数花的蕙,而只有贾兰被作者明确表明为兰,即是一个单纯的人。李纨的判词中提到了贾兰,说明李纨才是像贾兰那样单纯的人,她的影射对象是唯一的,即作者崇祯帝本人。第二句判词的意思就是李纨和贾兰均是茂兰,不分彼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