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那些人(外加金瓶梅)》
第4节

作者: 天权国学社
收藏本书TXT下载

  然后是二让,这次是在曹操退兵之后,城外面看热闹那些所谓的救兵也都进城了。陶谦设宴庆祝解围,然后请刘备上坐。拱手对众曰:“老夫年迈,二子不才,不堪国家重任。刘公乃帝室之冑,德广才高,可领徐州。老夫情愿乞闲养病。”这里您注意一个细节,这回陶谦说要让徐州,他可是光拿嘴对付,您那个印牌呢?他可就不拿出来了。 这什么意思,曹操走了,现在城里几股力量,刘备是最强的,而且就刘备没有自己的地盘,陶谦怕刘备不打算走,就在沙家浜扎下根儿了,来一个前门驱虎,后门进狼。估计刘备也显露出这个苗头了,硬赶陶谦没这个本事,干脆来个以退为进,拿话局住你,以刘备的性格,肯定不会就坡下驴,得维护自己的形象,不得不走。

  日期:2017-12-26 21:43:28

  刘备一开始还真跟陶谦想的一样,但这个时候,糜竺跳出来了,表示支持刘备接手徐州。这里面他说的就是《三国志》里面陈登那段话,因为《三国志》里这段糜竺没台词,就借了陈登的话,然后陈登孔融都跟着帮腔,基本上就是把《三国志》里那段搬过来了。可您注意,《三国志》这段可是在陶谦死了以后发生的,《三国演义》里陶谦这时候身体还硬朗着呢,就是心里面拔凉拔凉的。毛宗岗先生在糜竺的话后面批了一句:“糜竺亦看上玄德了。”这话什么意思?虽然徐州的主人是陶谦,但他也不能一个人全罩住,也得有四梁八柱。糜竺和陈登就代表着徐州这一亩三分地上的重大势力,这些人的意见也是举足轻重的。也就是说陶谦阵营里的人都倒向刘备了。而且孔融也帮刘备说话,他手下可有一支军队,别看不敢跟曹操较劲,可要跟陶谦翻脸,真够陶谦喝一壶的。所以陶谦太难受了。

  不过刘备还是推辞,毛宗岗又批了“真耶?假耶?”我觉得半真半假,刘备是真不想走,不过虽然下面人都支持自己,但陶谦毕竟是一把手,而且经营徐州这么多年,要真跟刘备起腻,刘备在徐州也待不稳当,刘备是个求稳的人,后来诸葛亮让他趁刘表病重,拿下荆襄,他不同意,也是这个意思。毛宗岗在这回开篇时也批了:“辞之愈力,则受之愈稳。大英雄人,往往有此算计,人自不知耳。”虽然推辞,但刘备不打算走,陶谦一看,没办法了,这才忍痛拿出小沛给了刘备,丢卒保车。

  三让也是到了陶谦要死的时候,他把糜竺陈登这帮吃里扒外的叫来议事。议的什么事?我觉得不会是坚决让徐州的事,那就明说了。这应该是商量他死了以后徐州的未来,估计他还盼着那几位能够回心转意,帮助他儿子接班,因为毕竟又过了一段时间,也许有什么变化也未可知。没想到这几位态度坚决,上来就告诉他“给刘备吧”。
  这次陶谦是真没辙了,书上写他“大喜”。这多半是表面上做出来的。没办法,如果他表现出不情不愿的,将来他死了,不但徐州保不住,他那俩儿子也没好下场,干脆争取一个好态度。然后把刘备请过来,您看啊,这回又提到印牌了,这是真要给了。刘备还问了:“君有二子,何不传之。”陶谦直接告诉刘备,这俩儿子不成器,“切勿令掌州事”。其实暗含着就是告诉刘备,我这俩儿子不会跟你争什么,你也对他们好点。最后陶谦是“以手指心而死”。这个动作什么意思,难道就是告诉刘备我是真心的?那早就说了,不用费那么大劲啊。其实我觉得他就是告诉刘备“你得有良心,善待我的儿子。”

  可惜啊,刘备对他俩儿子怎么样,《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没说,不过刘备得了徐州,很快又丢了,想照顾他俩儿子也照顾不了了。徐州成了吕布的了,刘备说了不算了。

  既然提到这儿了,下一段咱们先说说吕布吧。
  日期:2017-12-27 12:25:27
  吕布,挺实在一个真小人
  说到吕布,我想先从两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吕布的形象说起,从外形来看,央视版张光北的扮相绝对符合吕布的形象,新版当中何润东那个形象差得就远了。虽然在京剧舞台上,吕布是小生应工,但绝不可能是何润东那种阳光男孩的形象。《三国演义》没有说吕布的籍贯。《三国志》记载,吕布是五原郡九原人,这个地方在现在的内蒙古包头。在汉朝末年,这个地方是大汉帝国的边境,胡汉杂处。吕布在这样北风凛冽的地方生长,长期和胡人交往,再加上之后常年从军征战,不可能那么白白净净的,必然是粗砺而棱角分明,刚猛的脸。而且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人,他的眼睛里必然是一种狼的眼神,不会那么亲切和善。这种狼的眼神你到动物园里跟狼对视,你是看不到的,那里的狼养得跟京巴差不多了。你必须到野外,见到狼群时,如果你有那个胆子的话,跟他对视,你才能看出来……还是算了吧,估计你知道什么是狼的眼神之后,就离变成狼粪不远了。

  我说这个意思就是吕布应该是一种硬的形象,而不是那种灿烂可爱的面相,让何润东演吕布,纯属不理解三国。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位大导演已经脑残到让何润东演西楚霸王了,吕布算什么?!

  不过这么一说,我感觉吕布和项羽还真是有点像,都属于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痴。常打胜仗,但越打实力越弱,最终败亡。不过大家对这两个人的印象差别很大,西楚霸王属于悲剧英雄,而吕奉先则是十足的小人,三姓家奴。这里要说一点,三姓家奴这个话是罗贯中先生的艺术创造,《三国志》当中可是没有。
  吕布是小人不假,动不动就玩叛变,对着原来的主子动刀。可问题是,在乱世当中,有几个不是小人的?在《三国演义》当中,给吕布冠以“三姓家奴”这个称谓的是张飞,那个时候吕布就叛变了一回,就是杀了丁原投奔董卓。在那个年头,这么干的不止吕布一个人啊。张飞所在的刘备阵营也大有人在,后来刘备收四郡的时候,张飞本人去取武陵,武陵太守金旋的从事巩志也是射死自己的领导,然后投降张飞,张飞不也挺高兴吗?这回怎么不讽刺人家了?就因为人家投降的是你,就没事了?典型的双重标准。当然,巩志没认金旋当干爹,但这点差别不至于导致待遇上差的这么大吧。

  而且,从吕布的生长环境来看,他从小和胡人打交道,这些胡人没那么多道德标准,就是谁有力量,谁对我好,我就跟谁干,这就是他们的行事标准,人家认为这个是对的。吕布长期浸淫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思想上肯定会受到影响,所以他换主子没有负担。
  不过从《三国演义》的描述来看,后来长期在中央工作的吕布,也开始受到儒家道德观念的影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杀李肃。
  日期:2017-12-27 23:43:39
  这段《三国志》里没有,就是《三国演义》里的情节。话说吕布杀了董卓之后,王允处置不当,激起了董卓旧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造反,兵进长安。吕布这边率军迎战,派李肃当先锋,李肃打仗不成,大败亏输,回来见吕布。您看《三国演义》吕布带兵打仗那么多次,从来没有斩杀过自己的部下,唯独就这么一次,不容分说就把李肃杀了。为什么?恨李肃啊。吕布两次杀干爹,这里面都有李肃的事。第一次直接劝说吕布杀了丁原,第二次杀董卓,李肃又参与了密谋,而且是他把董卓引回来让吕布杀的。所以吕布一旦意识到自己的名声坏了,最恨的就是这个李肃,找茬杀他主要是为了解恨,这也说明吕布开始接受儒家的思想和道德准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