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下,压轴的人还没到呢。”韩老板笑着说。
这时,客厅的大门也正好是打开,一个男人迈着狂拽的八字步走了进来。
“说曹操曹操到!”虎哥兴奋的说。
眼看那个进来的男人年岁也不大,估计也就二十七八,穿了件黑色的开衫,长发扎着个马尾,一脸桀骜之色。
“让我隆重介绍一下,我们典当行的首席鉴定师,宝眼小马哥!”虎哥带头鼓起了掌。
然后我听见身边的人在议论说:“那个就是马大宝,行内都叫他宝眼,绝不是徒有虚名,那双眼,观物识宝真的是厉害!”
我心想着那这个马大宝叫什么宝眼,听起来好别扭,还不如叫马眼呢。
鉴赏开始,韩清秋和虎哥担当主持人,一个人美,负责衬托宝贝,一个会逗乐,负责暖场。
“先从哪一件藏品开始呢?”虎哥看着长桌上一个个金光闪闪宝贝。
“那就先从这个看起来很奇怪的枣红色小盅开始吧!”虎哥伸手指了一下。
我的嘴角抽搐了一下,心想虎哥怎么一上来就挑中我的东西了。
“这是个嘛玩意儿?”一个高个儿中年人问。
我看着那个高个儿中年人,笑了一下,说听您这口音是天津卫那片的人,那您还能不认得这个东西?
中年人又是仔细看了一眼,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那这位先生也别急着说出来,我们再问一下,其他的藏友有没有知道这个物什儿是什么的?”虎哥急忙抢着说。
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摇了摇头。
看在座大家的表情,应该只有那个小马哥和唐老爷子看出来了,不过他们也是没开口说。
虎哥笑了笑,说大家都不知道吗?巧了,我知道!
我心想虎哥你也别得意,你这个半吊子,我不是提前告诉你的话,你肯定也是不知道。
“我感觉像是个椿杵子。”一个人说。
“不对,我感觉像是个苗寨的蛊盅。”另一个人说。
我看着那群彼此讨论着,但都是和正确答案风马牛不相及的藏友们,心想这个鉴赏会有大拿,但只有几个,普遍还是麻瓜愣头多。
“这是个葫芦。”一个清脆的声音突然响起。
大家诧异的看着说话的人,有一个人问:“这哪是葫芦?葫芦不是像哑铃一样的形状吗?这东西就是一个圆形的榆木疙瘩。”
“这是个蝈蝈葫芦,旧时北京和天津卫地界的顽主喜欢斗蛐蛐,用这个来蓄养鸣虫。”
“看这雕纹和成色,应该是晚清的物件。”
我惊讶的看着说话的人。
不是别人。
正是韩清秋。
“那一个养蝈蝈的物件,又是晚清的东西,估计是值不了几个钱吧?”一个藏友问。
“晚清年间的东西不值钱,蝈蝈葫芦也不值钱,但这个蝈蝈葫芦不一样。”韩清秋瞥眼。
“表皮光素无花纹,葫芦口边沿有糠胎,再看镂空蒙芯的规则形状,还有葫芦上独特的纸纹印记……”
“这是三河刘的牙口葫芦!珍稀程度和价值,不用我多说。”
韩清秋的语气有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愣头藏友们呆呆的看着韩清秋,估计他们听不懂那些术语,也不知道三河刘是谁。
而我却是彻底被韩清秋震惊了,她的年岁估计也不比我大多少,可这眼力和见识……我怎么感觉比我还厉害。
大多数藏友对于古玩宝贝的来头和渊源,都是不关心。
同为俗人,他们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所以异口同声的问了出来。
“那这东西值多少钱啊?”
韩清秋撇了下嘴,没有回答那些愣头藏友们的问题。
我想韩清秋心里想说的,肯定是一个“俗”字。
这时,唐老爷子也是走了过来,拿起了那个蝈蝈葫芦,捧在手里仔细的查看了一番。
“确实是三河刘的手笔,韩老板,想不到您女儿不仅人漂亮,肚子里的墨水也是一点儿也不少啊,还有着一双慧眼,老头子我这双老眼还没看清这个物件儿呢,她就把这物件儿的来历特点全都说出来了。”唐老爷子赞赏着对韩老板说。
一旁站着的韩清秋,即使是听了唐老爷子的夸赞,还被客厅里的其他人报以惊艳和仰慕的目光之时,却依旧是一张冰山脸,完全是宠辱不惊的模样。
“三河刘乃是京津地区制作葫芦的传奇匠人,他经手制作的葫芦个个是极品中的极品,数量也肯定是极为稀少,即使是清末和民国年间,保存的三河刘葫芦就已经十分稀少了。”
“而且在当时,谁有一只三河刘葫芦,都是能在茶楼酒肆里炫耀的,放到百年后的今天,这个葫芦的珍稀价值,就不必我多言了。”唐老爷子说。
不得不说,唐老爷子还是有水平的多,短短几句话,立刻就让在座的愣头们明白这个葫芦的来历和珍稀程度了。
不过愣头们果然还是更想知道刚才那个问题的答案。
“那到底是值多少钱呢?”
“按照收购价来说的话,我估测应该是十二万到十八万之间。”唐老爷子说。
“不过我的意思并不是上到十八万封顶,蝈蝈葫芦这种东西,毕竟是顽主们的爱好,三河刘蝈蝈葫芦又是可遇不可求,这物件如果好好磋商后再出手的话,价格会更喜人。”
藏友们听了后,也是赞叹了一番,这个价钱对于他们大多数人来说也不算太多,可这只是小小的一个葫芦,又不是玉器瓷器那样的俏货,能值这么多已经很了不得了。
“好,谢谢唐老爷子掌眼估价,那么在场的各位藏友,有没有对这件三河刘蝈蝈葫芦动心的?”虎哥问。
有一位山东的藏友举起了手,说虽然他不想要,但是他有一个朋友特别好这口,想提前帮他预定一下。
“可以,等鉴赏会结束了找咱们店里的工作人员登记就行,接下来,让我们赶紧去看下一件宝贝吧。”虎哥说。
我心里很是兴奋,出货的事情居然这么顺利,光是藏友们过过眼,就有苗头了,不用等着再放进典当行柜台里干等了。
而大家的目光也是跟着虎哥和韩清秋的步伐,落在了下一件藏品上。
这件藏品就不需要大家去猜是什么了。
放在一层红布缎子上,白如羊脂,白玉无瑕。
是一块还没有经过雕琢的天然美玉。
“啊,这块玉,看起来……是什么品种,唐老爷子,还是您来讲吧。”虎哥也自知玉石鉴赏可是得真行家来。
有句话说的好,三百六十行,古玩为王。
可在古玩行里,又有这么一句话。
书画为王,玉瓷为皇。
意思无比的清楚,尤其是玉石,这种东西和大多数文玩不一样,它本身就是属于和黄金一样的稀有物,是永远不会贬值的,几乎不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也自然是大多数藏友的青睐首选。
所以,在一块手心大小的玉石里,乾坤奥妙可就大了,以假乱真的赝品也就多了,同时也是最考验行家眼力的物件,稍有不慎,可能就打眼了,然后身败名裂。
这也是时至今日,赌石活动频繁存在的原因,让一夜暴富不再是梦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