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奇侠——带你走入大汉皇朝的矛盾,匈奴铁骑背后的唏嘘凄凉》
第2节作者:
东海闲鸥 那个不时插话的瘦削男子,复姓公孙,名献。
公孙献说道:“君侯平素性情狷介,交好的朝臣本就不多,如今又身死族灭,恐怕很难有人肯冒死收留孤儿的。若我们识人不淑,贸然投靠,更可能被宵小趁机出卖此儿,向帝后去邀功了。一旦所托非人,我们身死是小,韩家从此绝后,复仇便无望了。落脚之处,须得思虑周全,万无一失才是。”
众人沉思了一会,那个一直沉默的壮硕男子忽然说道:“蒯彻先生?”
众人听到“蒯彻”名字,全都恍然道:“斛兄弟说的甚是啊,我们正该去找蒯彻先生!”原来这个寡言之人,姓斛,名以德。
赵易道:“君侯生前,唯与蒯彻先生知心,他必能一心护佑公子的。蒯先生之谋略学识亦是天下无俦,有他与我们共同教养,小公子长大后必定文韬武略,不在话下。”
众人深以为然。公孙献又叹道:“当年,君侯若是肯听从蒯彻先生之言,灭齐称王后立稳脚跟,徐图大计,与汉王项羽三分天下,如今也不会落得这么个结果。”
张建说道:“君侯以忠诚信义为重,深感刘邦当年拜将的知遇之恩,所以宁死不肯背反。我们亦要将君侯之忠义以为己念,好好传承下去,方不负君侯素日待我们的大恩。”
“张建大哥说得甚是。”众人说道。
计议已毕,见众人一时不语,张建又道:“明日一早,便请公孙兄弟外出查探韩府状况,就便打听城中的虚实。斛兄弟和赵兄弟,你们悄悄返回各家,筹措盘缠,晚上再汇聚于此。等方便时,我们便带了小公子,到胶东寻访蒯先生去。”
众人诺诺,各自安歇不提。
日期:2018-02-07 12:11:27
第二章 遗老
这四个男子,自然都是淮阴侯韩信生前在他麾下效命的心腹部将。因为韩信一家之死,他们心中怀恨刘邦,所以对他只以称帝之前的旧称、被楚王项羽册封的汉王呼之,或者干脆直呼其名。
那日韩信受了皇后吕雉的诏命,入宫朝贺,赵易便随侍在侧。他在殿外等候之时,偶然听到了宦官们的议论,惊闻韩信已于长乐宫蚕室之中,被吕雉事先埋伏于此的甲士袭杀的噩耗,于是仓皇逃离了皇宫。他找到一些心腹同僚传递消息,计议应对之法,并在灭族令下达之前,赶到淮阴侯府,抱走了韩信的一个庶子。
次日,天色大明之时,外出探听消息的公孙献回来了。淮阴侯府仍被重兵包围着,听换岗士兵交谈的一鳞半爪,已知府中上下尽数罹难,鸡犬不留。长安城中虽然新增了不少巡防兵力,却并未戒严,各处城门都张贴了淮阴侯韩信谋逆叛国,身死族诛的告示。想必吕后和她的朝臣们认定,事情已然做得滴水不漏了,韩信的部曲此时群龙无首,一时难以举兵发难,便未增添更多的扰民举措。
又过了二三日,长安城中再没什么别的异常。众人洒泪拜别韩信的神位,张建带着仆妇怀抱孩子,扮作夫妻归宁省亲的模样,顺利地混出了城门。其余三人也都做平常百姓装扮,分头从各门出城。午时过后,众人前前后后都到了城外,在事先约定的地点会聚齐了,便一路东行,前往齐地胶东,寻访蒯彻的居处。
一路行来,众男子照料着小孤儿,食宿时还要隐匿身份,众人说不尽的辛苦。风餐露宿两月之后,在年末的隆冬时节,一行人终于来到齐地,几番辗转,又找到了蒯彻隐居的田宅。
蒯彻早已知悉韩信已被灭族的消息。听完四人七嘴八舌述说始末,又见了这个遗孤,伤感之余,自然添了不少欣慰。蒯彻纵有天大智慧,此时也免不了儿女情长,老泪纵横一番,长叹道:“将军,你不听老夫之言,不早下决断,乃至于斯!若肯早早听我,在此拥兵自重,据地为王,日后天下属谁,亦未可知啊!”
众人垂泪叹息一番,赵易便指着他们带来的孩子,说道:“此儿乃是庶出,夫人交与我时,言道他并未命名入籍。君侯血脉,从今唯系此子。为今之计,还请先生为公子赐名。”
蒯彻抹了抹眼泪,伸手抱过孩子,细看了一会。那孩子圆脸秀耳,眼珠乌黑,相貌颇为漂亮,只是并无特别的灵性闪现。他并不知身家巨变,在蒯彻怀中也不认生,嬉玩自若。
蒯彻叹息着说道:“以老朽看来,这小公子资质平平,前程恐亦有限。只是再无他法,我等竭力教养一番,聊尽人事,其余后事听天由命也罢。”
众人默然点头。
停了一会,蒯彻又说道:“韩姓以后恐怕不可再用,只能存记在心。小公子身负灭汉立国之命,国与郭同音,不如以郭为姓。其家遭惨变灭族,便以族为名,以后小公子就叫郭族,以便将来时时警醒他不忘家国之恨。倘有一朝,上天垂怜,令他不负你我之望,成就不世大业,到那时再恢复本姓,告祭先祖也不迟。”
众人闻言,都点头称是。
蒯彻抱着郭族,逗弄了他一会,思量起陈年旧事,如在目前,叹道:“此地为齐,当年,老夫在此助你父打下七十余城,灭了齐王田广。若是从我之意,你父脱离汉王,在此据地称王,以你父的雄才大略,加之重兵在握,齐地又人口繁盛,资财丰足,正可与楚汉相为匹敌,何愁不能逐鹿九州?至不济也是三分天下,三家各自为政。你即便不是嫡子,不能继位,亦可钟鸣鼎食,富贵安逸一生。若如此,你父又岂能落得被妇人所杀、令你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结果?一念之忠,害人害己啊。”
日期:2018-02-07 12:11:53
四人闻言,都苦笑道:“君侯一念之忠,你我又何尝不是如此?”
歇了一会,张建说道:“先生顾念旧谊,赐予公子佳名,我等感激不尽。这学师之分,想来先生也必是不肯推脱的了。”
蒯彻说道:“这个自然。多承诸公不弃浅薄,千里托孤。老夫虽愧,也自当勉为其难,穷尽一生才智,尽付此儿,死而后已。”
“多谢先生!”张建说道:“我兄弟四人也不舍小公子,早已在君侯神位前立下誓言,终生随侍公子左右。待过几年,我们还要教授公子武功阵战,如此便要在府上叨扰了。我们来时少少带了些金帛,就近置买田亩,营造房屋。我们都有力气,自能耕种取食,日后与先生共同教养公子,彼此甚便。”
“不可,不可!”蒯彻闻言,却把头摇得拨浪鼓一般,一部花白胡须飘乱不止。
四人且惊且疑,齐声问道:“先生之意如何?”
蒯彻忙说道:“诸公且听老夫讲来,此非善地,不仅小公子和诸公不能为家,日后,就连老夫也要远远地迁居。”
众人诧异道:“为何?齐乃君侯征战旧地,我等想来,自然是抚养公子之最佳所在啊,先生何以为不可?”
蒯彻说道:“老夫薄有微名,又身为韩将军智囊多年,天下谁人不知?汉王更是一清二楚。现下陈豨正在起事,却是时机不好,筹备更不充分,在老夫看来,无异飞蛾投火而已。他日刘邦平乱之后,班师回朝,必定追索韩将军生前故人,逐藤摸瓜,一一清除。只怕他第一个要查办的,便是老夫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