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
第52节

作者: 琴心剑胆何足道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上图之前先说下竖亥。“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我们知道远征勘测由帝和禹共同领导的,帝领导神,禹领导人,竖亥两头听命,十有八九是个神人,我想他是禹在神界认识的好友,不然禹很难命令他。述图人说的是竖亥的雕像,“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想来是禹时代立的,书记官像是没见着,毕竟过了一千多年。“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选是神界用数量单位,便同万,我们刚刚知道了北极和南极的某种指代,那么东极是不是指句芒镇地,西极是不是指蓐收镇地?又可以做做数学题了,周里一里为三百步,亿古代指十万,则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应该理解成609800步,换算为2032周里,再算为843公里,不可能指蓐收镇地到句芒镇地,那得3000多公里,隔着崇山峻岭,也不可能从地面测得到直线距。卫星图上测量比划下,东极应是胶东半岛东入海端,西极应是山经中我以为的夏都所在,刚好位于华北平原两端,居然能对应上我也是感到惊奇。《淮南子 地形训》“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 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又怎么理解?其里和步混用,东西和南北还一样长,我想是高人在故弄玄虚,那长度能绕地球几圈了,照之前解法,大数字去掉两个零,则为2335周里,即969公里,七十五步为0.25周里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太章即是竖亥,重点是说华北平原南北极长,看图上所示。

  可以从头开讲了。“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我们看到,海外所属的邦国将东部沿海悉数占据。当然从书记官旅行记录看,到姬满时代情况已经有所变化,我下面只拣相关的说。“【长差】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讲海外南经已经说过,帝喾、帝尧、文王、吁咽葬在黄山东段,嗟丘在尧葬东,我判断是今会稽山和天台山所夹之丘,有何不一般我还想不到。其东面是舟山群岛,山经里提到过,在禹时代,“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舟山群岛到嗟丘的地带,大荒东经里是这么说的,“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大荒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可知少昊之国是在舟山群岛,和韩半岛毫不沾边,韩半岛是属海内,后面会说。皮母地丘便该是嗟丘了,名字怪怪的。少昊之国该是神治的邦国,黄帝、少昊、颛顼都是神人,华夏文明早期是和超文明纠缠不清的。从经文中,我们能窥见颛顼在二十岁登帝时的复杂心情,他把自己喜欢弹奏的乐器尽数扔弃在海里,用这样的方式告别过去。二十岁算“孺”吗?对于那个时代的帝,的确算。照《竹书纪年》所述看,上个帝不“陟”,下个帝别想登基,除非上个帝被废了或不居帝位。黄帝在位一百年,少昊登帝肯定也不年轻,颛顼相较二人实在是“孺帝”,较后世的帝喾(颛顼二十登帝,在位七十八年,帝喾是他侄子,可想喾登帝年纪)、帝尧(帝喾在位六十三年,帝挚是他儿子,在位九年被废,帝尧也是帝喾儿子,可想尧登帝年纪)、帝舜(帝尧在位一百年,在位七十三年时舜摄政,可想舜登帝年纪)、帝禹(帝舜在位五十年,在位十四年时禹摄政,可想禹登帝年纪)也是。五帝的寿命都很长,我想神人血统多少起了些作用。“陟”的本意是登高,我认为黄帝、少昊成神是极有可能的,对于他二人,“陟”是实实在在的登天。禹在帝位只有八年,但《竹书纪年》强调“禹立四十五年”,其摄政时便等同于帝了。我算了一下,假如禹十五岁左右便担任治水官,禹便活了一百年左右。禹的事迹在《竹书纪年》别具特色,很值得琢磨,以后还会讲到。怎么又扯到了禹身上?…我对禹实在是偏爱有加。话不多说,看下地望示意图。

  “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长差】丘北。”大荒东经云“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大人国到姬满时代仍然存在,也仍有大人,“踆”是忽走忽停的样子,那不是在说雕像。我想大人国和龙伯之国有些关系,《列子 汤问》中说帝“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 厄。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似在说龙伯之国人个头是一代代减小的,我曾说过,将龙伯视为变形金刚也合理,那是随口一说,现在我要认真考虑这种可能性。龙伯是神造的机器人,专门维修制造大大小小的海陆空舰船和各种配套设备比如鳌,所以其能轻易的钓鳌归国并灼其骨,“为人大,坐而削船。”,那是在切削金属壳体,“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两耳似是天线装置。机械设备是耐用品,需求容易饱和,尤其大型机械设备,所以龙伯之国不断缩减面积,龙伯之民不断缩减个头,是合理配置资源。我不禁又想,烛龙会不会是五座海上仙山重组而成?那大有可能,起码体积上是相符的,“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龙伯实在是个异数,除了造宇宙舰,我想不出其存在理由,其也一定是不吃不喝的机器人,不然其吃喝拉撒的需要很难满足,毕竟不是在恐龙时代。大荒东经说大人之国后紧接着说“有小人国,名靖人。”同样的,《汤问》“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憔侥国。人长一尺五寸。东北极有人名曰诤人,长九寸。”假设中州是洛阳地带,憔侥国即是周饶国,则四十万里该去掉不止两个零而是三个零,即为400里,即166公里,是符合测量值的(此段经文中高人用十万而不用亿表达)。小的人是小型机器人,只不过外表非常像人,小伙伴们可以想想偃师造人的故事。烛龙完成后,超大型机器人没了用场,退出历史舞台,龙伯之国便不存在,龙伯,龙伯,就是为烛龙而存在的。但大个头机器人维修设备依然要用到,所以大人国应运而生。到了禹时代,神国的建设已然完成,生物科技更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水平,有灵魂的机器人出现,人机融为一体,已经模糊了机器人定义,我们也只能称之为神。到了姬满时代,神国已然没落,神已陆续从人们视野中消失,或许是离开了地球去往外太空…什么原因亦不好说,也许是想念故乡,也许是厌倦了地球,也许是去寻找另一个家园,也许是希望我们追随其脚步,一切皆有可能。“大人之市”曾是个繁华的物资集散地,夏民也多有驻扎其中,海内北经云“大人之市在海中。”,我想那儿的夏民是做苦力,那也很长见识不是?没准儿还能捡到宝呢!大人之市该是在今崇明岛。

  日期:2017-09-03 21:44:16
  “奢比尸国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大荒东经云“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奢比尸可视为其国守护神,但姬满时代,国已无,神还在。其所在的地已为帝俊子孙进驻,讲大荒东经时再说。
  “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大荒东经“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君子国在今连云港一带,东口之山即是云台山。我不大理解的是“食兽”,既是君子,还好食野兽吗?不过从另一角度讲,放养野兽,猎食有度的话,反不必耕田圈畜,与自然争地,破坏野生生态环境。
  “【上工下虫】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上工下虫】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大荒东经云“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上工下虫】我怀疑是跨海大桥还是发电装置,要不十日的能量从何而来?其是从今天的岚山跨到连云港,约42公里即100周里的长度,今天的杭州湾大桥也快有那么长,“各有两首”说的即是“工”的形状。神天吴的形象到姬满时代有了变化,似从兽形变做了人形,但仔细一想还是兽形。应该是泰山地界的镇守神,好比昆仑虚的开明兽。泰山地界依然不对外人公开,海经中无泰山地界相关文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