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掘墓人---司马懿的奋斗》
第30节

作者: 子非嘉澍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1-02 22:27:40
  40、 虚弱的权臣
  曹芳顺利继位,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没有什么不同,群臣和睦,而且两个顾命大臣也是通力合作,朝堂之上依然是一团和气。但是,从曹芳开始,曹魏正式结束了从曹操开始皇权一家独大的时代,进入了皇权与所谓相权不断角力的二元时代,而且皇权不断地被削弱。直到最后,曹奂想要杀掉权臣司马师,发现京城之内竟然全都是司马家的人,只有几个身边的小太监能够听自己的命令。
  不过现在,还没有那么刀光剑影。前面我们知道,由于曹睿的突然身染重病,司马懿根本就没有来得及考虑篡位的事情。那现在顾命大臣的虎皮依然披在身上了,司马懿就准备张开血盆大口了么?并没有。除了因为司马懿现在依然在试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曹爽其实做的相当不错。曹爽在曹芳初年勤于政务,而且在为人处世调解君臣关系方面做的无懈可击,而且对于司马懿就像是少壮派对待曾经提拔自己的老领导那样,姿态低的甚至有点儿卑微,让司马懿没有一点儿毛病可挑。

  “恒父事之,不敢专行。”
  也就是说曹爽是把司马懿当爹那样供起来的,每次有什么事情,都要先征求司马懿的意见。这种行为就叫做示弱,这种行为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会首先放弃警惕。但是司马懿不是大多数人中的一个,他的心中对人的看法首先是阴谋论的,一般他都会看两步想三步。你对我这么客气,不科学啊,你这有问题啊,你这不是准备好了阴我呢吧。
  所以,面对曹爽的示弱,司马懿的反应不是觉得曹爽没什么本事,他的反应是大吃一惊。司马懿肯定是这么想的,这小子厉害啊,手握大权还跟我这么客气,莫非又来了一个曹睿。因此司马懿在曹芳执政的初期,感觉曹爽是另一个厉害的对手,始终没有敢在权臣的路上往前多走半步。就是这种对于对方的忌惮,使得朝廷处在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倒也相安无事。
  司马懿的担忧不是完全没有道理,首先曹睿留下的两个顾命大臣,是有主次的。曹爽是首席的辅政大臣,司马懿是第二辅政大臣,也就是说曹爽是司马懿的上级领导,是没有必要凡事都要请司马懿的批示的。就像一个正处长老是陪着笑脸,事事都要让一个副处长做决定,这正常么?
  事态后来的发展也印证了司马懿的担心。曹爽很快开始有所动作。

  这个事情不知道能不能算是交友不慎,曹爽有四个损友,邓飏、李胜、何晏、丁谧。就像曹丕当年的四友,曹爽对他的这四个损友也是绝对的信任。这四个人在历史上有个专属的称谓,叫做浮华党。浮华的意思不是说这帮人生活腐化,而是说这些人夸夸其谈,喜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属于看了本三国演义就觉得自己能纵横捭阖君临天下的主。就是在这些损友的不断撺掇和冷嘲热讽之下,曹爽很快开始他的所谓布局。

  让司马懿走人。
  曹爽下令,由于司马懿战功卓著劳苦功高,擢升司马懿为太傅。并且拥有三项特权,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享受当年刘邦给予丞相萧何的待遇,并且还给司马懿的子侄辈封官进爵。懂得一点儿政治手腕的都明白,这一招叫做明升暗降,司马懿能看不出来?
  魏明帝曹睿的景初年还没有过完,魏少帝的正始年号还没有开始,曹爽就急不可耐的开始进行顺昌逆亡的人事调整。司马懿一点儿也不感到意外,甚至有一种成竹在胸的成就感,执政初期曹爽的谦恭礼让就是在扮猪吃虎。可惜的是,道行太浅,没装几天就憋不住了。于是,司马懿用他特有的面瘫表情来极力压抑波澜壮阔的心理活动,淡淡的说。
  算了,我的子弟没有必要当官。推掉了对于其子侄所有的封赏,心平气和去做一个吉祥物,表面上看来司马懿已经作为一个失败者黯然退出了曹魏核心权力的中央。
  与此同时,曹爽通过一系列的人事调动,将自己的亲信和曹家人安插担任朝廷要臣以及京城守将领,将司马懿的支持者和老部下纷纷排挤出要害部门,在小皇帝曹芳周围安排下盘根错节的势力。
  司马懿这么痛快就接受了明升暗降的安排,没有一点儿不爽的表现。曹爽一点儿也没有感到意外,反而为雷厉风行的二逼行为沾沾自喜,他犯了所有菜鸟常犯的错误,对自己自恃过高。这个错误的代价,是高平陵之变纵横的血痕和曹魏的锦绣河山。
  但是现在,信心爆棚的曹爽依然醉心于自己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为了安插自己的亲信做的一系列人事调整中,其中最为意义重大的,或者说最为愚蠢的是三个:
  第一,罢免了曹操时代就开始效忠魏国的老臣卢毓。卢毓此人,为人正直,再加上历经曹魏三代君主,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罢免卢毓的事情引起了曹魏官场的震动,廷议纷纷,官愤很大,不得已给了个廷尉,最后还是给免官了事。重要的是,卢毓并不算是司马懿的人,曹爽的这个做法跟三朝老臣卢毓和他的门生故吏都得罪完了。而几年后的高平陵事变中,这个他曾经看不上的糟老头子的推波助澜,让曹爽一党输的底裤都没了。

  第二个是,将曹魏绝对忠臣孙礼外调。孙礼是魏明帝曹睿作为绝对可以托付和信任的家族班底留给曹芳的,曹爽因其总是有点儿制衡自己的意思,就将孙礼调任扬州刺史,眼不见心不烦。这个做法虽然虽然不能说是把曹魏阵营的自己人推到了司马懿这一边,但起码使得本来可以依靠的势力成为中间派,堪称亲者痛仇者快的神来之笔。
  第三个就是,将劝说曹爽远离浮华党,重用仁臣的傅嘏罢免。这就是赤裸裸的打击报复了,让本来就事论事的中间派也寒了心。
  就这样在曹爽阵营不成熟的一系列动作之后,一些本来应该是自己人的成为中间派,而中间派倒向了司马懿的阵营。司马懿虽然名义上成为位高但权不重的太傅,退出了权利中枢,但是一直没有停止政治布局和代理人的培养。就在曹爽为了安插自己人把魏明帝留下的还算稳固的政治格局搅成一盆洗脚水的时候,司马懿向这些政治斗争的失意者张开温暖的怀抱。而同时,曹爽一系列安插亲信引起的官场地震所激起的不满议论甚至廷议纷纷,似乎背后也有司马家族若隐若现的影子。

  政治上的纵横捭阖,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只要你愿意妥协,总是有机会的。战神司马懿不但善于用兵,在战场上无往不利,而且也善于审时度势,在形势不利的时候能够适时的认怂。并且秉承走一步看两步走三步的人生信条,积极的进行布局。对于被曹爽集团打击排挤的力量积极的拉拢,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势力,统一战线工作做得相当到位。对于卢毓这类资历很老的元老们,司马懿与他们经常见面聊天,大打感情牌,追忆过去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和现在不幸的遭遇,争取同情的同时并对先帝所托非人表示痛心。对于可以争取的,资历稍浅一些的少壮派或者中间派,制造机会用官位或者直接贿赂,大加拉拢,使这些人成为自己的心腹。而对于能力突出的少壮派则重点培养,并制造一切机会安插到要害的部门。

  而且要命的是,曹爽还以为自己大权在握。
  曹爽在自认为把朝廷之上以及京城周边的人事调整已经到位之后,正始二年,开始插手司马懿最为重要的西北军区。司马懿出身武将系统,从曹操时代的军司马,到灭孟达,再到临危受命对付蜀汉的北伐,在曹魏的军队中,特别是陇右的西北方面的军队中积累了相当的人脉。无论后来司马懿如何浮沉,军队都是司马家的禁脔之地,军权都是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的。曹爽下令任命夏侯玄为西北军统帅,作为交换,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补了夏侯玄留下的空缺,中护军。

  这个曹爽认为稳赚不赔的交换,后来证明是要了亲命。安插在京城中的司马师虽然能量不大,却在后来的高平陵之变中,那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给了曹爽集团致命的一击,最终赔上了曹魏几代人辛苦经营的锦绣河山。
  不过现在,曹爽每天站在小正太曹芳旁边,志得意满的看着下面山呼万岁的群臣,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帝国的主宰。但很快曹爽就会发现他的这些把戏在老江湖司马懿面前,不过是小儿科,他不过是一个虚弱的权臣。
  在暗处,司马懿的运筹帷幄一刻也没有停止。而且,司马懿虽然不是首辅,虽然离开权力的中枢,但还是太傅,手中紧握曹魏帝国军队的指挥权。只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权利,牢牢的控制住军队,就有翻盘的希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司马懿在一千多年前就懂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