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纪事——直面当代教育的种种阴暗》
第1节

作者: 中山有秋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5-27 08:48:55
  引子
  “四十年后看现在的教育,会不会像现在看文丨革丨?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这是七月的一个黄昏,当头顶已经荒芜的曹小白悲怆地发出这样的感慨时,云白中学那棵英姿飒爽的刺桐飘下了一片枯叶。随后,像是受到了感召,好些叶子随风簌簌而下。此景让曹小白伤感不已,在他眼里,这些落叶分明就是刺桐的眼泪啊。
  偌大的校园里,姿态各异的树木中,可爱者甚蕃,曹小白对这棵刺桐情有独钟。照理,木棉才算得上是南国“地标性”树种,笔直的躯干,带瘤刺的树身,火焰般红硕的花朵,极具张力和个性。连接大门的主校道两边就有两棵木棉,枝条被刻意修剪成像是张开的手臂,一左一右地伫立在离校门约莫十米远的地方,师生们形象地称之为迎客木棉。校园里最多见的则是细叶榕,在阳光充沛、雨水充足的珠三角,这种可以独木成林的树,长势近乎疯狂,即使经常被截枝仍不管不顾地生长,撑起一大片绿荫。玉兰树花色洁白,花香馥郁,芒果树则有诱人的累累硕果,它们似乎都更具实用价值,但曹小白都并不喜欢。

  他就是偏偏钟情于这棵刺桐。
  起初,教学区大院内同时移栽了四棵高大的刺桐,都被种在一个圆形花坛里,树下是一大片丹顶红。很快,其中的一棵水土不服,枯竭而亡,一棵细叶榕取而代之。一年后,另一棵被雷劈中,惨遭灭顶,空出的地方又种上了一棵细叶榕。又过了两年,第三棵遇到虫害,一命呜呼,从此,大院内有了第三棵细叶榕。老师们都说,剩下的这棵刺桐怕也去日无多,没曾想,它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枝繁叶茂,蔚为壮观。

  这棵小强一样坚韧的刺桐,树型亭亭如盖,枝干遒劲发达,四时景致不同。校园里的树木大都四季常青,让人难以感知季节的更替,唯有这棵刺桐能在四季不明的南国还能变幻多姿,着实难得。每天回到学校,曹小白总要从树下经过,深情地凝视几眼。每次长假归来,他必定会第一时间来到树下,静静地看着它,欣赏它绰约的风姿。每每迷茫困惑的时候,他就会来到树下,像跟老朋友聊天似的说说话。人心隔肚皮,他觉得唯有对着这棵刺桐方能撕下面具,畅所欲言。自从有了微信,他就经常为它拍照,并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观感。他总觉得树亦有魂,而他和这棵刺桐,仿佛心有灵犀。如今,已经被分流到其它学校的他结束了这里的一切,即将告别奋斗了整整二十年的地方,心里满是不舍,而最为难舍的竟是这棵刺桐。

  他拿出手机,拍下几张照片,然后立即发到微信中,同时留言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他的心里除了离别的惆怅,还有种种难以名状的苦楚,而这些苦楚,那些高高在上的当权者是无法体会的。他们大刀阔斧地推行着各项改革,自以为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哪会想到那么多默默奉献的一线教师却因为他们的决策经历了一番又一番阵痛?

  痴痴地看了一会儿他视作知音的大树后,曹小白弯下腰捡拾起一片枯叶,轻轻地将它放入裤袋,黯然离去。
  宽敞的主校道两边各有两排阅兵式似的南洋杉,这些微微倾斜的树高耸齐整,针状的细叶呈现出深邃如海的墨绿,烘托出一种阴郁凝重的气氛。两边的南洋杉都夹着约两米宽的红砖甬道,左边的那条通向停车场,曹小白踏上了这条甬道,远远地,他看到自己的那辆黑色别克小车孤魂野鬼般地停在那里。
  几只不知名的黑色大鸟在树梢不安地飞腾着,不时发出凄厉的叫声,四季桂扑鼻而来的花香,浓得好似化不开的离愁别绪。
  暮色渐沉,他缓缓地走在这条幽暗的林荫小道上,像是在穿越时空隧道。此时,在云白中学二十年来的种种经历电影般一幕一幕浮现于脑海……

  日期:2017-05-27 08:50:19
  第一部 应试之殇
  (一)
  “中国的当代教育只有教学,不对,连教学都快没有了,只有应试。”
  十多年前,当曹小白第一次从语文科组长叶兆强的口中听到这句话时,意气风发的他觉得叶老师多少有点危言耸听。
  叶老师就快退休,头发早已花白,而且稀稀疏疏,就像一块贫瘠的土地上长出来的一小撮荒草,很是沧桑。
  曹小白不想拂了他的意,伤了他的心,只浅浅一笑,说道:“叶老师,你明年就可以过上轻松写意的退休生活了,我好生羡慕!”
  “傻小子,我教了一辈子书,到头来一事无成,一片茫然,有啥好羡慕的!”叶老师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苦涩的笑意。

  后来,曹小白无数次回想起叶老师的这句话,特别是在他为了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焦头烂额之时。渐渐地,他认同了叶老师的话,甚至觉得这简直就是至理名言。
  日期:2017-05-27 08:51:01
  (二)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毗邻港澳的珠三角,这片曾经的南蛮之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闹与繁华。无数怀揣梦想的人如过江之鲫加入南下大军,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人口大迁徙。
  几近失控的人口增长速度使很多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新学校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由于本地人愿意当老师的少之又数,而那些已经拿起教鞭的,又常常会因为挡不住诱惑纷纷下海经商,导致教师岗位奇缺。趁此良机,一大批渴望改变命运的内地教师成功出逃,很多应届毕业生也成批成批地被招聘过来。就读师范大学的曹小白就是其中的一员。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不会讲粤语,只能用带着各自家乡口音的普通话交流,南腔北调,相映成趣。他们时不时会讲几句蹩脚的粤语,或是在普通话中穿插一些粤语,感觉都颇为怪异。他们见面后喜欢阴阳怪气地问,“你老家系边度?”“你点解跑到广东来了呢?”他们还经常会问,“你父母还健在吧?”“今年春节你回老家吗?”他们饮食习惯不同,着装风格有别,思想观念各异。他们常会联姻,他们的孩子往往难以确切地回答自己是哪里人,也很难学会一种地道的方言。他们远离家乡,对乡音、乡土越来越陌生,又无法融入本地人的生活圈子,在文化属性方面找不到归宿,搭建不起夯实的精神家园。他们聚在一起,互相包容,不断融合,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学家将他们称为新客家人。

  云白中学就聚集了一大批新客家人。该校坐落于经济强镇云白,当地人简称为云中。
  云中依山傍水。

  学校后面,凤山静如处子,娟秀而妩媚。隔着门前的那条大马路,沿着坚如磐石的堤坝和狭长的江滨公园,西江憧憬着远方的大海,缓缓东流。远处,两座拱形公路大桥新月般横亘在江上,月圆之夜,天上人间遥相辉映,极富诗情画意。
  云中的教职工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其中黑龙江籍多达25人。这群来自北国的老师大多是旧相识,定期组织活动,凝聚力很强,人送外号“黑帮”。黑帮老大肖龙生生得膀大腰圆,是典型的东北大汉,他在云中已任职多年,根基深厚。其妻王小珍为本地人,凭借裙带关系,他年纪轻轻就当上了行政,如今已升任副校长,分管高中的德育和全校财务工作。不是猛龙不过江,黑帮成员大多实力不俗,担任各种职务的人较多,但由于时常党同伐异,口碑欠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