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钤山青藤记》
第18节

作者: 枕岫凭潇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7-24 09:47:23
  第五回  上清问道 (3)
  严嵩笑道:“娃娃,在读书么?”
  “爷爷在教我识字。”那男童答道。
  严嵩点点头,正要再问。此时,那老翁从屋内端着两个粗瓷大碗出来,对严嵩道:“只有两碗白水,怠慢了,请老先生莫怪。”
  严世冲看那粗瓷大碗,眉头一皱。严嵩赶忙向他使个眼色,然后对那老翁道:“谢过老丈。”说罢,举碗仰头便饮。
  那老翁道:“老先生不似本地人氏。”
  “老朽的确不是本地人氏,来此访友,途径这里。”严嵩答道。
  严嵩看看那男童,问道:“家中只你祖孙二人么?”
  那老翁点点头,叹道:“只有我祖孙二人了。我儿和儿媳已不在世。”
  严嵩疑惑地望着那老翁。
  老翁又道:“我儿和儿媳与几位乡亲做些小本生意,去福建收些茶叶回来售卖。哪知去年去福建时遇到倭寇兴风作浪,我儿和儿媳便死于倭寇刀下,只有一位乡亲侥幸逃脱,回来将这噩耗告知老汉。”
  说罢,那老翁声音哽咽起来。严嵩听罢,低头不语。
  那老翁忿忿道:“朝廷无能,黎民遭殃。听闻那倭寇,每每只是小股骚扰,少则几十人,多不过几百人。朝廷纵有雄兵百万,又能如何?酷吏横行,只知升官敛财,哪管百姓死活!”
  严世冲听到此处,正要发怒,严嵩赶忙扯了严世冲的衣袖,而后对那老翁道:“听老丈言谈不似山野农夫。”
  那老翁答道:“老汉曾在县学做教书先生,教授几个童蒙。”
  严嵩点点头,问那男童,道:“娃娃,现在读书,将来做什么?”
  那男童朝严嵩笑道:“爷爷教导,要我发奋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严嵩听罢,苦笑一声,而后向那老翁拱手道谢,便与严世冲走出院子。

  严嵩若有所思,严世冲看出,便问道:“父亲,那老汉分明是刁民!出言不逊!诽谤朝廷!父亲息怒,孩儿回去…。”
  “冲儿!老夫并未恼那老汉。只是适才那祖孙读书的场景令老夫想起许多往事。想当年,老夫幼年时,我父也是如此悉心栽培,望我成材,而后才可…。”严嵩向四周张望一下,便不再言语。
  “父亲,孩儿知道父亲所指何意。”说罢,严世冲与严嵩父子二人相视一笑。
  严嵩忽作沉思,轻叹道:“冲儿,老夫此番离京入川,借机来访故友。老夫与那三清子许久未见,昨夜与他长谈,老夫颇有感慨。”
  “父亲,三清子乃得道高人,想必是那道家高论令父亲心生感慨吧?”严世冲道。

  “哈哈!”严嵩笑道:“非也!倒是老夫昨夜被三清子好生教训了一番。”
  严世冲疑惑地望着严嵩。
  “世冲!许久无人与老夫如此对话了。老夫心下反倒畅快许多!内阁首辅…。哈哈!天下多少读书人寒窗苦读,盼它日考取功名,出人头地。 做官如何?做大官又如何?朝堂之上,哪个敢对老夫不敬?哪个不惧怕老夫?可老夫心中却深感孤寂…。冲儿,老夫倒真是羡慕那三清子,隐居世外,潇洒自如,逍遥快乐!”
  严世冲茫然不解,严嵩笑道:“冲儿,你不会懂的!哦,时候不早了,回去吧。”

  严家父子二人沿原路返回上清宫。严嵩询问小道童,得知三清子正在迎仙阁,便信步前往。
  那三清子正在迎仙阁中打坐,见到严嵩,忙施礼,笑道:“阁老!”
  严嵩还礼,道:“三清子,独自在此悟道,真是清静逍遥。这鹤鸣山确是世外仙府,老夫好生羡慕。”
  “阁老,这鹤鸣山乃东汉时张道陵尊老子为教主,在此立教。相传唐末杜光庭,北宋陈抟皆在此修炼,确是我道家仙府。这天柱峰上风景异常秀丽,阁老,贫道带你游览一番吧。”
  严嵩欣然应允,随三清子沿迎仙阁前的青石小路信步而游。两旁悬岩绝壁,树木葱郁,清涧沿石而下,山风拂过,阵阵水气扑面,好不惬意。
  “老夫曾闻,那老子后人李傕隐居于此山,养鹤为伴,弈棋悟道,山下时闻鹤鸣,故此地名为鹤鸣山。”严嵩道。

  “正是!”三清子点头道。
  此时,三清子向不远处一处岩石一指,对严嵩道:“阁老请看!”
  那石上有诗:三丰隐者谁能寻,九室云崖深更深。
  “阁老,相传此诗乃张三丰张真人所留。”三清子道。
  严嵩来了兴致,听三清子继续讲。
  “相传本朝成祖皇帝慕道,听闻张三丰在此修行,便亲书一道御旨,遣龙虎山吴道士来此迎请张仙师。但吴道士未见仙师,便在此修建这迎仙阁,以期能在某日相遇。仙师一直避而不见,却在石上留下那两句诗。”三清子道。
  严嵩手捻须髯,正听得入神,忽见三清子不知何时在道旁一青石上已盘腿而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