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生活杂记》
第43节

作者: 永不放弃的鸭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0-17 04:12:46
  乌合之众
  今天我们在市场上买了一只肥羊,羊角弯弯,毛色黑白相间,体型肥美而匀称,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对硕大的羊蛋,多好的外腰,撸串的好材料。
  我们开着皮卡车,载着羊,直奔朋友的工厂。因为前一段时间,老D被移民局的扣留,朋友使出了浑身数解处理此事。虽然老D最终还是在移民局蹲了一夜,好在有朋友送去的蚊香,毛毯和八宝粥,这一夜还不算难熬,送一只羊聊表一下心意。

  在朋友的工厂办公室里,我们喝着茶,聊这天,提起了贝宁城黑人暴乱的事。终于知道了(在贝宁城我们的皮卡车被砸的那一次)事情的始末,朋友当时就在那里,经历了这个事件的过程。
  这件事的起因与中国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事情是这样发生的:两个黑人为争夺一个女人争风吃醋,在大街上充分发扬了能动手就憋BB的精神,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由于两人中的一人喝了酒,所以在打斗中处于下风,说白了就是让对方揍了屁滚尿流,也可能打了个乌眼青,但是受皮肤肤色的限制,不一定很明显。也许是受酒精的驱使,也许是脑子进水了,也许是脑子进屎了,恼羞成怒之余竟然去抢夺中资企业门口守卫安全的大兵手中的AK47。一开始大兵只是驱赶他离开,但是这个黑小子很是执着,非要抢过来用一用,三番两次,惹恼了执勤的大兵,拉开枪栓警告不要靠近。但是一脑袋屎的小黑,一门心思的想要争夺交配权了,全然没有顾忌大兵的警告。当他也许是瘦小也许是高大威猛的身躯再次扑向大兵时,枪响了,小腿被击穿。紧接着的画面基本上就可以脑补了,估计首先应该是懵逼了,真尼玛开枪了?疼!中弹了!然后就是杀猪般的嚎叫,哭天抢地,随后一辆破旧的小车,在一片布土杠天中歪歪扭扭的送小黑上医院疗伤去了。真是伤心又伤腿,悲催到家了。

  不管事情发展到现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黑人可不理这一套,这下子捅了马蜂窝了。附近村子里的吃瓜群众,纷纷涌向了街头,把气都撒到了中资企业的身上。通过该路段进出厂区的车辆,均被砸,还焚毁了三辆运送原料的自卸车。不巧的是我们的皮卡车刚好经过此地,被这群也许是群情激奋,也许是别有用心,也许是浑水摸鱼的黑人拦下,抢劫,砸烂玻璃,还差一点浇上汽油,一把火点了。好在车上没有中国人,司机苦苦相劝,这才留下这台皮卡车一条车命,不然也成了路边的乌漆嘛黑的废铁一堆了。这件事情是如何平息的我忘记问朋友了,也许是闹够了,也许是地方政府介入,总之平息了,下次见朋友我一定要问问是怎么平息的。

  两个争风吃醋的小黑,引发了一次规模不大不小的暴乱,有点像蝴蝶效应,在地球这一边蝴蝶煽动翅膀,引发了地球那一边的一场龙卷风。
  我不知道躺在医院里的小黑,有没有医保,内心里有没有一丝后悔,在腿抽着筋疼的时候,会不会告诫自己,以后做事要用用脑子。这件事他和中资企业一样都是输家,这个小黑先是挨了顿揍,后又挨了一枪,在大家疯狂抢东西的时候,他还躺病床上,罪他受了,好处都让别人得了,可以说背到家了。但是,点背,不能怨社会。不同的是,中资企业是躺枪,而这个小黑是自作自受,愿他跛着脚走路的时候,会时不时的提醒自己,深呼吸,hold住,放松,控制自己,另外一条腿再挨一枪,连和人争风吃醋的机会都没了。

  日期:2017-10-18 02:33:37
  生产效率
  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刚刚走向社会时,我是在一家制造型的国企工作,为了这个工作,父亲还费了一番心思。因为我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父亲颇有些自豪。
  90年代末的内地国企,虽然已经是按照工时计算工资了,但是大家工作时的工作态度还是比较随意。规定是7:30上班,基本上8:00人才到齐,打上开水泡好茶,聊上几句天,8:30在工班长的催促下,工人们才陆陆续续的走向工作岗位,这就是当时国企的真时写照。青灰色的工作服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车间里遍地油污,尽管也经常打扫,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卫生死角。到处都是遗弃的螺栓,不是因为这些螺栓不能用而是懒得整理,就堆在了那里,反正有大把新的用不完。当年中国制造业就是这个鸟样,效率低,浪费严重,产品质量也不敢恭维。由于工人的懒散,装配出来的东西,只要你拆开再想装回原样,你就会很佩服这些工人,是如何将尺寸误差大的离谱的这么一堆零件装在一起,并能working的,真是咱们工人有力量!最让人不能忍受的就是,工厂的厕所经常堵塞,三天两头的污水横流。有一次一个台湾的访问团来工厂参观,正好赶上卫生间堵塞,那画面简直惨不忍睹。对于已经习惯了的我们,已经没有什么感受了。但是当时的访问团的内心一定充满了深深的鄙视和崩溃。

  改变,是在外企进入中国以后开始的。我所在的企业与日本一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外资品牌设备的组装厂。首先需要一批熟练的产业工人,在老国企混久了的工人肯定不愿意去给资本家打工,像我们一样新来的作为后备力量,工厂也不愿意放手。最后挑出一批不服管的刺头送到了合资工厂。就在老工人还在以一种看热闹的心态观望的时候,合资工厂顺利投产了。当我们去合资工厂参观时我们惊呆了,这哪里还是我们印象中传统的工厂,这明明是一个花园。有修剪漂亮的绿绿的草坪,有整洁的广场,有篮球、网球场。进入车间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窗明几净,地板锃光瓦亮,与我们老旧的工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车间内零部件摆放整齐,位置合理,工具井井有条,生产井然有序,忙而不乱。最让我们惊奇的是竟然有专门的参观通道,第一是为了保障参观者的人身安全,第二也是为了保证工人在工作不受参观者的打扰。其实最让我们羡慕的是,竟然有带有空调的休息间。而那些被认为不服管理的刺头,在合资厂反而成为骨干,这就是制度的力量,制度带来的改变。这次参观让我很直观的看到了,中国制造业和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差距。

  由于我所在的企业也有管理人员参与合资企业的管理,然后又调回本企业工作,带回了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由此企业逐步开始展开了一系列的整改与提升。
  首先制度上严格了,二是推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的5S生产方式,三是技改和抓质量管控。我曾经所在企业(当然那时我已经离开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之后,华丽丽的蜕变了,现在的工厂的生产效率和工厂环境已经不输合资企业了,但是产品质量上和同类型的外资品牌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毕竟我们起步晚。
  在我的感受当中,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有几大因素,一是经济政策得当,二是人口红利,三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很多人进行培训后都变成合格的产业工人,四是中国人善于学习,知耻而后勇。
  来到尼日利亚,我发现又退回到了90年代,甚至还不如我们的90年代。黑人的自由散漫,不靠谱的性格,曾经给我造成很大的困扰,当然现在还有。
  尼日利亚草根阶层,受教育的程度很低,虽然你看到的满眼都是人,可真正用有一定技能的黑人的时候,你会发现可选择的真的不多。
  这就是尼日利亚面临的问题,虽然政府知道要提振本土制造业,但是迟迟没有有效的政策出台,说是要改善民生,迟迟不见政府的投入,说是政府采购要优先选择本土生产的产品,可是尼日利亚能生产的东西不多。如果去超市,整个超市也就有半个货架上的东西是尼日利亚制造的。

  尼日利亚,你的工业化之路怎么走想好了吗?还想靠祈祷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