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男人的相亲纪实》
第12节

作者: 陆上海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关于Y美女,最后要说的是,无论如何,人家是主流人群,我以为的,在他们的世界里不太可能实际发生。暑假还见她在马尔代夫晒太阳呢,那段时间我因为家人在各大医院来回奔波,还在为生存而窒息。想到这里,请各位看官忽略我上述感慨,屌丝终归是屌丝,我也就不删除调整了,本来也只为博大家一笑。

  本章最后,再讲位和我有些联系的小故事。X女士是位警官,而且是位真正的刑警,小我五六岁的样子。独生女儿,父亲国安厅中层领导。微信名字叫大小姐。哈哈,可以猜测,脾气不小。
  X女士是离异后搬到我家附近的,她妈妈与我住同栋楼。不知道怎么,她妈妈对我印象还好,给她推荐了我。当然,我并不知道。但这难不到一位刑警,她主动就加了我的微信。作为邻居,我当然通过。何况,这是现管啊。
  她的前夫也是丨警丨察,不过是高速交警。聚少离多,长期在外工作,很快他前夫就与一名女同事好上了。她这个大小姐当然吵过也闹过,但居然为稳定家庭,她要了两个孩子,都是儿子。即使这样,也没能保住家庭,她们还是离了。据说,她前夫也是付出了失去提拔的代价,但娶了新欢,并当年又有了孩子。感觉的出来,她找对象,有很大部分原因,是为了证明自己,甚至说,为出一口气。她这口气憋了多年,爆发我猜测会很可怕,何况人家真的有枪!

  我当然希望认识一位刑警朋友,何况大家都是邻居。但我清楚,这不太可能,或许她以为我是半个成功人士,能够勉强让她出那口气,但我知道,希望破灭,那口气出一小部分在我身上,我也吃不消哇。她见我一直没有实际追求的意思,很干脆删除了我。当然,这也符合她的脾气与我之前的判断。
  她当然算是主流人群,但她的个性确也与众不同。终归我知道自己的实力,远远不够加入主流,与其被藐视,不如保持距离。
  顺便讲下真实的一次经历。某天无事,我叫上另一位关系很好的邻居(男,与我同龄),去找X警官吃饭,因为是中午,她说叫上她的同事。于是一群警花和我俩去了酒店。全程,那些少丨妇丨警花没一位拿正眼看过我们,她们一直在议论,什么时候送孩子出国比较好(都是党员,怎么就不打算让孩子建设社会主义呢),是初中就出去适应呢还是高中毕业再走。就这个问题,她们展开了激烈的探讨。我和我的邻居默默吃菜。要提到的一点是,我那邻居朋友刚换的雷克萨斯RX450,混合顶配。哈哈,要是开自己的破尼桑来,怕是在警局门口,人家就不会上车了。

  这个故事没有什么,只说明一下,看不见的阶层真的实际存在。
  日期:2017-11-06 20:21:07
  婚恋中主流的选择及阶层的个人思考
  先说句题外话,本人处丨女丨座,理性,挑剔,偶然啰嗦。

  回到正题,近日有几位朋友相聚加好友,一则催更,二则探讨。十分欢迎。特别是谈到本人所提之主流阶层的婚恋选择问题,各位都有不同的看法,这十分正常。
  自古至今,我们伟大的民族依然是精英型社会。之所以说是民族,没说是国家,有些历史观的朋友应该很明白我这么说,会更准确。比如说,元朝其实就不是中国,但为了历史的延续性,我们还是把他也归为了中国的历史,但起码,元不是中华民族的政府(清朝初期也不算,但满族彻底接纳并融入了汉文化,也正因为所以延续了两百多年)。印度也是典型的精英型社会。(网上很多朋友骂朝鲜吹嘘,曾经我国东北甚至江浙都是他的领土。这其实也没啥好说的,中原政权吞并了朝鲜,他也可以说中原都是朝鲜的领土了。这和元朝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如果我们要欢呼成吉思汗是我们的伟大领袖,那就没资格嘲笑别人!)

  还是说精英型社会,本人浅显的理解,就是,少数人,少数精英阶层,在统治与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绝大多数人民,其实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与我们从小学习的观念完全相反。一个袁隆平,让我们彻底没有了粮食危机。没有他,多一亿农民也是没有用的。说的玄乎一点,没有他与三钱等人,个人认为,政权坚持不到今天。
  亚洲大多数是精英型社会,也许同是儒家文化圈的原因吧。愚民政策个人觉得是主要原因。我们的精英还是在主流阶层,在公务员队伍内。再不舒服,这也是事实。君不见,即使是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很多也是公务员队伍出来的。

  说了这么多,就想表达一个观点,不管你服不服气,开不开心。体制内的优越感,是有底气与原因的。本人不是体制内的,更是厌恶愚民政策与洗脑教育。但现实是,在完全掌握了近乎所有的资源后,主流阶层的思考方式与思考惯性,绝大部分都是现实中成功的。比如说,多年前,本人就认为房地产经济不可能持续下去,但现实一再证明,我是错的。
  体制内的人士,在婚恋中的优先,当然也是体制内的。至于有朋友与我商榷,现在他们也有更广泛的选择考虑,这个是事实,但仍然不是主流。或者说,在保障了他们不会被体制所抛弃的前提下,又或者,他已经是体制内的边缘人了,心灰意冷。呵呵,这么说,不厚道,但更真实。上述那么多界定,也是为了证明与理解如此所说。
  在实际生活中,体制外人士,当然不至于排斥体制内的。但这就要求体制外的人士自身必须是精英了。比如说,一定级别女官员,只好找名医或者教授了。在体制内,她不好选择了,级别低了,女高男低很难凑合。体制外,与大老板结合又让彼此被人怀疑,高知才是最好的选择。找普通人?那不如单身。如前副总理。
  精英型社会,也是因为如此,精英更为牢固。因为他们还拥有了更优越的教育资源。寒门贵子,只会更加稀有。阶层的固化与撕裂也就更为严重,直至下一轮的改朝换代。自古我们都没出这个轮回。
  扯远了,但婚姻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合,在选择的时候,与这些现实的存在是不可能分开的。在德国,女市长的丈夫,可能就是一位工厂的工人。在天朝,不可想象。
  黑格尔说,存在即是合理。那我们只好各安天命了。婚姻本身,在当今社会,就是两个家庭的组合,而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组合。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更是如此!高攀,会很累。低就,也不见得就有好的结果。所谓的凤凰男,不就是最好的控诉吗?既然我们走不出大环境的更迭,那自古的门当户对,就是正确。爱情至上,逃不出人情世故,逃不出柴米油盐。你我皆凡人,你说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