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
第20节

作者: 琴心剑胆何足道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又东三十里,曰泰室之山。其上有木焉,叶状如梨而赤理,其名曰栯木,服者不妒。有草焉,其状如【艹术】(zhú),白华黑实,泽如蘡薁,其名曰【揺(扌换成艹)】草②,服之不昧。上多美石。
  又北三十里,曰讲山,其上多玉,多柘、多柏。有木焉,名曰帝屋,叶状如椒,反伤赤实,可以御凶。
  又北三十里,曰婴梁之山,上多苍玉,錞于玄石。

  又东三十里,曰浮戏之山。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食之不蛊。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东有谷,因名曰蛇谷,上多少辛。
  又东四十里,曰少陉之山。有草焉,名曰【艹冈】(gāng)草,叶状如葵,而赤茎白华,实如蘡薁,食之不愚。器难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役水。
  又东南十里,曰太山。有草焉,名曰梨,其叶状如荻而赤华,可以已疽。太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役水;承水出于其阴,而东北流注于役。
  又东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于役。
  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役水出焉,北注于河。

  又东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葪柏,服者不寒。其阳多【王雩】琈之玉。
  又东三十里,曰大騩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上艹下狼】(hěn),服之不夭,可以为腹病。
  凡苦山之首,自休与之山至于大騩之山,凡十有九山,千一百八十四里。其十六神者,皆豕身而人面。其祠:毛牷用一羊羞,婴用一藻玉瘗。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
  可以看出其座山分布非常奇怪,前三山之间距离很长,其后的山距又都很短。先不想太多,从少室之山、泰室之山处往两头推就是了,水系线索亦先不用考虑,推出若符合山系形状,再验证亦不迟。
  事实上,南山经中南次三经、南次二经的推解开始我根本就没去考虑水系,按测距推完了再看,哦,没毛病。同样的,推出苦山山系走向分布图如下:
  推得山系后段走向分布是符合今之嵩山山形的,山系末大騩之山长度算出也符合实际,而鼓钟之山和休与之山远离今之嵩山,初步定在下图位置:
  附嵩山地形和水系参考图,我说过,按测距推成功再验证不迟。
  日期:2017-08-30 17:05:23
  和经文中的水系线索做个比对即会明白,放皋之山说的伊水和半石之山说的伊水不是一回事,前者说的是过今天汝阳汝州的河流,后者说的是今之伊河。而少陉之山、太山、末山的出水只能在卫星图上看到,其流注的役水又和役山出现的役水是两码事,而后者北流注的河是今之颖河,在役山之南。怎么理解呢?联系之前对山经中山水名称的分析,不难想见,先人起名是具有实际意义和主观色彩的,伊水,我大胆想象,大概是美丽女子出现在河边,可能是在沐浴,嘻嘻……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啊(我后来发现伊水是个惯称)!而役水、役山无疑是充满怨气的名字,那是在发泄心中不满,先人认为自己是在做苦役,不能赶快收工回头去找那水边那美丽的女子,自然是痛苦万分,想到那女子可能被别人捷足先得,实在是种煎熬。经文中明确透露了这样的信息:到婴梁之山时,“錞于玄石”,在大黑石上吹号打鼓,看样子是提前庆祝即将完成的勘测之旅,我想那是为了鼓舞士气,要不先人的心都飞到伊水那儿去了,干活儿再没个劲头,在婴梁之山也没干啥事,只发现“上多苍玉”,估计都在狂欢。然后士气是振奋了,接下来的浮戏之山活儿干的还不错,尤其蛇谷的记录(今袁庄乡所在),可说勘测的细致。然而怨气也要发泄,尤其是转到下一山列时,役水便出现了,到山列之尾还要转头继续勘测,役山、役水便同时出现了,埋怨归埋怨,旅程的末段,先人的活儿干的还行,反正也没走多远嘛,回头找美眉还来得及。“中次七经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说明先人在出发前的准备时间里还有闲情逸致下下棋,什么棋我就不知道了,棋子像是雨花石。而准备要做的事首要是筑个帝台,向天帝和百神祷告,把帝台上的石头磨成粉吃下肚,能保佑不生怪病。“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这是又筑了个帝台搞祝酒仪式,名义上是敬神,实则还是先人自个儿想嗨一下,呵呵,记录人写下这一句时,一定心中暗笑吧。“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帝女不知何人,我开始想是五帝其中一位的女儿,在先人到来之前已死于此山,女人吃了她化成的瑶草就会变得很漂亮(确切的说是很有女人味,魅惑的那种),帝女化为瑶草应该是记录人心中美好的想象吧,或者是他怎么听的就怎么记。帝女当然不会是天帝的女儿,那应该写做“帝之女”,亦不会有尸体,怎么也该成个神。后来一想,帝女该指的是位地位极高的女酋长,死后是用的天葬,因此有女尸一说,联想到伊水边的大群女子(当然是大群,还很开放,不然先人队伍不会集体中招),和北山经中先人对精卫的描述(有炎帝少女女娃的确切身份,若帝女真是人帝之女,岂不交代清楚),帝女更像是如帝尧、帝舜一般的称呼。“曰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詈。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有草焉,员叶而无茎,赤华而不实,名曰无条,服之不瘿。”经中所描述怪异的动物今天可能找不到,神奇的植物倒是有可能被发现,留给熟悉当地的小伙伴们去猜解吧。“曰堵山,神天愚居之,是多怪风雨。”已有神居于此山,神的势力渗入到中原大地是无疑的了。神天愚大概不想被人打扰,也或者要开开人的玩笑,就弄出许多怪风雨,小伙伴们没事可以去那儿找找有没神留下的痕迹“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西山经有“华山冢也”,古人注云:冢者,神鬼之所居也。《山海经》里确是这么个意思。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次七经苦山山系勘测队伍包含两种形象的神使,而其等级不同,更高等级的神为人面三首,没明说是什么身就该是人形的身,神天愚亦大概是人形。而人形的神使在队伍里有三个之多,足见苦山山系的重要性。哎呀大事不妙,嵩山要被神占满了!

  中次七经苦山山系就解说到此,下面说说中次四经厘山山系,因为其和嵩山山列有连系,嵩山的阳面即北侧不是还没走过吗。厘山山系的水系线索给的明确,座山出现的水大都“流注于洛”,洛该是指洛河。全文如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