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黄海——晚晴洋务派的兴衰》
第24节

作者: 明玉飞鸿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9-29 12:32:26
  1858年3月,赫德奉命来到广州,在英国驻广州领事馆内任二等副翻译。在这里,赫德熟悉了清朝官场中的种种礼节和惯例,并以谦恭有礼、举止大方得体和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与两广总督劳崇光等地方官僚建立起良好私人关系。凭借这种关系,赫德也干起了间谍的勾当。他在给英国驻华公使提交的备忘录中,准确汇报了咸丰皇帝对各国公使进驻北京不满、阻挡英法联军的任务将由僧格林沁负责等情报。

  日期:2017-09-29 12:33:35
  在劳崇光的邀请之下,赫德辞去广州领事馆的翻译工作,任广州海关副总税务司。
  在海关系统里干活,自然就要接触到李泰国,李泰国觉得这个赫德聪明伶俐的中国通,肯定能帮助他完成大业。
  然后就开始了前面所讲的舰队事件。
  日期:2017-09-29 12:46:18

  赫德作为李泰国的代言人,代替李泰国前往北京述职时,却意外收获了恭亲王的芳心。
  在北上的路途中赫德在日记写下“我必须时刻牢记,海关是中国衙门,而非外国机关。既然如此,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围绕中国的利益开展工作,避免得罪中国,或引起中国人的反感”。
  日期:2017-09-29 12:48:23
  第一个与赫德见面的是恭亲王的头号亲信、总理大臣文祥,为了顺利,赫德事先准备了九份文件,向文祥详细讲解了长江口岸通商、税务等问题。文祥对此不明觉厉,更重要是李泰国是飞扬跋扈、颐指气使。而赫德则是温良礼让,而且熟悉中国国情,汉语流利。这跟李泰国相比实在是相差太大。恭亲王直接就称呼他是“我们的赫德。”当场给他涨了一倍工资。
  日期:2017-09-29 13:17:54
  在后面的阿斯本舰队事件当中,赫德作为调停者,又处处向着清廷,虽然筹建舰队因李泰国的春秋大梦太不现实而搁浅。可赫德本人则光明正大名正言顺众望所归的担任了海关总税务司。

  作为世界第一土豪的海关总税务司,此时的赫德年仅28岁。
  日期:2017-09-29 13:27:07
  我们的赫德果然不负众望,上任第一天就以海关总税务司的名义向各口岸税务司发布通令。在几年里,他建立了一整套科学、严密、高效的管理制度,让海关成为贪腐盛行的清政府中的一抹亮色。
  日期:2017-09-29 13:44:47
  首先,赫德把原来条块分割变成了垂直领导,原来各自为政、隶属关系混乱的海关全部由总税务司领导,各级地方政府从此在也没有机会插手海关事务。
  对此李鸿章表示特别生气,历史开了个错位的玩笑,要不是这位赫德,北洋水师的军费就不会被翁同龢拿捏的死死,一直不到位了。
  当然有了科学的制度从长远来说肯定是好的!只可惜是只有海关拥有科学的制度!
  日期:2017-09-29 15:00:19
  其次,他有效的实现了按章征税、按律执法,改变了以往的随意性。

  最后,他超前的引进了“服务”和“公仆”的理念,要求各口税务司简化海关办事程序,顺畅海关办事员和商人的交流,这种一心为管理对象服务的理念在国外都算是很超前的。
  日期:2017-09-29 15:05:29
  但是单有好制度不行,执行是关键,而执行是需要人来执行,所以人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他的海关雇员是全球招考、公开选拔。绝对不从科举里面挑人,当时在国内的招考点有上海、九龙、广州、大连、青岛等处,连英国伦敦也有考点。
  日期:2017-09-29 15:14:21

  或许是李泰国和阿斯本成功弄到了一大把钱的光辉事迹,有相当部分的英国人和欧洲人依旧相信中国有很多黄金,就像马可波罗写的那样。所以对于当时有资格通过公家派来中国淘金的人,选拔十分严格,竞争十分激烈,绝对不是什么小三流可以来的。能来到的都是精英。
  日期:2017-09-29 15:33:05
  赫德在广州有位牧师好朋友,他希望赫德能够为其儿子的考试走走后门,开个方便。赫德也的确把这个牧师的儿子,乔治的名字放在推荐报考名单之中,但同时他也附上了自己的态度:“如果不符合条件,坚决不录用。”结果,这位伦敦大学的毕业生因条件不符而被淘汰。
  这样看起赫德已经兼备东西方的优点,既没有博朋友的面子,也恪守了底线。
  日期:2017-09-29 16:20:04
  当然赫德给海关高级职员开出的薪酬非常高,最多的能拿到9000两的年薪,是其他国家同等职位的两倍。职员干满一定年限,还有一笔相当于一年年薪的酬劳金。此外,退休金、回籍旅费、带薪年假一应俱全。甚至还有未婚人员抚恤金、因功致残抚恤金、丧葬费、医药费、来华探亲家属旅费。如此高的养廉成本再加上各种监督制度,使海关成了大清国唯一一个几乎没有贪污腐败的部门。
  我有几乎的原因是,谁也不敢保证没有,但是遗留下来的资料都表示赫德治下的海关没有贪腐,一例都没有。
  日期:2017-09-29 16:26:19
  作为这个廉洁、高效部门的领导,赫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无论是海关各项制度的创建,还是开展外交活动,他思考的问题一直没有停歇。
  思考后想出来的东西赫德立刻就把它们写下来,他亲自撰写总税务司通令,向各口岸布置工作,现存的1861年到1908年4000多篇通令绝大部分都是他亲自撰写。
  日期:2017-09-29 16:27:26
  这家伙跑的也累,因为制定出来的工作文案要落实,每年都花大量时间到各口岸巡查,为调节李鸿章和“常胜军”指挥官戈登的矛盾(后面说他们的矛盾),坐船加步行花了四天历尽艰险从上海到苏州。为了提高效率,他从来都是站着办公。
  日期:2017-09-29 21:43:46
  令人有点意外的是,精力如此充沛的赫德对体育不感兴趣,甚至认为“英国学校的缺点之一就是过分突出体育”。他的锻炼形式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工作地点中奔波。
  他如此兢兢业业,可以说奉献自己一半的热血为一个不是自己祖国的国家服务,他完全可以只付出一半的力气,一样可以拿很高的工资,或者玩点手段也敲土豪一笔钱。可是他都没有,反而用做好了制度让所有来管海关的人都没有这种贪污的机会。
  这是什么精神?这才是大无畏的国际主义精神。
  这也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诚信道德品质。
  日期:2017-09-29 22:08:55
  从心怀叵测的李泰国手中接手了海关这个摊子后,这半个世纪里他从无到有的制定了符合清帝国特色的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同时还一手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电报系统。以及建设航运设施、协助曾国藩支持幼童出国留学、倡导中国派遣驻外使节、组织参加万国博览会等等,更是不在话下。
  日期:2017-09-29 22:09:16
  赫德不仅兢兢业业的帮着大清干活,也仗着自己是外国人恃宠而骄,一直放着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对大清的政策和制度不断的抨击。
  1865年,赫德向总理衙门递交了他撰写的局外旁观论,对清廷的积弱作出了很不给面子的分析,并提出了效法西方以自强的建议。总理衙门将局外旁观论抄录给东南沿海各督抚讨论,因为这篇文章很不客气,而且当时洋务运动并没怎么发起,大多数人依旧在天朝上邦的迷梦当中。
  日期:2017-09-29 22:20:52
  从某种程度上讲 ,局外旁观论成了洋务运动的檄文。而许多近代洋务企业,最后的买单者都是海关,只可惜好多钱要通过户部翁同龢来转一手。

  事有转折很正常,纯粹的国际主义战士这次在海军的事情上接受了考验。
  日期:2017-09-29 22:21:37
  1873年,日本侵扰台湾,清廷重提对外购置战舰事宜。很自然,赫德又成为这件事情的经手人,清廷最终购置舰艇12艘。
  这次买船的差事没有办砸,清帝国终于有了海军,赫德看起来也好似有了控制海军的心。他向总理衙门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海防章程,建议增设总海防司署,由他担任总海防司,其弟赫政接任他的总税务司。

  同时,由伦敦的亲信金登干来选拔各类海军人才。
  日期:2017-09-29 22:41:11
  李鸿章、薛福成、沈葆桢这些地方大员不干了,他们联合上书说赫德控制海关已经尾大不掉,如果再当上总海防司,则中国兵权饷权皆入赫德一人之手。赫德不能又管钱又管兵,况且赫德又不熟悉军事。
  日期:2017-09-29 22:41:33
  同时李鸿章为了彻底断掉赫德染指海军的小算盘,他不断的对外宣布,赫德买的这些船全用破钢片镶成,每年经两次大修才不至沉没,和一堆废品没什么差别。
  其实这些船就是当时相当流行的蚊子船,后面讲起北洋水师建设史会讲蚊子船。李鸿章把这些蚊子船批的一文不值,是有挑事的嫌疑的。
  日期:2017-09-29 23:04:57
  涯叔,你可不能这样啊,我的东西可是一点都没有违规啊!·
  赫德的晚年参与了辛丑条约的协调和签订,他在北京也抵抗了很久的义和团,后面提赫德,不能不提辛丑条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