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二十岁的时候,举孝廉为郎,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举孝廉是两汉选举官吏的制度之一,意即推举孝子、廉洁之士出来做官。但后来逐渐变了味道,成了变相的“任子”制。荐举被官僚和世家大族所把持,你推荐我的子弟,我推荐你的子弟,互相吹捧,毫无德行的人都被举为孝廉,所以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讽刺。曹操以“孝廉”进阶,只是一种形式,真正起作用的很可能是他的家庭背景。
郎,指郎官。汉代,不管是“任子”还是举孝廉或举贤良,第一步都先为郎。郎是郎中令的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载:“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按照规定,郎官任满,即可派出为县令、丞、尉。
尉是掌兵事、刑狱的官。秦汉时,在中央,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辟,卫尉掌宫门屯卫,此外还有中尉、都尉、校尉等等。在地方,郡有郡尉,县有县尉。《汉书·百官公卿表》注引应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官悉以为尉。”就是说,称“尉”的官很多。据《后汉书·百官志》载:“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但实际上大县还不止二尉。洛阳为首(都)县,因此置四尉,分为东、西、南、北四部尉。北部尉也就是管理洛阳北部地区。推举曹操任这个差事的是当时的尚书右丞、京兆尹司马防(司马懿之父)。
洛阳北部尉是个小官,但曹操却在这仕途的第一站,一鸣惊人,让人刮目相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载:
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悬)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夡,莫敢犯者。
这是一条言简意赅、生动而实在的记载。第一,记录了曹操急于干出一番事业让人看看的心情;第二,反映了曹操嗜杀的性格和令行禁止的主张;第三,表现了曹操不避强豪、疾恨宦官专权的立场。
曹操把皇帝最为宠信的宦官蹇硕的叔父杀了,立即轰动了京师。京师的人们,包括皇帝和一些豪强权贵都知道了北部尉的厉害,从此再没人敢违反宵禁令夜行了。曹操的行动打击了宦官的气焰,宦官们对曹操恨之入骨,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为曹操有言在先,“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宦官们在“咸疾之,然不能伤”的情况下,想出了以退为进的计策,于是共同举荐,说曹操有本事应该升官,从而把曹操赶出了洛阳,“迁为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令”(《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 时在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曹操年二十三【注:《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载:“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曹操在顿丘令任上没有呆住。 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宋皇后被废,其父及兄弟皆被诛。 皇后的兄弟㶏(yīn)强侯宋奇是曹操的从妹夫,曹操因而“从坐免官”,离开了顿丘,颓丧地回到了家乡谯(今安徽亳州)。
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六月, 汉灵帝“诏公卿举能通《古文尚书》、《毛诗》、《左氏》、《穀梁春秋》各一人,悉除(任命)议郎”(《后汉书·孝灵帝纪》)。此时的曹操在家闲居数年博览群书,成为公认的有学问的人,因而“以能明古学,复征拜议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议郎是个秩比六百石的闲官,“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令所使”(《后汉书·百官志》)。
日期:2017-05-27 12:48:50
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 黄巾起义爆发,“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后汉书·皇甫嵩朱儶列传》)。灵帝慌了手脚,急忙下诏命北中郎将卢植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分路进剿。这时曹操三十岁,被正式授予军职,拜骑都尉,讨颍川黄巾。上文《黄巾起义》曾讲到,皇甫嵩与朱儁讨颍川黄巾军,出师不利,被波才领导的黄巾军打败,包围在孤城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后来皇甫嵩于夜间乘风纵火,黄巾军疏于戒备乱了阵脚,这时曹操正好率兵赶到,遂与皇甫嵩、朱儁合兵,大破颍川黄巾。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曹操被迁为济南相。
汉代实行郡国制,郡直属中央朝廷,国是分封给诸侯王的土地。郡、国是同一级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单位。后来王国势力被削弱,诸侯王不得治理封国,仅食禄而已。因此封国中真正的实权人物是中央朝廷委派的国相。济南国辖境相当于今山东济南、章丘、济阳、邹平等十几个市县。曹操在济南相任上,又干了两件有名的事:
一是奏免贪官污吏。当时济南国有十余县,其县官令长多阿附权贵,贪赃枉法,因为后台太硬,历任国相都不敢管。曹操上任后,一下子就奏免了百分之八十的长吏【《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有人认为“奏免其八”是指免了八个,斟酌前后文意思,应为十分之八】。
二是禁断淫祀。淫者:放纵,过度,失其节制,不合法度。《礼记·曲礼》曰:“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用现代人正常的语言说,就是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刘章是汉高帝刘邦的孙子,因为诛吕有功,被汉文帝封为城阳王。城阳(治今山东莒县)辖今莒、沂南、蒙阴等市县地区。刘章兄弟九人均封为王,其王国封地也都在今山东境内。由于有功于汉,所以在封国内为其立祠。此风一起,诸郡竞相效仿,数百年间愈演愈烈,遂成一害。史称:“奢侈日甚,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
那么为什么历世长吏没有一个敢出来禁绝呢?这是因为要触动权贵和世族,要触动因此而得到好处的一大批贪官污吏和乡绅,还涉及到变易民风民俗的问题。曹操全然不顾来自各方的阻力,捣毁祠屋,坚决禁止吏民祠祀。他的行动也得到百姓的支持,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史载“小大震怖,奸宄遁逃”(《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郡界肃然。
至于曹操为什么大刀阔斧地做这两件事,他自己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得非常明白: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意指隐居)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主要指世家豪族)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
这番话的大意是: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