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密码——看崇祯帝与吴梅村的灌溉之情》
第9节

作者: 木易201702
收藏本书TXT下载

  011
  日期:2017-06-18 19:18:00
  癞头和尚对甄士隐说的四句言词以及香菱的判词也是香菱未来命运的揭示: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嘶嘶,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前面两句非常好理解,重点看第三句。两地生孤木是桂,这指的是后面的夏桂华,佳节的“佳”字意为两地有一人,指的是英莲和香菱的转换。英莲被拐,同时影射崇祯失国和永历朝的结束,以英莲年龄为时间的节点就结束了。香菱的年龄开始转换为南明永历朝的时间刻度,这也是作者给英莲改名的主要原因,后面书中还有许多用到“佳”字的地方,到时我们再论。
  本回中关于香菱的描写我们可以得出:1、香菱就是英莲,是甄士隐的女儿。2、香菱此次出现打官司时年龄是十二三岁了。3、曾经有个叫冯渊人想买她。4、最后被贾雨村判给了薛蟠。

  正如我们前面说的,香菱的年龄转换成了永历朝的时间刻度。永历13年,皇帝朱由榔逃到缅甸,南明朝和崇祯帝都失去了国内最后的基地,所以此时的崇祯帝就变成了与香菱一样的无名无姓、无父无母、跟冷子兴一样“来历不明”的人。这就是香菱的影射人物形象。冯渊是谁,就是朱由榔。冯渊就是“逢源,逢渊明”之意。这个时间点和我们开头讲的甄士隐的时间点应该基本是一致的。
  012
  日期:2017-06-19 18:54:41
  香菱在后面的出场机会并不多,仅在第46回中因薛蟠出外经商,进入大观园与宝钗作伴。香菱刚进大观园就请求黛玉教她作诗,黛玉给她的题目是“咏月”。作者安排黛玉教香菱学习作诗,是为了说明黛玉和香菱的一脉相承。香菱学习之努力,三首咏月诗,句句呕心沥血,反映了作者内心对汉文化、对大明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热爱。“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真是字字泣血、声声难掩悲愤。这样的诗岂是一个忘记自己一切的女孩子能够写出的。作者通过香菱作诗,分明是告诉读者,香菱的失忆是环境的所迫,因为“平生遭际实堪伤”。

  与香菱密切接触的还有两人,袭人和宝玉。第62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宝玉生日大家一起斗草。香菱的草是一枝兰蕙,自己说是夫妻蕙,众人嘲笑,却见宝玉拿了一枝并蒂菱。这两朵花名本身就说明了作者的用意:他们是同一人。而当香菱穿上了袭人的石榴裙更是将香菱的身份彻底揭明。

  秋菱是夏桂华给香菱改的名字,也是英莲的第三个名字。当夏桂华与薛蟠结婚,香菱就成了秋天成熟了的菱角,既暗示花谢,也暗示其将在秋天复出。作者通过香菱三个名字暗示了崇祯帝三个阶段的身份变化,并通过香菱最后的结局暗指群芳最后都会像香菱一样在三春之后的夏天陨落。
  从我们对香菱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方式是非常独特的。从人物的年龄到人物的设置都打破了常规写作的固定模式。书中的人物形象只是作者一个时间段或者一个身份的体现,所有的人物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即现实生活中的作者。书中人物的年龄、性格、出身则是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作者角色需要而置,当人物的使命完成之后便不再提起。作者通过这样的写作方式,就可以随时调动时间和空间,将过去、现在、未来写在一起,从而使故事隐秘性、可读性更强。

  013
  日期:2017-06-20 19:05:37

  此回中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贾雨村。前面我们论证过,贾雨村借指吴梅村,但并不仅指吴梅村,而是吴梅村和崇祯帝的合体。
  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肯定很多人不能接受。贾雨村在书中表面看来并非友善之辈,却重要至极。他是黛玉的老师,更是黛玉两进贾府的陪同之人。林如海待雨村如上宾、贾政也青眼有加。到贾府递送的名帖用的是“宗侄”名份,而且还是甄士隐曾经资助之人。可惜的是,作者就是让贾雨村在书中当坏人的,就像贾琏命里注定要当淫棍一样,他们的角色就是这样被作者安排的。
  贾雨村干的坏事,主要有两件:1、将香菱判给了薛蟠, 2、巧取豪夺了石呆子20把无与伦比的扇子送给了贾赦,害得石呆子很惨。
  如果明白了贾雨村审判香菱案件的映射事件,你就明白作者的用意所在。
  我们前面也说过,英莲被拐同时暗射崇祯失国和南明永历朝的灭亡,英莲以香菱的名字回归暗示的是永历朝年代的刻度。香菱出现的时候正是薛家出现的时候,被贾雨村判给薛蟠,作者的用意还是在暗射南明的灭亡。南明灭亡是谁造成了,是崇祯帝吗?是,也不是;是朱由榔,也不能完全说是。崇祯帝写小说,当然要说这个罪孽是自己造成的,所以由影射自己的贾雨村出面判决将香菱判给薛蟠,才能使小说的情节继续发展。更何况,这样一个表面风月的故事,不这样写,还能怎么写?

  所以贾雨村就是那个被作者命里注定的一个坏人,或者说是做坏事的作者。为了能够进一步说明贾雨村的影射人物形象,我们需要看一下第四回的回目,“葫芦僧错判葫芦案”。
  按照书中的介绍,贾雨村当初在葫芦庙并非出家,而是没有钱借居庙里,根本不能算是僧人。但作者在回目中却肯定贾雨村就是僧,恰恰说明了作者就是要解开贾雨村的身份,那就是他和甄士隐一样都是僧人。
  014
  日期:2017-06-21 19:33:22

  《红楼梦》之所以被称为奇书,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该书极为强烈的暗示技巧和逻辑能力。书中的和尚、僧人到底和崇祯帝有怎样的联系,难道就因为他们都出家了,就因为宝玉的玉是和尚幻化变成的?当然不完全是。
  佛教分为大乘派和小乘派。大小乘之间的最大不同,就是大乘认为只要潜心修佛,人人皆可成佛,这是大乘佛法的基本教义之一。
  《红楼梦》书中的僧也是取大乘人人皆可成佛之意完成了僧人与崇祯皇帝之间的对接。
  第50回,宝钗制灯谜: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檀、梓都是木材,第一句显然指的是工匠们用工具雕木,第二句紧承第一句说明这个东西不是堆成的,是雕刻而成的。第三、第四句明显说这个物件不是佛塔,也不是佛塔上面的铃儿,但和佛有关系。谜底就是佛龛。如果有机会到著名的佛寺去看看佛像两旁那些木雕的佛龛,就知道这个谜语写得非常形象。
  “龛”字的本义是“龙的样子”。按照大乘的说法,人人皆可成佛,那么僧佛和佛龛之间的连接就是:《红楼梦》中的僧佛隐含的意思就是他们是皇帝(龙),是天子,所以即使贾雨村根本不是葫芦庙的僧人,书中也说明他是葫芦僧就是这个道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