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那些人(外加金瓶梅)》
第48节

作者: 天权国学社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3-31 23:06:03
  我之所以提这段,是因为我觉得,陈韪大夫这话还真就没说错,小时候挺可爱的一个孔融,长大了真的差点儿意思。当然,史书上对他还是不吝溢美之词,比如经常检举不法之徒,刚直不阿,直言抗辩,治理北海时施行仁政,举荐贤良,设立学校。但是这些都没有太多的例子支撑,只有举荐贤良,提到了郑玄、邴原这些人,要不就是经学大师,要不就是当时名士,缺少文韬武略的实用型人才,选材方向比较偏。剩下的实例都是不太光彩的,比如他带兵讨伐黄巾,让人家打得灰头土脸。还有就是他在北海任上,有一天在路上看见有人上坟,哭自己父亲。孔融一看,他哭自己亲爹我怎么看不出难过来呢,脸上也看不出以为悲伤而憔悴的样子啊。不孝,杀了他。就把人家给杀了,这个就太混蛋了吧,那位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当官的要都这样,还有老百姓活路吗?

  黄巾起义之后,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孔融身为北海太守,也是一方诸侯,但以他的本事根本守不住自己的地盘,很快被袁绍吞并,他跑到当时朝廷所在地许昌,被朝廷任命为将作大匠,后来又升官,当了少府,相当于财政部长。在朝廷当官期间,他充分体现了自己嘴欠的特点,终于为自己找来了杀身之祸。
  曹操打败袁绍,攻下邺城,曹丕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就是后来曹植那位梦中情人。孔融说话了,他跟曹操说:“想当初武王伐纣成功以后,把妲己赏赐给了周公,这事您还记得吗?”曹操真的是努力在想,这是哪本书上写的呢?真想不起来了。曹操不得不请教孔融,您是从哪儿看来的?孔融说:“哪本书也没写,是我看现在这个意思,琢磨出来的。”这就是损曹丕呢。他真是闲的,袁家已经彻底完了,袁熙的命也长不到哪去,嫁给曹丕,这对于甄氏来说应该算是不错的结果了,这也是乱世当中的正常情况,孔融也改变不了什么,痛快痛快嘴,在曹操面前找点儿优越感。

  要说这个孔融的讽刺还算有的放矢的话,那他讽刺曹操征乌桓就真没道理了,曹操征乌桓,是为了消除北方的隐患,这个没什么问题。孔融给来一句,“您攻打乌桓之后先别回来,当初周朝时北方的肃慎不给周天子进贡苦矢,丁零人偷了苏武放的羊,您一块跟他们算总帐吧。”这就叫没事找事,甩这个片汤话。
  最混蛋的是,当时粮食有限,为节约粮食,曹操下令禁酒。孔融不干了,这位的名言是“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所以他激烈反对禁酒,给曹操写了好几封信,把曹操骂了个狗血喷头。说实话,当时的乱世,老百姓饭都吃不上,节约点粮食,多少能让一些人接着活命。孔融他不管哪个,他就是不能没酒喝,从来不想酿酒的这些粮食能救多少人的命,老百姓死活跟他没关系。就这样的人一天到晚还道貌岸然,实在令人讨厌。

  孔融最后还是让曹操杀了,具体原因史书中没有说,就说了曹操给他罗致的罪名。《三国演义》里做了一点丰富,说是曹操要挥师南下,统一全国。孔融不同意,下来还唉声叹气,说“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这句话被御史大夫郗虑听见了,给曹操作了汇报,而且说当初祢衡骂曹操就是孔融指使的云云。这下真把曹操惹急了,把孔融全家都杀了。孔融最后还是死在了嘴欠上了,你反对出兵,也没人杀你。但您这话说的,刘备孙权就是至仁,最仁义最好的人。曹操就是不仁,就是不是东西那个,公开骂街,撞枪口上了。原来曹操烦他,但没有太好的借口,杀不了他,这回有个小人郗虑帮腔,给曹操递刀把,那曹操还不就势收拾了你?事情有点偶然,但以孔融这张嘴,出事是早晚的事。罗贯中先生增加的这段情节可以说是合情合理。

  说完大儿子孔融了,下一段咱说说祢衡那小儿子杨修。
  日期:2018-04-02 23:25:13
  耍小聪明的杨修
  《三国演义》里,杨修死得有点冤,当时曹操攻打汉中不利,已经惦着撤兵了,所以杨修其实是和他想到一块儿去了,提前动手做准备,但倒霉就倒在这儿了,曹操给他安一个造谣传谣的罪名,推出去杀了。
  前面说了,那位谁都瞧不上的祢衡难得看得上的就俩人,一个就是他“大儿子”孔融,还有一个就是他“小儿子”,这位杨修杨德祖。按说普天下就俩人,应该属于上品人物了吧。这还真不是,因为他和祢衡看人的标准有关。有一句话叫“鱼找鱼,虾找虾。”祢衡看得上的基本上都和他一路货色,腕儿挺大,没什么真能耐。祢衡绝对的眼高手低,孔融也不怎么干正事,这个杨修比那二位还强点,起码他认头干实际工作,长期担任丞相府主簿,相当于办公室主任,这个岗位属于好汉子不相干,赖汉子干不了的岗位,很多复杂琐碎的工作,干好了看不出成绩,干不好真出漏子,受表彰没你,挨骂总有你。杨修的父亲是前太尉杨彪,他也算是高干子弟,不过工作比较踏实,在这个岗位上干的应该也还不错,因为这不是一个闲差,曹操又是个善于用人的人,干不好他早换人了,杨修哪能从《三国演义》里一出场到死都一直干这个。

  不过杨修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吗?显然是不满意,不心高气傲的人凑不进祢衡孔融这路人的圈子。刘璋手下的张松吃里扒外,带着西川地形图出来,惦着把西川卖了,他先找的曹操,没想到热脸贴了冷屁股,不过杨修也就是在这里首次登场的,他跟张松聊了聊,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和职务。结果张松给他来了一句::“久闻公世代簪缨,何不立于庙堂,辅佐天子,乃区区作相府门下一吏乎?”就是说您作为高干子弟,为什么不当国家公务员,却伺候曹操一个人?张松是有点损杨修,找心理平衡的意思。杨修听完了什么反应呢?《三国演义》里写他“满面羞惭”,就是说他还是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自己也觉得丢人。

  我琢磨着杨修的心态还是觉得自己是有过人才华的人物,不应该仅仅做一些文案和后勤工作。《三国演义》里在杨修之死那一段写了很多杨修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情节,什么“一口酥”啊,什么门里加活呀,我觉得杨修做这些事的动机就是向曹操展示自己的才华,希望能够高升一步。不过始终没有如愿以偿,按说曹操可真是一个唯才是举的人物。不知您注意到没有,那位庞统庞士元,去见刘备和孙权时都因为长得太寒碜不受待见,其实那时候这二位也都知道他是凤雏,只有到了曹操那里,远接高迎,虚心求教,可这样一个人为什么对杨修这样一位大才子视而不见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