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眼里的水浒英雄们》
第44节作者:
一样秋花 日期:2017-03-10 21:04:59
八十一、《水浒传》里的心理暗示
看了一篇心理学文章,其中讲到,当一个人说“不要怎样时”,心理接受到的信息却是‘要怎样’。比如,一个人开会前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紧张,可是偏偏就紧张到语无伦次。再比如一个女孩约会时告诫自己不要脸红,可是偏偏就脸红了。
这让我想起《水浒传》里也有许多心理暗示的情节和故事,最明显的,林冲火并王伦之前,吴用扯住林冲道:头领不可造次!看来吴用早就熟知这种心理暗示的妙用,当他说‘不要造次’时,其实是在提醒林冲‘赶紧火并啊!’,因为有些事必须得趁热打铁,一旦冷了场,也许就是另一个结果了。
再比如,阎婆惜死前喊的那一句‘黑三郎杀人啦’,几乎也是在提醒宋江杀了她,宋江本来没想杀她。
也有自己对自己造成的心理暗示。武松出差前曾给嫂嫂潘金莲一番告诫,潘金莲当时大为光火,说出了一段硬梆梆的话来,她说:你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个也要着地。她的意思是说,武松前面说过的话句句都要落到实处。武松说了什么话呢?武松说的顶要紧的一句是‘篱牢犬不入。’再后来,武松走后不过几天功夫,潘金莲就打开篱笆,放犬入门了,也不知道她是忘了武松的告诫,还是在落实他的话。才不过几天功夫,哪能那么快就忘了呢?我想她是有报复的心理,你既然能那么说,我不妨就这样做给你看。瞧,你说的真对。
宋江给自己的心理暗示。宋江喜欢自谦,他常常自称‘鄙猥小吏’。中国古人喜欢自谦,自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一种高尚的品质。但是谦虚也应该有度,我始终认为谦虚过头也不是好事。因为过度自谦也会给自己造成心理暗示。如果你每天说自己的孩子是笨蛋,那么天长日久,你的孩子就真的会变成笨蛋,因为他自己也接受了‘我是笨蛋’的心理暗示。一个人总是自称‘鄙猥’,难免会真的有些‘鄙猥’。
那么宋江是个鄙猥之人吗?鄙猥是什么意思呢?鄙,可鄙、粗鄙、卑鄙。猥,猥琐。猥琐就已经够糟糕了,《红楼梦》里贾环被描述为:形容猥琐。贾环就是最不讨人喜欢的一个人。宋江既卑鄙又猥琐,不知道作者有多么讨厌宋江,用了这么一个词来形容他,反正我没有在其他小说中见到过这个词,仿佛是为宋江特造的。
要说卑鄙,他是挺卑鄙的,他干的卑鄙的事是真不少,比如为了拉秦明上山,不惜对大片村民烧杀掳掠,为了让卢俊义上山也用了极卑劣的手段,为了让朱仝上山,指使李逵杀死小衙内等等。
要说猥琐,猥琐虽然指的是人的外观,但准确的说是内在品质给外观造成的影响。古语讲‘相由心生’,品质低劣外观难免猥琐。‘猥琐’到底是什么样子,并没有任何注解,你只能自己想象了。《红楼梦》也没有写到贾环的具体相貌,只说‘形容猥琐’。《水浒传》里对宋江的样貌略有描述,只说黑矮。黑矮虽然是天生的,但作者这么写或许是有什么隐喻也难说。除此以外,其他的,也只能靠读者自己想象了。
宋江爱哭,我原来以为中国古代小说里的男人最会哭的是刘备,及至看了《水浒传》才知道,最会哭的是宋江。一开始他以为他父亲死了,哭的昏晕过去。后来,晁盖死了,他也哭昏过去。再后来,征方腊的时候,兄弟们一个接一个的死,他就一次又一次的哭昏过去。不是说男人不能哭,男人当然也有哭的权利,可是宋江的这种哭法,连林妹妹都要望尘莫及。一个男人哭到那样的程度,天知道他的眼泪哪一滴是真的哪一滴是假的。
《红楼梦》里贾宝玉说过的一句话挺好,大致是这样的,他说:有了那些死谏的忠臣,才有昏君,才有乱世。同样的道理,有了宋江这样会哭的大哥,才有了那108条好汉的悲剧命运。
日期:2017-03-13 14:40:23
八十二、王婆为什么为样恶?
王婆与西门庆共谋引诱潘金莲的段子,作者写的详尽之极,好看之极,该是《水浒传》最精彩的段落,活化了一个八面玲珑、奸诈、贪婪、狠毒的市井婆子的形象。
金圣叹说:水浒108人,各是各的声口。其实,何止这108人呢,随便一个小人物,都能被作者的一支妙笔点化的活灵活现,例如这个王婆,也算是‘名垂千古’了。《水浒传》这本书,且不说别的,仅仅人物的塑造上太成功了。
话说,当潘金莲的插竿打到西门庆头上时,恰巧被隔壁的王婆看见了,她还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专一留心左邻右舍的事非、街面上的新闻,止不定哪一桩哪一件就是她的衣食。她嗅觉灵敏,知道机会难得。王婆笑道:兀谁教大官人打这屋檐边过?打的正好。这句话说的还真及时,否则,西门庆还未必会找上她的门。她是在下饵。
之前,王婆与西门庆之间也许连认识都算不上,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他们最多只是互相知道,西门庆知道有个开茶坊的王婆子,王婆知道有个西门大官人而已。但是心思活络的人只要是利益需要,生人随时可以变成熟人甚至亲人。所以,我们看到的王婆与西门庆仿佛老熟人一般。
西门庆果然上了勾,来到了王婆的茶坊,先后足足转了四五趟。这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相打着机锋,迟迟不入正题,原因正是因为他们互相不了解。西门庆不知道王婆能不能帮忙,王婆也不知道西门庆对潘金莲到底有多上心,愿意付出多大代价,他们看似说着闲话,却是互相试探的过程。
西门庆也抛出了他的勾。他问:“王干娘,我少你多少茶钱?”是在问,需要花多少钱,付出多大代价。他又说:“你儿子跟谁出去?”随后又说:“却不叫他跟我?”王婆道:“若得大官人抬举他,十分之好。”这也许就是答应为西门庆分忧了。两个勾终于搭到了一起,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勾搭成奸’。
直到第二天,西门庆摸了一两来银子给王婆当茶钱,王婆暗暗喜欢到:来了,这刷子当败。只不过一两银子,王婆喜不自胜,开始切入了正题。她真是个贪小利的,自以为聪明。当然她也不是只为了一两银子,才不过刚刚开始。
后边,便是王婆为潘金莲设出的一套计谋,竟然分出了十个步骤,也真是煞费心思。接下来,便是水到渠成,好事成双。再接下来,便发生了武大捉奸被踢。然后,武大为了让潘金莲回心转意,又用武松来吓唬威胁。潘金莲转到王婆家里一五一十的相告。一提到武松,西门庆尚惶惶然不知如何应对,没想到王婆毫不犹豫的就给出了一个杀人销尸的方案。杀人害命的事情,她连考虑都不要考虑。
她亲自教潘金莲杀夫。
“大娘子,我教你下药的法度:如今武大不对你说道教你看活他?你便把些小意儿贴恋他。他若问你讨药吃时,便把这砒霜调在心疼药里。待他一觉身动,你便把药灌将下去,却便走了起身。他若毒药转时,必然肠胃迸裂,大叫一声,你却把被只一盖,都不要人听得。预先烧下一锅汤,煮着一条抹布。他若毒药发时,必然七窍内流血,口唇上有牙齿咬的痕迹。他若放了命,便揭起被来,却将煮的抹布一揩,都没了血迹;便入在棺材里,扛出去烧了,有甚么鸟事?”
这整个过程看来,她倒是熟门熟路,仿佛干过了不止一次似的,看起来武大不是她第一个谋杀的人,她是个恶贯满盈的女人。若不是遇到武松,她也许要永远逍遥法外了。
平日里友好的邻居,满脸堆笑的干娘,一转脸就要谋人性命。这种人往常总是八面玲珑、笑脸迎人,难怪庄子说:人心险于山川。果然是有些道理的。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她为什么这样恶?那种年纪,本该是含饴弄孙,颐养千年,慈眉善目,宽容祥和的,她却为了一点利益诱拐人家妻子,谋害人家性命,全不当回事。
问题就在于她不能安心养老。她要考虑她的棺材钱,寿衣钱,还要考虑她儿子的生计问题,她是个老无所养的人。说到底是基本的生存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社会不能给多数人提供生存保障,导致老百姓的生存竞争太激烈太恶劣,严重到互相撕杀的程度,也就是鲁迅先生说的‘人吃人’的社会。
一个良好的社会,至少能保证大多数人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人与人之间才能友爱和谐。一但百姓之间出现互相伤害、互相撕杀的现象,那这个社会一定坏透了。底层老百姓之间是否友爱,这是判断一个社会够不够好的基本法则。如果只是几个官员不好,好比胳膊上长了疮,人整体还是好的。但如果底层百姓之间互相争斗互相残杀,就好比一个人浑身上下都溃烂了一般是无药可救的。
所以王婆这个人物也很有代表性,她让我们看到,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很恶劣的生存竞争,人们为了活下去互相撕杀、互相伤害,所以处处有黑店,到处是劫匪。《水浒传》这本书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体无完肤、不可救药的社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