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采药樵夫讲述山中的诡闻传说》
第27节

作者: 霖老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5-07 22:07:44
  二更天的厂浦里古镇寂静无比。
  “咣——咣——笃——笃——”两声大锣带着两声梆子点儿,格外幽怨,家家可闻。“二更二点”天色完全黑去,此时人们大多洗漱睡觉。毕竟蜡烛、灯油属于奢侈品,晚上点灯做的事情可能还不如灯油钱。
  青石长街上这位提着铜锣和灯笼,穿着马褂,在黑夜中穿梭报时更夫叫:六粒,家家户户关门闭户,唯独他老人家才开始一夜的工作。他巡完了青石街,转巡北大街。方才拐弯进来,远远望见有个黑影,鬼鬼祟祟地在墙角转悠,六粒沉吟:不是通奸、便是偷人。
  六粒警惕起来,脚步放轻了许多,灯笼里的烛火显得更加安分,像一点萤火,轻轻地朝着黑影飘了过来。黑影瘦瘦高高,全身上下仿佛披着一层黑纱,晃悠悠地进行,时不时大半个身子贴在人家的墙壁上。这不是掘壁穿穴“开窑口”的毛贼,还能是啥?
  “谁?”六粒喊道。

  黑影毛贼的耳朵特别灵敏,他听到后面有人喊叫,不但没有蹿墙逃走,反而转身回来,露出了被烧焦的脸颊和被细鼻子划开的鼻梁,两只瞪得奇大的眼珠,里面射出一圈墨绿色的光来,正是怀了成虫的孔四乙。
  “啊呀……”六粒一声,高高举起手中锣棰,却被孔四乙死死抓住手臂,尚未击打在锣面上。孔四乙的另一只手臂,稳稳地掐在六粒脖子上,六粒是一点气都上不来,皮肤上搔出条条血痕。
  不出所料。片刻,孔四乙一个无常勾魂爪,黑指不偏不倚,正中六粒要害。如之前一般,六粒满是皱纹的老嘴保不住了,颏上留有一排细小的虫齿印,上下两片唇肉成为虫子的宵夜。
  六粒的嘴唇肉,让孔四乙眼中的黑虫,又变大了一点儿。
  日期:2017-05-08 22:07:37
  虫儿吞了更夫六粒的嘴唇,重新回到孔四乙眼珠中。那六粒老头被种了虫卵,眼睛当即有了变化,他死人一样睡在地上,身边的灯笼也灭了。
  孔四乙傀儡般手舞足蹈,双手拍打得“啪啪”作响,仿佛用最原始的方式庆祝什么。他摸黑向前走了百余步,看见罗家私塾的大门还敞着,里面隐隐约约透出些烛火,便像喝醉酒的孤魂野鬼一样,登上私塾的石阶,游荡进了私塾大院。
  罗家私塾是一座青砖白墙的大院子,一扇漆色的拱门庄严肃穆。走进去之后,别有洞天,古色古香,一派江南庭院的风情。你可别说,这座私塾的主子罗有财,正是从江苏南通到厂浦里做药材批发的富商。
  清代私塾按学生文化程度分为蒙馆和经馆。儿童启蒙时入学的地方,叫蒙馆。教蒙馆的先生多数是童生,少数是秀才。孔四乙这样秀才都考不上的老童生,教蒙馆绰绰有余了。私塾内高挂圣人像,儿童上学的第一天,要朝着孔子神位跪着叩头,接着拜见先生。孔四乙的待遇,由学生家长供膳食和年交学谷大约一担。家长在端午节前要送米、肉等给先生,叫做送“中米”。逢端午、尝新、中秋等节日,请先生吃饭叫做“馔师”。

  蒙馆先生奉行“不打不成器,棍子底下出好人”信条,主张体罚。儿童犯了“错误”和念不出书时,用戒尺重打手掌,或在孔夫子牌位前罚站、罚跪,或留在塾里饿饭等,因此儿童逃学现象严重,要是先生因事外出放假,学生非常高兴,尽情玩笑打闹,真是“先生不在家,弟子反天下”。正因如此,白天唯独邱佳佳没有去钓虾,未能见识到春江水底的怪物。
  日期:2017-05-08 22:19:37
  话说,邱佳佳回私塾写字,她性子极慢,又是研墨、又是铺纸,磨磨蹭蹭。天色晚矣,便点灯抄写《三字经》。掌灯时分,天外天的生意正红火,哪里适宜读书写字,所以邱佳佳才有了最后离开私塾的习惯。
  《三字经》完毕之后,外面全部黑透,更夫的锣刚刚响尽,她背着粉布书包,正在关窗,听到身后一阵响动,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形挺近私塾来。

  孔四乙做了一辈子的童生,教了半辈子的蒙馆,没想到故地重游,重回私塾。他浑身红黑相间,比山鬼还吓人,同时还散发着腥臭和焦气,不小心嗅到呛得恶心。女娃的胆子要小得多,邱佳佳隔着院落,望见私塾门口进来一怪物,紧张得湿了裤裆,“哇”地哭了出来。
  哭是没用的,孔四乙马上来到院内,瞪着邱佳佳,朝她过来。邱佳佳虽然害怕之极,但她不笨,见此情况,肥嘟嘟的小手匆忙握紧了嘴巴,藏在书桌下,大气不敢出,衣裳湿透了大半。
  孔四乙站在私塾正厅前,脑袋在肩膀上旋转了五六圈,眼中黑虫的触须扒在眼角处,微微触动,感知着周围的环境。这不,孔四乙迟缓地提脚,向堂前的书桌晕乎乎地转悠过来。
  邱佳佳一脸的疑惑,她不再呼叫,借着桌前燃着的油灯,看清这人的面貌,分明就是被火烧过的孔先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