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史》
第52节

作者: 飞翔明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文炳见到义兄,叫了声:兄长!小弟几乎回不来了!
  说罢就要跪下!
  完者连忙扶起这位败军之将:胜败乃兵家常事。贤弟,怎么一回事?
  史文炳满脸羞愧,把战况一一诉说。

  杨完者、杨伯颜以及在场的所有将佐一边听,脸色越来越不好看。
  怒火在他们心胸燃烧,愤恨在他们头顶聚集——
  怎么可能,敌军怎么可能如此厉害
  本来自信心爆棚的杨元帅,一心想着次日尽全力歼灭西吴军队的杨完者,如今转入了沉默……

  幕僚王国贤说:事到如今,元帅,提振士气是正道。我军接连失利,士气方面必受打击。如果明天开战,恐难一鼓作气制敌于何家岗。
  杨伯颜一股怒气不知从何处发些,听到他眼中的酸秀才之乎者也满嘴胡言乱语,不禁骂道:呸!王国贤!竟敢讲如此丧气说话!想我苗兵纵横两湖江浙,怎可灭自己威风!明日,一定要与敌军决一死战!
  杨完者张手示意弟弟不要骂人,他说:明日之战,必须进行。这场仗,正是我军提振士气之举!
  于是乎,杨完者作最后安排:第六支军队,由他自己带领,增援杨伯颜!
  一切安排妥当时,杨完者吩咐用膳。

  这一顿饭,在坐的将领,吃得很不是滋味。
  忽然,完者问:今日,好像不见后营动静啊?
  这个后营,就是指龙脊谷大营!
  王国贤马上命人传召烽火台士卒。
  不一会儿,哨卒来到。
  元帅问:李帅(指李能)那边没有消息传来?
  哨卒回答:没有。

  完者又问:此处大战多时,李帅竟不知道?哨兵马上传令下去,让他们回应一下!
  就在这时,另一个哨兵回报——
  这个回报令杨完者,令全场将佐大惊失色:
  报!

  龙脊谷大营全军三万人投降敌军!李能李副帅战死!
  杨完者大声问:你说什么?
  “李帅为国捐躯!龙脊谷三万人降敌了!”
  真的!?
  真的。有逃出来的兄弟回报!

  天啊!怎会有这等事?
  敌将是谁?杨完者厉声问道。
  ——邓愈!
  下图,自乌龙岭远眺三江口。
  杨完者急召几名自龙脊谷大营逃回来士卒。
  他问:汝等果真李帅部属?
  士卒说:是的。军士名册上有我们的名录。
  “龙脊谷大营到底如何了?”元帅问。
  这几个捡回性命的苗兵一五一十地哭诉龙脊谷大战的经过——

  李能,苗军副元帅,官封江浙行省行枢密院副院事,人称李副枢。行枢密院,就是战时司令部。副院事,就是第一副司令员。可见李能也是江浙行省大员。
  乌龙岭幅员广大,杨完者在三江口设立五大军营时,考虑到敌军有可能自后山偷袭。于是与副帅李能达成共识,特别在龙脊谷设立第六座军营,是为龙脊谷大营,也叫后营。
  后营统帅由李能担任,可见其重要性。
  龙脊谷大营与凌霄岩大帅府相距约十五里山路,因山道盘旋曲折,山林参差茂密,步行交通十分不便,于是设立众多烽火台。李能还建设了不少哨所在一些溪洞山岩间,由护卫人员值岗。一旦遇警,则以烽火台发出烽烟及铜锣警告,而哨所苗兵则负责拦截敌军的间谍斥候。
  此外,乌龙岭方圆数百里,当地的村民时不时会上山打柴取草药,苗兵与村民相约:距离苗军禁区七十步(约50米)必须离开,否则格杀勿论!擅入军事禁区者杀无赦!
  这么一道道防线,一座座烽火台,完善的遇警机制,龙脊谷大营比其它的大营具有更高的防御系统!
  六月十五日晚上,西吴将领曹良臣、胡德济和邓彪领命,在怀远老乡蓝老汉的引路下,悄悄潜上乌龙岭古松岗。
  他们三个蹑手蹑脚,借着月色及周边的灌木丛林,成功抵达第一座烽火台的警戒线前!
  烽火台前有战壕和栅栏护卫,台上有三个苗兵值岗。他们都能熟练地发布各种报警信号。
  下一座烽火台,则在三百步以外,大约250米,同样是三位战士值岗。
  从曹良臣他们发现的第一座烽火台到龙脊谷大营,共有十二座烽火台。一旦遇警,只需一刻钟,大营即知军情。随后即时作出各种防御或反击。
  正由于此,杨完者完全放心把后营交给李能打理,而他自己则专心致志于三江口阵地,从容御敌!
  当然,也正由于此,龙脊谷大营一直是平静、平稳和平安的。李能以下之将佐,都十分享受后营这种安定和平。

  可是,在这个六月十五的晚上,一切都将改变!
  日期:2017-02-02 09:27:42
  朱元璋(61)
  下图,现代版龙脊谷大营哨所。
  曹良臣吩咐两员小将从肩上取下各自的竹弩,在箭槽上装上四五支箭头涂满毒液的翎羽箭。每人瞄准一个值岗的苗兵,在皎洁的月色下,悄无声息,解决了第一个烽火台。
  良臣说:阿彪,你速速回报,让伯颜元帅马上进军龙脊谷。
  阿彪应声而去。
  曹良臣和胡德济则迅速地攀越过战壕和栅栏,将苗兵的战衣除下,穿在自己的身上——乔装成苗家士兵。
  他俩继续前行,向着第二个烽火台前进。
  邓彪回到古松岗——这是乌龙岭北坡的一个高地,平常日间可以远望北坡脚下的浅水河平原。在这个月圆之夜,邓彪用身上的竹弩发射了六支火箭!
  这是邓愈部队发动攻击的信号。
  山下的胡海(不是胡大海)和张温等人早已久候多时了,看见出兵信号,急忙渡河,缘山而上。
  邓愈,坐在战马上,看着自己的军士一个个从浅水河上登上乌龙岭北坡,转头对身边的战友张龙说:全军进发,你我一起上!
  说罢,邓伯颜离鞍下马,带着大部队,陆续登上古松岗。
  邓彪接应后,回报军情。邓愈拍拍他的肩膀,说:好样的!随我杀敌!
  邓彪连忙引路前行。
  此时,用同样的方式,曹良臣和胡德济已经攻克了五个烽火台!这一切行动,都是悄无声息,迅速完成的。
  邓愈部队大约八千人,山间盆地很难容纳这批夜袭的战士。
  于是,邓伯颜作出战时安排:兵分三路——
  第一路,由曹良臣指挥,自烽火台山路进军。负责沿途攻占烽火台,并彻底截断龙脊谷大营和凌霄岩大帅府的联系。
  第二路,由张龙指挥,自第五烽火台左边山道进发,任务是扫荡沿途山涧岩洞的各个护卫驻军。
  第三路,由邓愈本人统领,自第五烽火台右边山道进军,目标是直捣龙脊谷大营指挥部!

  分配好任务后,邓愈说:今晚夜袭,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有部队,必须在黎明前于龙脊谷大营会合!
  众人领命。
  邓愈再说了几句打气话:不如虎穴焉得虎子!诸位将士!这是我军打的第一次夜袭战,不容有失!为破敌军,务必擒贼先擒王!先把敌军指挥部消灭!必要时,要使用奇谋妙计!
  “出发!”
  一声令下,八千名西吴士卒马上行动!

  飞翔,似乎你对明代军事很熟悉哟!能否加快进度,尽早完成你的飞翔明史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