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密码——看崇祯帝与吴梅村的灌溉之情》
第7节

作者: 木易201702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果你不能同意本书的时间点是跳跃和重叠设置,并且时空瞬间转换,这本书真的就没有办法读懂,因为它就是这样写的。其实作者取名《红楼梦》也是指这本书就是按照梦境的样子去写。梦中的时间、空间、人物都是跳跃和瞬间变化的。

  当然作者还是很负责地在第一回就给读者讲得很明白:癞头和尚对石头说: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正是暗示作者的写作方式。
  英莲被拐,甄士隐被岳父欺诈,最后家破,出家,正是崇祯帝遭遇的浓缩版故事。士隐跟着跛足道人走了,走的时候一句“走吧”,水到渠成自然至极之态如倦鸟归林,照应了《红楼梦》曲子第十二首《飞鸟各投林》。至此,士隐与僧道合体,完成了自己的角色使命。
  士隐走了,雨村的故事刚刚开始。雨村求官得官,人生赢家,衣锦还乡忘不了“巨眼英豪”,那就是频频回头的士隐之婢女—娇杏。
  日期:2017-06-10 20:38:43
  正如前面我们所说,在第一回除了交代写书的时间、地点等必要的信息之外,作者真正着眼的是“灌溉之情”。没有作者现实生活中的灌溉之情,也许就没有《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就没有崇祯帝劫后余生。今天的我们也不可能会有机会欣赏《红楼梦》了。
  灌溉之情既是本书写作的必要条件和起因,也是此书得以成功和流传的基本条件。还是让我们详细地了解一下两位作者感人的故事吧。
  吴梅村,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吴梅村崇祯之年考中秀才,崇祯三年(1603年)中举人。崇祯四年23岁时参加会试,获得第一名。廷试中又一甲第二名连捷。当时有人怀疑有舞弊之嫌,主考官遂将吴梅村试卷送崇祯帝御览。崇祯帝看后大加赞赏,批了八个字:“正大博雅、足式诡蘼”,非议得以平息。从此吴梅村声名鹊起,官阶节节高升,进东宫讲读,迁国子监司业,人生辉煌、成功至极。吴梅村从此也对崇祯帝怀有刻骨铭心的知音之感,栽培之情。

  吴梅村大约应该是在崇祯16年辞官,1644年国难时,吴梅村在江苏老家。
  在书中的灌溉之情是这样的:“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绛珠草:朱玉之草木,朱由检。林黛玉“玉带林中挂”之带中一木也。另外一木是谁?
  日期:2017-06-12 18:34:44
  其实大家也应该猜到了,秦可卿之《海棠春睡图》那里:

  海棠(苏东坡)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大明的事业就像月转廊那样,转到了朱由榔。黛玉就像一条玉带连起来朱家子孙中的木子(字)皇帝。(本书中用木子称呼朱由校、检、崧、榔是为了切合“李”字,特注)
  脂批在这里写了这样一句话:“绛珠,血泪乎?”当然是血泪。失国皇帝崇祯之血泪也。李贺,唐朝著名诗人,也是李唐皇朝的子孙,在其作品《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句著名的诗句“忆君清泪如铅水”。此“血泪”和“铅水”真有同工之妙,作者化用也未为可知。
  赤暇宫是什么?南明朝廷。南明已经是半壁江山,“玉有病,玉小赤,脂砚斋批注的很明白了。神瑛侍者是谁?当然指宝玉,。
  我们前面说过,绛珠是黛玉也是崇祯帝,那么灌溉崇祯帝的是谁,是吴梅村,也是崇祯帝自己对大明的热爱之情,所以也是他自己。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势,崇祯帝在逃跑之后能够相信谁?能够放心地去寻找帮助自己的人会是谁?只有吴梅村。也许在国难之前的崇祯十六年左右,吴梅村辞官回家,就是君臣二人所留后路也为未可知。既然当时的北京危机重重,已经不能保住,逃出去再想办法夺回来也是一种选择,而且也许在当时是惟一的选择。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对大明王朝的热爱也是崇祯帝凤凰涅槃再生的动力之一。

  如果是这样,那么书中这个灌溉之情里面便含有了双重的意义。“眼泪还情”令人动容。此刻笔者也泪湿眼眶、感慨不已。
  梅村去世之前之遗言,除了交代后事之外,还说了这样一段话:“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
  从我们所知的梅村经历,“忧”可以理解,“危”似乎不明。如果不是因为掩护崇祯帝、协助崇祯帝,并一起写书,这样的痛苦经历似乎有点言过其实。吴梅村用自己的一生回报崇祯帝,回报哺育自己成长的汉人政权——大明王朝,最后一刻还用自己的葬礼昭示《红楼梦》的存在,可谓拳拳忠心,天地可鉴。
  《红楼梦》就是这样一本书,一本描写末代皇帝“从龙变成虫”的痛苦过程。当我们在书中看到崇祯帝说:“大师,弟子蠢物”,脂批连说:“岂敢、岂敢”。你就能想象君臣之间合作的情形与礼节。
  日期:2017-06-13 19:31:08
  第二回:
  在演说荣国府之前,作者在惜墨如金的《红楼梦》中,用了将近两页的篇幅详细说明了雨村寻找、迎娶娇杏的过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其实作者是在讲吴梅村在弘光朝出仕的时候寻找逃到江南的崇祯帝的过程。崇祯帝能够安全地逃到南方不能不说是幸运的,何况“杏”在《红楼梦》书中意义还有很多。我们随后再讨论。
  雨村与娇杏的结婚既说明梅村和崇祯帝从此联手抗清复明,也是二人开始写书的隐喻,所以时间快速到达酝酿写书的时候。作者几笔交代之后雨村就来到了一个“茂林深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叫做“智通寺”林、竹、隐三字分别含有黛玉之木、朱明之珠、士隐之身的寓意,作者写得非常明白,只要神思相通即“智通”就能看懂。
  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此对联意思明显,寓意人生终不能随心所愿。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脂批这句话:“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可见批书人即是作者,同时也是宁荣府中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