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故事——在悖论中前行》
第25节

作者: 江湖小片
收藏本书TXT下载
  若问电磁场最初是如何形成的?我想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要追溯到宇宙初始那一刻(假设宇宙真的起源于“大爆炸”),因为唯有那一刻一切——时间、物质——都会被格式化。至于后来怎样?我想这可能正如菜市场,其实世上本没有菜市场,买菜卖菜的人多了也就形成了菜市场!

  日期:2017-08-15 19:30:21
  第二十二回:寻找电磁波
  如果麦克斯韦的生命再延续十数年,可能他会死得更加宽慰!在他去世的第11个年头,德国人赫兹提他找到了传说中的电磁波。
  赫兹(Hertz,1857-1894),生于德国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从小就有很高的天赋,上大学后,他是两位物理学大师基尔霍夫(Kirchhoff,1822年-1887)和亥姆霍兹(Helmholtz,1821-1894)的学生,赫兹1880年获得博士学位,1885年,赫兹去一个偏远地区担任某所大学物理教授。这是一个很小的学校(不是指占地面积),小到连政府给的教育经费都少的可怜。和法拉第一样,赫兹秉承着“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的原则,一点一滴地造出精密的仪器。这让学校一位老教授看在眼里、喜在心间。他请赫兹家坐,并把自己的女儿介绍给赫兹。赫兹经过3个月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了伊丽莎白小姐的芳心,从此王子和公主过着举案齐眉的生活。

  那时节依然是牛顿力学统治的天下,很多哲学思想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超距理论自然不用说。以至于当法拉第的“场”概念出现时,很多有威望的哲学家认为:一切不以牛顿为基础的科学都是对牛顿的亵渎——牛顿早已被神话了。起先赫兹在二者之间不置可否,但是他想超距虽不能验证,若能找到传说中电磁波,孰是孰非自会一目了然。
  曾在大学时期,亥姆霍兹就建议和鼓励赫兹研究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一晃多少年过去了,那个在实验室徘徊的形单影只的书生身边早有佳人相伴。他的妻子也是位“贤内助”,对丈夫的事业无条件支持。新婚刚过不久,赫兹在赫兹夫人的鼓励下,又开始在实验室流连忘返,此时他也重启了当年的寻找电磁波的计划。

  说来也巧,1885年的某天赫兹在做实验,实验需要两个感应线圈,二者彼此绝缘。当他对其中一个线圈输入电流时,意外地发现另一个线圈产生了电火花,他想起麦克斯韦的话:电火花产生电磁波。
  电火花怎么产生电磁波呢?电火花是当高压击穿绝缘介质(如空气)的时候而产生一种现象。在实验中,用高压击穿电容就可以产生电火花了,当电容被击穿一瞬间,电荷会在电容的两个极板上来回震荡,形成变化电流,电场和磁场就产生了,如此一个电磁波发生器就搞定了——赫兹将其命名为“震荡偶极子”。
  现在赫兹需要一个电磁波检测器来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又怎样验证呢?共振!必须是共振,只有共振(电磁共振叫“谐振”)才能搞明白到底是超距还是电磁波。如果是超距,那么发生器和检测器之间的作用只和二者距离有关,而与检测器的固有频率无关;如果是电磁波,则与发生器频率与检测器固有频率有关,而与二者距离无关(至少不是主要因素)。
  赫兹用一个回路断开的金属环,一边连着一个小金属球,如果产生谐振,小球之间也会产生感应电压,进而产生电火花,这就是检波器,赫兹将其命名为“共振偶极子”。
  当发生器线圈的开关断开时,线圈对电容充电,当电容电压达到高压时,会击穿空气,产生电火花。然而却什么都没有发生,赫兹进行了无数次实验,甚至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甚至有时候会怀疑麦克斯韦理论的正确性,好在他坚持了下来。

  1887年的某天,赫兹依然和平时一样做起实验,当他对震荡偶极子输入一个更高压的电流时,在暗室的共振偶极子突然产生了微弱的火花。赫兹通过调节共振偶极子的位置,会发现小金属球之间会不停的闪着电火花。
  完美!赫兹用这个简单的实验为人类第一次找到了电磁波。尽管和现在的手机一类设备相比,赫兹使用的是寒碜了点,但从此人类即将告别 “通信基本靠吼”的年代,去迎接新的通讯时代的到来。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壮举,将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1赫兹即为1秒中重复的次数。
  1887年,赫兹将实验写出论文,邮寄给恩师亥姆霍兹,此后他又马不停蹄的做实验,确认了电磁波的衍射、干涉等特性,而且证实,电磁波也是横波。
  日期:2017-08-15 22:16:55
  还有个问题,麦克斯韦根据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预言光就是一种电磁波。这个预言也被赫兹证实了,那么赫兹该怎样测出电磁波的速度呢?测量光的那套肯定不行,因为实验中的电磁波是眼睛看不见的,但是可以理论推导。根据波速=波长×频率,如果知道电磁波的频率和电磁波的波长就可以了。

  第一步:根据电磁理论,计算出电磁波的频率(高频电磁波,赫兹前期实验失败主要在于频率不够高。)
  第二步:用驻波原理。赫兹在电磁波发生器正前方的墙面上覆盖了层锌版,当电磁波到达锌版时会产生反射。相当于两个电磁波发生了干涉一样,调节好锌版的位置,会产生驻波。
  第三步:把检波器固定在轴上,移动检波器,在有些地方不会产生火花、而在有些地方电火花较为明亮。(波峰与波谷相遇产生驻点,电势差总数为0;波峰与波峰相遇或者波谷与波谷相遇,电势差最大,电火花最明亮)。测量相邻同属性点的距离,便可推算出波长了。
  这个方法可以得出电磁波的波长,但是却不能用于测光速,因为实验中高频电磁波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频率小很多很多,所以检波器移动距离可以以“米”计算,倘或是光波,检波器的移动距离在几微米,显然是无法测量。
  测量后,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相同,麦克斯韦的预言再一次被证明。同时赫兹也论证了光的速度与光源是否运动无关。
  1888年,赫兹将这些成果总结在《论动电效应的传播速度》一文中,成为近现代科学史上一座里程碑。如果将电磁学比作一座大楼,库仑、奥斯特、安培等人是地基,法拉第是支柱,麦克斯韦是封顶的人,而赫兹就是将这座大楼装修好免费送给千家万户的人。可惜,天不假年,1894年元旦,赫兹因为血中毒逝世,享年37岁。他死后的第三年,电磁波开始用于通讯,距离为2公里;他死后的第七年,第一份无线电报穿越大西洋到达美国;他死后的第79年,第一个无线电话(手机)诞生;他死后的第102年,WiFi技术开始申请专利。如今,我们进了这座拎包即住的大楼里,就再也出不来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电磁波终于见证了麦克斯韦的伟大,当人们开始对此高山仰止之时,牛顿也悄悄地走下了神坛——牛顿也是人,尽管他曾如神一般地存在过。还有件事,是不得不提的。1887年赫兹为了证明电磁波的波动理论时,用紫外线照射锌球时,非常容易产生电火花。他只对原理进行了猜测并把他记录到论文里。有趣的是,这个现象将会证明麦克斯韦的预言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